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依據
(一)教育部「環境教育輔導評鑑小組運作與綠色學校推廣」計劃
(二)彰化縣95.5.18 府教體字第0950094481 號函
貳、目的
(一)推動本校環境教育工作。
(二)建立學校環境教育特色。
(三)進行環境教育教學及研究。
(四)推展永續校園之環境教育,落實並提昇綠色學校的推廣工作。
參、實施對象:本校師生及社區家長
肆、組織任務分工
校 長
召集人兼督導
教導主任
1.「教學與宣導活動」面向中各子項事務的分工規劃與督辦 。
2.環境教育課程議題,規劃融入各領域教學活動中。
教學組長
1.執行及推動「教學與宣導活動」面向中各子項事務。
2.辦理教師環境教育課程教材教法研討及校外研習。
3.教務處相關資料上傳綠色學校伙伴網路。
輔導主任
彙集各處室相關資料,整合建立「環境教育資源網」,
置放在本校首頁,提供教師環教課程教材教法之參考。
總務主任
1.「生活面向」及「行政與管理」面向中各子項事務的分工規劃與督辦。
2.擬訂環境教育實施計畫。
3.「校園、建物和設施」面向中各子項事務的分工規劃與督辦 。
4.規劃綠建築校園、建立永續發展的綠色學校。
訓導組長
1.執行及推動「生活面向」及「行政與管理」面向中各子項事務。
2.相關資料上傳綠色學校伙伴網路。
各班導師、科任教師
環教課程落實執行、環境整理、垃圾分類、資源回收、垃圾減量等、參與環境教育課程教材教法研習。
服務員 校園綠美化、廚餘、堆肥、水電資源…等執行工作
伍、實施項目:
(一)師生校園生活:
1.綠色學校校園內的生活:是節約資源的、物質循環的、低污染的、低噪音的。
2.校園生活內涵要項:包括簡樸生活、綠色思潮、綠色消費、能源、水資源節約、安全、寧靜、和樂、垃圾分類、資源回收、垃圾減量、愛好和平、自然和諧、負責任的綠色行為。
3. 順應自然的方式融入學生的校園生活,並積極參與改善環境的行動。
(二)校園、建物和設施:
1.綠色學校校園建築與空間是環保的、安全的、人性化設計
2.師生參與規劃與設計。
3.綠色學校校園綠地是充滿多樣性的生物,有很高的綠視率與綠覆率。
4.校園的土地是透水的、可以呼吸的。
5.師生經常利用校園、進行大自然的體驗活動。
6 . 持續校園綠美化,營造優質的學習環境。
7. 持續執行節約用水、用電:換裝省水龍頭、改善教室照明設備等。
(三)環境課程教學與宣導活動:
1.推動校園內及校園外的環境宣導的活動。
2 在環境中教學——進行鄉土與戶外教育、社區與學校教學步道教學。
3 教導環境知識——融入式教學、綠色課程研發。
4.為環境而活動——進行環境議題行動研究、環境主題活動。
5. 建立環教教育課程教材資源網——將教師編寫之環教課程與執行情形蒐集成冊,並在環教中心網站建立資料庫供教師上傳、下載使用。
(四)學校環境行政與管理:包括校園環境調查、學校環境政策、環保小組組織、環境稽核、整合社區資源等。
陸、實施重點:
(1)成立學生環保服務隊
(2)結合社區家長成立環保志工隊
(3)辦理校園美化綠化工作
(4)設置植物栽培區
(5)校內植物名稱標示
(6)教師積極參與環境教育課程教材教法研習
(7)建築物地面及牆壁維修
(8)校園推行禁菸及噪音管制
(9)推行省水、省電措施
(10)垃圾減量及資源回收工作
(11)紙張重複使用及使用再生紙
(12)垃圾車周圍及廁所的清潔維護
(13)飲用水設施及維護
(14)校園環境的分配與清潔工作
(15)辦理認識校園植物活動
(16)辦理環境教育宣導活動
(17)設置環境教育資源網
(18)推展喝白開水運動
(19)實施戶外環境參觀教學及淨山運動
(20)規劃校園教學步道
(21)輔導師生對環境議題的關心
柒、績效評鑑:依據「綠色學校評量項目」,定期進行內部評鑑與外部評鑑
一、生活面向(朝向健康、省資源、省能源、低污染及噪音、重文化及關懷弱勢)
1. 綠色消費(自備餐具、再生紙、少保麗龍、少包裝、綠色標章)
*學生使用文具或食物量是否恰當?是否有感恩的心?學校是否有綠色消費政策,如:自備餐具、再生紙、少保麗龍、少包裝、綠色標章?
2. 垃圾源頭減量、資源有效使用(減少使用、再使用)
*學校是否鼓勵修復而非購買新物?學生是否經常創意重復使用資源以不增加垃圾?學校鼓勵學生將資源分享給社會的弱勢者或團體?
3. 資源回收(紙類、飲料罐)
*學校是否有資源回收的辦法?班級或合作社垃圾筒中是否有可回收的資源?是否有資源回收宣導?
4. 落葉或廚餘堆肥
*師生是否有讓落葉或廚餘回到泥土的努力或有效使用?學校政策是否支持?
5. 節約用電(含增加使用效率)
*學校是否有購買省電(或高效率)器材的政策?師生是否喜愛自然的溫度、光線、氣流?師生是否會主動關掉不用的電燈?
6. 節約用水(用適量水、雨水再使用)
*師生是否用水時會注意調整流量至適當?是否會主動向總務處通報漏水處?
7. 交通(多走路、腳踏車、大眾運輸)
*師生是否遵守交通規則,多走路、腳踏車、多用大眾運輸?學校及社區是否曾努力開闢安全的上下學步道?
8. 空氣污染控制(實驗室、禁菸)
*在室內是否有禁菸的規定?會產生氣體的實驗,是否會在通風處操作?對於社區的空氣污染行為是否會通知環保局,予以停止?
9. 水污染控制(實驗室、污水下水道或化糞池、廚房)
*學校是否有定期的清除或處理水污染物?師生是否知道如何配合減少污水產生?師生是否協助改善社區內的河川或水溝的水質?
10. 有毒物質(燈管、廢電池、殺虫劑、殺草劑)管制
*學校有無減少使用有毒物質的政策?對產生的有毒物質是否有處理辦法?是否確實處理?
11. 低噪音
* 下課在教室及走廊的分貝為何?
12. 文化的傳承
* 學校有無提供展現多元文化或文化交流的機會?有無鼓勵當地與自然和諧的傳統文化的傳承?
二、校園、建物和設施(環境學習功能、棲地環境文化的永續、生態循環、永續資源能源、
健康建築)
1. 學校空間及建築的規劃書
*學校有無空間及建築的規劃書?規劃過程是否有師生、社區人士參與討論?是否思考新建校舍時有師生參與討論?
2. 教學步道(區)、教材園
*學校是否有教學步道(區)、教材園?有無相關的學習單?是否傳遞在地感及時間感?
3. 小荒地、沙坑、生態池
*學校有無小荒地、沙坑、生態池?是否讓學生在這些區域玩或學習?
4. 選擇種植適宜當地的草花及樹種
*學校是否有種植適宜當地的草花及樹種的政策?澆水並蟲害控制及人工的修剪的頻度如何?師生是否參與校園植物的種植與照顧?
5. 校園空間設置合適的配備及照明
*校園中有必需的桌椅、小廣場、簡單的遊憩設施、照明、氣象站、鳥屋,讓師生喜愛使用校園環境教學、遊玩、或休息?
6. 學校內的透水面積比率
*師生是否了解透水度的重要性?學校是否有增加透水度的政策?目前透水綠地、及可透水鋪面、不透水鋪面(水泥地、柏油、地下室)的比例?
7. 資源回收、落葉廚餘堆肥的實用的配備及後續流程
*學校設有適宜的回收筒子或袋或地點?標示清楚?減少二次污染的措施?
8. 建築物配合當地的氣候、自然環境及文化
* 師生是否了解以自然的光、通風、氣溫為佳?了解當地傳統建築的特色?並了解如何在硬體設備調整(合理的開窗、遮陽設計、減少噪音)來維持較適宜、健康的生活空間?
* 學校是否增設人工的空調、照明設備及減少教室間聲音的干擾?是否採用高效率、易維護及能控制系統?
9. 條件適合下,提高使用當地的自然資源(非必要)
* 是否曾調查過學校使用太陽能或光電系統或雨水中水利用系統的潛能?若有,是否有規畫在現有的空間裝設?
* 是否設計活動單讓學生認識周遭省能、省資源的設備或操作?
10. 飲用水的安全健康
* 是否鼓勵多喝白開水?是否提供安全的飲用水?
11. 減少校園及建築物內的髒亂及污染
* 教室、辦公室、實驗室、廚房、廁所有適量垃圾桶及資源回收筒?
* 廁所化糞池定期的清理?保持化糞池的機能,少用化學藥劑?
* 師生參與清潔工作的頻率?
三、教學與宣導活動(多元管道,鼓勵支援教師;透過校園生活及空間的學校本位課程,
提升環境覺知、行動與價值)
1. 融入各科教學
*環境教育融入多少科目?多少老師將環境教育融入課程?
*課程委員會或教務處是否曾討論環境教育融入各科教學?若有是哪些課程?
2. 戶外教學
*到什麼地點?是否傳遞什麼欣賞、愛護環境的觀念?
3. 環境主題活動
*環境主題內容為何?哪個年級哪些班進行?
4. 節日大型宣導活動
*是否利用節日進行大型環境宣導活動?這些宣導活動的目標是喚醒意識或行為改變?
7. 藝文競賽及展示
*是否運用環境為藝文競賽的主題?是否將成果展示在公共區?藝文競賽是否與其他環境活動相連接?
8. 環境教育教師成長團體
*學校是否有此成長團體?多久聚會一次?
9. 鼓勵教師參與培訓活動
*學校是否鼓勵校長、教師參與研習?每年有多少人次參與?
10. 鼓勵師生進行綠色研發及創作
*學校是否鼓勵老師研發與文化傳統相融的綠色教材或進行環境議題的行動研究?是否鼓勵師生環保創作的措施或物品?
11. 環境資料及媒體
*學校是否有環境的資料(雜誌或文章)或教學媒體?是否讓師生知道?使用頻度如何?
12. 校內環境的刊物或通訊
* 學校是否在公開區域(網站或校刊或公佈欄等)分享環境的文章、照片或作品?
四、行政與管理(領導者承諾、有計畫、有組織、整合內外資源、鼓勵引導師生共同參與 )
1. 組織和人員及其運作
*學校是否有環境教育及管理相關的小組?是否鼓勵學生提供意見甚至參與決策?多久開會一次?
2. 環境政策
*學校是否有環境政策或生態手則?是否這些政策或手則清楚以文字列出,並且讓師生知道?
3. 環境稽核(水、電系統硬體的檢查,水質、噪音的測定、垃圾量的估算)
*學校是否有環境稽核表?是否定期的進行稽核及維修工作?是否公佈結果?
4. 行動計畫與監測
*學校進行環境改善或環境教育時﹐是否有行動計畫?行動計畫是否有當事人同意?是否有時程及預期的目標?*行動計畫是否同時訂有監測行動的計畫?監測時﹐是否進行檢討調整?
5. 過程記錄及檔案管理
*委員會開會是否留有會議記錄?學校的活動是否留有記錄或作品?
6. 獎勵機制
*學校是否對環境關切熱心行動的師生,予以表揚或鼓勵?是否積極的將好的範例分享給師生?
7. 對外交流(社區、專業、民間團體)
* 是否公開或預告學校的環境行動,讓社區人士、專業團隊或民間團體知道﹐爭取支持獲得資源?
8. 相關環保的得獎事蹟
* 學校過去是否得到環保相關的獎項?是哪些?
五、學校環境教育的特色:由各處室依辦理事項提出
捌、獎懲:
(1)每週頒發生活競賽--整潔優勝獎給表現良好的班級
(2)對環境相關議題有特別貢獻的學生公開表揚
(3)鼓勵教師研發綠色教材及進行「環境教育」行動研究,除公開表揚,並提供發表的園地,分享知識,進而創新知識。
玖、 本計畫陳請校長核可後實施修正時亦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