本校於109學年度桃園市交通安全教育訪視輔導獲得[優等],獲得教育局10萬元交通安全改善經費與優等獎牌一面,並以獎優學校代表桃園市參加教育部全國交通安全教育訪視。
以往學校的通學步道因年久,坑坑洞洞的區域很多,且使用的地磚也是下雨天會變得溼滑,容易造成行人的行走危險,因此本校校長和行政人員在會同市議員與工務單位視察過後,將通學步道重新整地鋪磚,讓原本通學步道升級為安心通學步道,步道不再坑坑洞洞,且下雨天也不會變得溼滑,讓學生與一般民眾都能夠安心的行走,也讓家長能夠放心讓學生多走一段路來學校上學。
原先本校大門口為二時相號誌,但因路口為雙T字路口,容易造成交通打結,因此於108學年度申請變更為三時相號誌以紓解交通搶道現象,目前實施半年多來,在社區居民、家長與學生都逐漸習慣三時相號誌,在上下學期間的交通明顯較以前順暢。
原先後門停車格整排皆為一般停車格,導致家長接送學生時都必須以並排停車的方式放學生下車,對於學生來說這樣較危險,因此向里長反應此事,將後門靠近校門口的停車格改為時段性禁停停車格,讓通學時間時家長能夠有安全的停車空間接送學生。
原人行道為一般透水磚與遇雨會變得很濕滑的瓷磚
完工後可以看出本校南側安心通學步道,路面平整無障礙物。
本校校訂課程-DFC人文探究課程
DFC人文探究課程目的在於讓學生去感受生活周遭有哪些地方可以有更好的改變,並且透過實際的想方設法,找出可行的方案,實際進行所選擇的方案後,檢討與分享是否對於自己或環境有所影響,其中也有學生察覺到了自己生活周遭中,交通還境是否可以更加友善,因此做了一些方案,並且將所得到的成果與其他人分享,間接獲得了很多交通安全的觀念。
DFC人文探究課程結合交通安全教育-學生成果報告
該組的主題為人行道上禁止停放汽機車,學生透過感受問題,研究出解決的方案,最後實際進行並且與其他人分享心得與成果,讓整個環境能夠有所改變。
本校校訂課程-手作課程
利用webduino開發版設計並認識紅綠燈號誌的規律,學生從認識紅綠燈的設計並且實際做出紅綠燈的過程中,能夠知道我們生活中最常見到的號誌原來有其規律,也能夠知道紅綠燈的秒數會跟道路的寬度、車流的速度與所在的位置而有所不同,進而學習到交通安全的觀念。
創客手作課程-智高藍芽模組遙控車
學生利用智高積木做出遙控車,從操控的過程中體驗駕駛的樂趣與難度,並且在車輛改裝的過程中,有些學生會組裝出長度較長的車輛,進一步認識內輪差對於駕駛上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從中教師能夠趁機會教導學生交通安全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