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傅校友您好。今天真的非常榮幸,也非常開心,能夠在豐原國中創校八十週年,邀請您回母校接受訪問。您不但在事業上成就卓越,更長期關心母校,協助學校環境的改造與設備的更新,讓人非常敬佩。學校的老師和同學們,也想聽聽看您在豐原國中的回憶與人生成長的歷程。以下有四個問題,想請您跟我們聊一聊。 首先,請您回憶一下,您在豐原國中有沒有特別印象深刻的事情?
傅鴻文校友: 我在豐原國中記憶最深刻的一件事情,就是有位老師「賞罰分明」。
所謂的「賞罰分明」就是——我們成績好的時候,那時候有一種冰棒叫百吉棒棒冰,老師為了獎勵我們,他那節課就買冰棒請我們吃。但是相對的,那節課要宣布上一節課的考試成績,結果考試成績,大家都很慘。然後在我們那個年代,你就會看到一件事,左手拿著百吉棒棒冰,右手伸出來是藤條。想一想,那也是難得的回憶。表現好的時候,老師會自己掏腰包,拿錢出來買冰棒請同學吃。但是,如果成績達不到他的理想,或者表現不太好的話,該有的懲罰也是不會變。這是我印象比較深刻的一件事。
主持人:所以那位老師很有原則,讓您印象非常的深刻。
傅鴻文校友: 對,沒錯沒錯。那位老師目前調到…….,不能說學校,不然你們就知道是誰。但是他有一個原則就是賞罰分明。多年以後,我們的回憶就是左手拿著棒棒冰,右手被老師打,這個情境是我印象比較深刻的。
主持人: 了解。您一路走來非常努力,也有亮眼的成績。 想請您跟我們聊一聊,您覺得自己成功的關鍵或最基礎的原因是什麼?
傅鴻文校友: 謝謝。其實沒有什麼成不成功這件事。一路走來,我比較想的「知學合一」。 我們在國中以前打的基礎都是在桌子上的。因為我家裡有一些小工廠,所以我在學校學到的東西,常常可以應用在工廠裡的實作上。後來高中時期,我讀補校,白天在工廠工作,晚上去補校上課,一天做,一天學。我讀的和我做的是不同的科系。雖然我讀的是機工,但是我做的是木工。有時候雖然是不同的領域,這就是所謂的跨領域。跨領域這件事,其實就是可以互通。萬變不離其宗,就是做學這件事。只是要如何把課堂上的知識應用到現況,這才是所謂知學合一。
主持人: 了解,做中學,學中做。要知學合一。 現在的學生常常在尋找人生方向,想請您給學弟妹一些建議或鼓勵。
傅鴻文校友: 我想說國中這個階段其實是比較懵懂的。現在的國中和以前的國中不一樣,現在的國中,他們的資訊非常的發達,出路也相當相當的多。他們升高中,為什麼有普通科?為什麼有工科?就是順著個人的發展,他們想學的東西,去讀那個科系。我還是回到才講的那句話——「知學合一」。學校給你的知識,假設你到工科,你在課堂上學的知識,如何把學到的知識用於你的工作或者是日常。回到我剛才講的,學和做一定要平行的。像我自己也是一樣,我是先去做,然後再去學。假設某一位建築師,他考上建築師證照,但是你把他丟到工地去,他可能完全不會。 他課堂上的結構什麼的他全部都懂,但是你叫他做基礎的,他就頭痛了。所以說,他有學,但是「做」這件事他比較缺乏。 如果以我來說的話,我是「做」這件事比較多,「學」這件事就是慢慢地再跟上去。我想跟學弟妹說,希望你們把握這個原則——知學齊頭並進。
主持人: 了解,就是知學合一,學到的知識要懂得去運用,不然就會變成死知識。
傅鴻文校友: 就是如何把課本的知識用在工作上,例如:以木工來說,我要畫一個角度,要怎麼畫?我們有學sine,cosine,tangent,……三角函數,但是我們要怎麼運用三角函數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這才是所謂的知識和實作。
主持人: 了解。今年是豐原國中創校八十週年,想請您對母校說一些祝福的話。
傅鴻文校友: 豐原國中是我的母校,我應該是第8屆或第9屆,國民中學義務教育的時候。我希望豐原國中能夠步步高升。每個學生出去,如果有人問:「請問你是哪裡畢業的?」我都可以抬頭挺胸跟人家講說:「我是豐原國中畢業的。」。我衷心祝福豐原國中——校運昌隆,越來越好!
主持人: 非常感謝您今天回母校接受訪問。 您的故事與精神,一定會給學弟妹們許多啟發與鼓勵。 也祝您身體健康、事業順利、蒸蒸日上。 謝謝您!
傅鴻文校友: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