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招生專業化活動花絮
|專訪應用經濟與管理學系王俊如主任
大學招生專業化活動花絮
|專訪應用經濟與管理學系王俊如主任
(二) 學習歷程準備方向
Q.因應108新課綱,高中生累積課程學習成果、自主學習計畫成果、多元表現等學習歷程檔案,大學端如何審查?
就我的理解,學習歷程檔案設計主要幫助高中生隨時檢視自己學習的過程,現在的作法是要求高中生平常就能累積學到的東西,鼓勵學生要不斷地記錄自己成長的過程,就好像你有空回頭看從前寫的日記,會發現在某些地方有進步,可以檢視自己的成長,而不只是為了應付申請學校,從這個角度來看立意是好的。
▲大學端如何審查「自主學習計畫」?「自主學習」與申請學系的關聯性?
「自主學習計畫」就好像申請碩士班時會提出「研究計畫」,我們從中看一個學生對什麼問題有興趣,打算怎麼去研究它。因為學生能否自主去找問題,然後想辦法搜集、分析資料去回答問題,其實就是他具備強烈學習動機的一種表現,那怕最後答案是錯的都無所謂。
自主學習計畫內容如果跟申請的學系相關當然非常好,但是我們也瞭解,許多高中同學還未明確定向,或者大部分高中生可能沒有接觸過商管方面的訓練。不過其實商管領域涵蓋的面向非常廣,就在你的日常生活當中就能覺察到許多問題,比如商管研究消費者,我們都是消費者;又或者政府的經濟政策、振興券、五倍券、口罩發放等問題,其實都是同學們可以接觸到的問題,也是本系的專業領域。
總之,我們希望同學能挑一個好問題,去理解這個問題它背後的脈絡、關鍵在那裡,只要具備討論的價值就很好,或者同學提了一個大家從來沒想過的問題,那就表示同學觀察入微,有足夠的好奇心跟求知慾,那就已經很不錯了,不見得一定要跟我們學系有關。
▲大學端如何審查學生的「多元表現」?
經管系在「多元表現」項目多方面參採同學的各種學習表現,主要目的是希望能給同學充分表現個人優點的機會,並不表示學生一定要具備所有我們列出的項目。
過去審查常看到的問題是同學無法將真正的收穫具體呈現出來,從提交的資料內容看不出同學的程度、能力或是與未來就讀學系的關聯性。建議同學從「重質不重量」的角度思考如何準備資料!
舉例來說,許多學生在備審資料呈現他擔任很多幹部、參加很多營隊和社團;然而,由於缺乏「從參與各項活動學習到什麼」的相關論述,無法真正突顯自己的優點。像是同學常說學到團隊合作,但是什麼是團隊合作?一群人在一起做一件事情就是團隊合作嗎?我會建議同學可以從一群人合作的過程如何化解衝突、如何協調不同意見、或者這些對於未來的努力、對於就讀商科領域有什麼幫助等角度作具體深入的說明。簡而言之,我們比較希望能看到同學認真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撰寫出來的內容。
其實無論社會科學領域方面的探究實作、還是自主學習計畫等項目,無非是希望學生能藉由一些書面資料來講述自己的學習經歷,告訴審查委員你有這樣的一個經驗,你有強烈的學習動機、你有自主學習的能力,我們要看的是這個,因此,像是繳交專題報告或小論文都是一種學習經驗的具體證明。
Q.經管系在「申請入學第二階段甄試項目」參採「社會領域探究活動成果」,大學教授期待從這個項目看到什麼樣的學習成果?
「社會領域探究活動成果」是高中新課綱新增的項目。其實日常生活中的事件都能成為社會領域科學探究活動的題材,我會希望同學能針對社會議題做比較深入紮實的論證分析,從觀察問題、蒐集資料、分析資料,到了解背後運作的邏輯或一些道理,對社會上的問題有比較深入的洞察。
舉例來說,最近政府發五倍券有很多爭議,有人說要發現金,有人說一定要發券,有人說民眾應該先拿出一千元,這其實是一個經濟學問題,想要振興經濟可能牽涉到一些經濟學的概念。另外像是疫情剛開始的口罩稀缺問題,同學可以從經濟、從管理的角度來思考討論這樣的議題:原本的作法有哪些可以改進的地方?怎樣做會更有效率?我知道高中公民課程有教一些經濟的內容,同學如果對相關議題有興趣,相信高中老師也會引導同學如何去學習。
同學如果有觀察到我們社會上發生的問題,去思考如何做比較好,為什麼?去搜尋資料,例如看看經濟學家怎麼說,它背後的邏輯是什麼,然後用分析議題的方式深入來討論,無論結論是對是錯都無所謂,這代表一個學生他是有主見、有想法、並且很有求知慾,面對問題會想要瞭解它背後的道理,而不會輕易被媒體或網紅帶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