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學年度 桃一區自主學習成果發表會參展作品: 太陽能清潔車
20240118/ 內高圖書館讀者服務組 林晏如
身為內壢高中創校以來第一位在APCS拿到滿分的同學,李振皞毫不吝嗇的分享他一路以來學習和成長的經驗。
2024年才剛開始沒多久,在很多人還沒歷經學測之前,他就已經知道錄取了陽明交通大學、中央大學、中山大學、中興大學、臺灣師範大學等多所知名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的特殊選才。特殊選才能從中篩選出真正有特殊條件的優秀學子,讓他們透過這份能力及早入大學。「如果你想要錄取大資工系,需要成為這一屆資工人才裡面前30%才有機會。」振皞說。換言之,特殊選才是可以讓你藉由特殊才能來錄取好大學的門道。
只要夠特殊,就能被賞識
那麼,如何才算「夠特殊」呢?振皞跟我們分享,像是台大資工系的資訊工程偏向資訊安全,而他們錄取的人往往是資訊奧林匹亞的前10名,而他自己也說雖然自認程度不錯,但還真的沒有到全國前10名,況且想走的領域也不是資訊安全,故沒有申請台大。
不過,其他頂大依舊錄取他,比如陽明交通大學。在臺灣,資訊工程類競賽有一些「指標性」的項目,如果想要有好表現,就要在這些比賽中取得好成績,比如先前提及的資訊奧林匹亞、學科能力競賽、台大舉辦的程式設計團體賽、科展等等等。如果能夠在這些競賽中屢有斬獲,就算得上值得矚目的好人才。振皞說,他們對這些競賽的熟稔度,已經到了拿出履歷就可以瞭解大學落點在哪裡,比如APCS滿級分,代表中字輩已經穩了。
沒有父母引導,從興趣找到天賦
有著許多競賽優秀事蹟的振皞,不免讓人懷疑他是否從小就受到了父母薰陶、名師教導,才能夠有此表現。令人詫異的是,全然不是如此。「我爸媽都社會組喔」,他很坦然的告訴我們。從小開始最先接觸的,是樂高玩具,他分享自己國小三四年級會到台北科教館參加樂高活動,後來漸漸玩出興趣,才又在五六年級時去了樂高的學習教室。這種專門的教室有別於一般的興趣探索,更多是針對更進一步的訓練,讓這些對樂高有興趣的小朋友們有系統性的學習。從樂高和營隊、慢慢到比賽的正式訓練,一步步走來,發現從對機械模型有興趣、再到程式軟體的設計,他終於瞭解自己最有成就感的地方,是在機器背後的程式應用,於是在高中找到了詹國輝老師指導,專精培養自己的資訊領域。
平凡人也能「變得特殊」嗎?
雖然振皞是一個從小就開始接觸數理邏輯遊戲,進而瞭解自己興趣、培養專長的案例,不過他也告訴我們,只要基礎能力夠紮實,而且有興趣,就算高中再來培養也絕對來得及。「像是資工最強調的基礎能力是『數學好』,而數學好並不是一定要會考拿到A++,反而是對數學有興趣、能夠培養數學的邏輯語言、對數學有熱忱、喜不喜歡數學應用等,像有些同學雖然數學只有B或B++,或是念高職的同學,也在這個領域發揮得很好。」
資訊能力的培養,需要「銀彈」支援嗎?
振皞不諱言說自己的確有參加過一些小型的娛樂型營隊,不過這些並不是必要條件。「我從學程式以來,就一台電腦,學習程式這部份沒有花過半毛錢。」沒有其他大師課的教學、沒有進入大學修先修課,而是他清楚自己到底要什麼,所以才能走得如此穩妥。「現在這個世代有很多網路免費的東西,大部份的東西網路上的資源都有,看你會不會查詢而已。還有個很重要的能力是要會『下關鍵字』,因為這樣的能力沒有人會教你,所以必須多花時間去查,能精準抓到核心的問題,才有辦法找到內容。」在資訊這條道路上,很容易隨時碰到自己無法解決的事情,這時候網路是最好的老師,也得益於網路資訊蓬勃發展,讓他更能有機會在無邊界的資訊海中找到自己的工具。
學習的態度和學業平衡把控
對於學校課業和自己的興趣能力,振皞覺得並不衝突。他也不會因為準備競賽而壓縮其他學習時間,反而是「儘可能」到校上課。「我不會用一些很爛的理由說要準備比賽所以請假。因為我覺得那其實也是對老師的尊重」。為了堅持把握課堂上的進度,就得花自己的下課時間、課餘時間和休閒時間來處理比賽的事情。會不會壓縮到學科學習?他說,一定會。不過他有自己的規劃。「通常會用下課或回家的時間來處理自己要弄的東西。段考前兩週我會全心投入學科,等段考之後再回來弄比賽。我非常清楚自己的時間規劃和安排。」他充滿自信心的回答。
對還在探索興趣領域的學弟妹,有什麼建議?
從小時候一路在資訊領域摸爬滾打的振皞,對資訊的概念很有自己的理解。「資訊工程其實是一個一連貫的事情,使用跟應用是不一樣的。」使用與應用的區別在於,「使用是看網路的步驟一步一步學習就可以,而應用是要有先備知識,經過頭腦和思考才能產。所以在想要應用之前,需要先對他有一定瞭解。如果基礎知識還沒有,那就無法開始。」振皞非常推薦大家利用自主學習的時間,來完成自己想要達成的目標。對於一般高中生而言,絕大部份都是按圖索驥來完成作品,但一講到自我發想就會卻步,所以必須循循序漸進來完成。
「對一般人來說高一生可以先對程式語言有基本瞭解,高一下可以挑一種程式語言,比如Arduno來做出一個比較簡單的東西,然後看一下網路上有的範例,比如用超音波感測一段距離、在某個距離停下來等等的內容,然後思考一下可以完成什麼樣的作品,在高二上實踐。」
自主學習中的夥伴與團隊
在112學年度中,振皞和他的夥伴成立的一支隊伍,在自主學習時間製作了「太陽能清潔車」的團隊作品,裡面運用了包括3D建模技巧、程式軟體撰寫等等,設計出一個能夠感應機器並自動清洗太陽能板上髒汙積累的清潔車。對於這樣的組隊經驗,他告訴我們,這個概念並不是一下子出現,而是埋藏在心裡一段時間。原來在他參與資訊領域期間,曾經在國中接觸與太陽能相關的主題,當時就有想到類似的例子,不過礙於當時想法不臻純熟,另一方面他也缺乏團隊協助,因此並沒有付諸行動。這顆想法的種子自此埋在土壤中,一直到上了高中,發現同學之間有不同長才的夥伴,集結大家的智慧才讓這個理念萌芽開花。
會給對資工系有興趣的學弟妹什麼建議?
振皞跟我們分享他曾經和國輝老師討論,高中電腦課程的意義究竟是什麼。「現在高中程式設計為什麼要學這些東西?為什麼會有一些程式工具、甚至與大學重疊的內容?」他認為,很重要的一點,是要避免有些人是因為爸媽要求、或是被時代的趨勢所吸引。如果這些人並不是真正喜歡程式當中的資訊解謎過程,只是單純因為被環境條件的噱頭所吸引,那麼將來會非常痛苦。因此,大家透過高中的電腦課內容就能夠自我檢核,從這裡判斷自己是不是真的對電腦有興趣,還是盲從社會潮流。
如果真的對資工有興趣,振皞建議,「當然要儘可能的考上好學校,因為不同學校、不同教授給你的資源、你的同儕競爭力之類的就有一定差距。」、「最好的作法是,你在高中時期確認對資訊非常有興趣,考好大學,進去就讀之後一路發展下去。」能夠越早確認自己的目標,就能夠越早為自己多準備、取得更多的資源,那麼對於自己未來的圖像就會越清晰、越明確。這是振皞自己的體悟,也是他給學弟妹們寶貴的經驗。
學習的責任在於自己,發揮長才的天賦用心就能找到,也希望每個同學能夠在求學道路上找到自己的目標,能夠勇往直前、不畏險阻,瞭解自己的學習目的,在夥伴和師長的幫助下,畫出屬於自己的藍圖。
112.07.28 桃一區自主學習發表會 現場照片
112.07.28 桃一區自主學習發表會 報告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