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草指的是什麼?是艾草嗎?
是祭拜青草的祭典嗎?
還是說要拿青草來做什麼?
於端午節當天舉辦,是金瓜石「勸濟堂」的民俗慶典,早從清光緒二十二年(1895年)建廟之初傳承至今。在以前醫藥不發達的時候,當地居民有病痛產生時,藉由這樣的煉丹方式醫治,可以治療一些輕微發炎之疾病。
流程:
在青草祭前一晚,人們需擲筊決定由哪一尊神外出去指示信眾採草。在早上八點,信眾便以軟轎抬著神尊外出,而在巡視途中若遇可用青草,神尊便會指示停轎,信眾再依指示採取草藥。在採完青草後,接著進入製藥過程。
第一天先把採回的青草洗過瀝乾,第二天再加以擣搥,並加入中藥藥材,第三天搗藥,信眾會將黃土用以混合青草揉成藥丸,將揉好的藥丸晾乾。在經過七日後,便能得到『青草丹』。
一、藥事法
關於藥事法的問題我們認為可以將青草丹轉型,以往青草丹在大眾的形象是主要以治療疾病為主的丹藥,那我們認為可以將其以原本『丹藥』的形象改變為『護身符』。這樣一來既可以繼續保留原始煉丹的過程,也可以避免觸碰藥事法的問題。
二、人數不足
針對人數不足我們覺得可以號召金瓜石人們回來一起幫忙來去解決這個問題,如此一來不僅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我們也能讓流浪在外的金瓜石人們回到故鄉,這時候可能會有一些金瓜石人們早已將自身位於金瓜石的房子賣掉,所幸勸濟堂旁有能容納多人的香客大樓。這樣一來,我們就能夠解決這個問題。
三、創新方案
我們想規劃長期的『青草祭活動』,透過社區發展協會的運營,成為金瓜石新的經營方向,讓更多人能夠瞭解這樣特殊的祭典文化。
人們受青草祭的吸引而來到金瓜石,最主要將提供他們「煉丹」的DIY活動,讓他們親自去採藥草,並體驗搗藥草的感受,而我們也將里山的概念融合進我們的精神,讓遊客們在採藥草的過程中,感受社會對環境的交互、利用等關係。漫遊於金瓜石,也可以透過導覽結合礦山的歷史,瞭解從前的取用、開採對這片山林的影響,如何成為曾經的「悲情城市」抑或是現在推展的藝術聚落,而透過青草祭而啟發的環境教育,也可以配合舉辦淨山等活動來增加其豐富價值。
「礦山藝術季與其他藝術季有著截然不同的文化個性,它是一張與居民共創的藍圖,以地景為畫布,以歷史底蘊為顏料,以居民念想為繪畫動機。」------策展人/朱泊華
礦山藝術季的英文名為MINE art festival,全名為the mountain invites our neighborhood to enjoy the art festival。自109年,由新北市立黃金博物館所主辦,結合文化資產與地景藝術創辦。至今為止已運行2屆也產出了許多作品。
其中藝術季的一個作品,藉由金瓜石的人文特色『青草丹』,利用此概念創作出了野草茶,藉由其他的植物所組成的茶,像是桑葉、魚腥草、薄荷、茅根等植物。
作品在藝術季結束後並無延續
作品與當地缺乏互動性
礦山藝術季並非以短期的展覽為目的,而是希望能以長期的方式同步與社區共創,因此應避免過多缺乏互動性的裝置藝術,在展後產生閒置問題,或又要耗費數額整修,如果在藝術家在創作時多考慮作品未來的去留,執行團隊中更完善的規劃得以改善;而針對延續性方面,在藝術家甄選時,可事先與其協議展後著作權之問題,以免出現展期結束便無法持續執行計畫的問題。
遶境特色
因為這三種狀況導致在繞境時非常不容易,目前想到的解決方案是我們可以改變抬轎方式,將原本的大轎子改成兩個小轎子,減輕轎班在繞彎或上坡時的重量。另外也可以在遇到上述狀況時,改成將神尊用手去請,同樣可以改善上述問題。
我們認為媽祖遶境是金瓜石數一數二金瓜石人會集體回來的日子,因此我們想在媽祖遶境結束休息後,在香客大樓這邊設置一個展廳,主要是放置跟居民搜集的舊照片,來給回來的金瓜石人觀看也可去閒聊回憶。在聊完之後,可以去金瓜石博物館那我們刻意設置的饅頭攤販,讓金瓜石的長輩們回憶以前的時光,最後可以接著去欣賞藝術季的展覽品以及個別去其他國中讓長輩們回去他們的母校,順便去感受身邊景物的改變。
從導覽員的解說與這些歷史脈絡中,可以感受到當地人很努力的想要保存傳統文化。在人口外流以及疫情影響下,舉辦這些活動變得更加困難,所以我們應該珍惜現在的所有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