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課綱推動及特色課程發展簡介
|自然科學領域探究與實作
高中新課綱推動及特色課程發展簡介
|自然科學領域探究與實作
自然領域探究與實作:
一、「探究與實作」與「實驗課」有什麼不同?
「自然科學探究與實作」屬於新設的領域課程,適合跨科或跨領域學習,課程設計與發展建議從問題或議題切入。學習內容區分成「探究」與「實作」兩個面向。實作是學習的過程,探究能力的培養才是目標。學習重點在於引導學生以科學方法學習解決問題、熟稔切題討論與實證或論證的過程。換言之,實作不在強調操作傳統的食譜式實驗,也不僅是動手玩科學,而是以學科知識當作學習載具,來體驗發現問題、規劃研究、論證建模、表達分享的過程和探究技能。
▲資料來源:國家教育研究院《自然科學領域課程手冊》,pp.143。
探究學習的歷程包括4個主要項目:發現問題、規劃與研究、論證與建模、表達與分享。
各主要項目下含括細項,並對應實作活動之學習內容重點,詳見下表:
▲圖/彙整自:國家教育研究院,十二年國教自然科學領域課程綱要
二、高中自然探究與實作課程規劃及學習成果範例:
(一) 課程規劃:
以臺北市立明倫高中、麗山高中為例,自然領域探究與實作課程安排在高二上、下學期各兩學分,由跨科教師協同教學,以實用性及生活化的題材和議題為主題,學習重點含括探究學習之發現問題、規劃研究、論證建模、表達分享。學習評量包括課堂科學筆記本、單元學習單、實驗計畫書、實驗報告書、成果簡報、上台報告、實驗活動完成度等項目檢核。課程規劃表如下:
▲資料來源:明倫高中課綱專區
▲資料來源:麗山高中網頁/課程總體計畫
(二) 高中探究與實作課程推動情形簡介(期刊、媒體報導):
宜蘭高中-老師、課本變配角,自己的實驗自己設計/李若雯/天下雜誌教育特刊vol.710,pp.80-82。
建國中學-探究與實作課程線上教學實例—探討觀察物體解析力的最佳距離/李文禮、廖宇新/科學研習雙月刊,第60卷第4期,2021-8-16。
麗山高中-專題課程探究─臺北市立麗山高中的經驗/藍偉瑩/科學研習雙月刊,第55卷第2期,2016-3-9。
麗山高中-探究與實作課程設計─麗山高中為例/張良肇教務主任/師友雙月刊vol.627,2021.5。
陽明高中-教素養─讓孩子的學習連結真實的世界/師友雙月刊vol.625,2021.1。
臺南一中-用探究的眼睛看世界─國立臺南一中自然探究與實作課程共備觀議課與施行分析/師友雙月刊vol.621,2020.6。
后綜高中-高中自然領域的探究與實作/林文中老師/師友雙月刊vol.627,2021.5。
高雄中學-中學自然科探究與實作課程設計與實施/物理科盧政良老師/師友雙月刊vol.627,2021.5。
▲資料來源:師友雙月刊網頁
(三) 課程學習成果的形式可能有哪些?
課程學習成果呈現方式非常多元,常見的類型如:課堂筆記、實察紀錄、學習單、實作作品、課程活動成果、實驗(察)計畫、實驗(察)報告、專題探究成果、學習心得、海報發表、小論文、科展專題等。
◎學習成果範例:
▲資料來源:國立新化高中學習歷程檔案專區
◎更多學習成果範例:
IPAC2021第三屆探究與實作年會/高中教師分享探究與實作課程經驗、學生發表學習成果。
IPAC2021高中探究與實作學習成果發表/彙整高中生探究與實作課程學習歷程與成果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