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8日媒體報導北京清大「清華海峽研究院」未經申請於新竹清大設立辦公室,這一間由廈門市人民政府、北京清華大學等共同成立單位,在台從事技術研發、攬才、投資等業務,新竹清大校方也曾涉入運作過程。對此,經濟部、教育部、陸委會已組成跨部會小組,調查釐清新竹清大的違法行為,將依法做出裁罰。
實際上,經濟民主連合早在同年5月就已召開記者會揭露新竹清大的違法行為,當時新竹清大校方揚言「再抹紅就提告」。半年後「清華海峽研究院」受到社會關注,遺憾的是,新竹清大面對罪證確鑿的事實仍不斷切割,矢口否認參與該學院的運作,對於經民連的行俠仗義的行動又說「保留法律追溯權」。
是什麼原因讓新竹清大只敢放炮不敢提告?是害怕自己成為「被法院認定的中共同路人」?又是什麼原因讓趙少康、夏珍、管中閔支流傾巢而出為清大辯護?難道這件事真的踩到那些人的痛點?還是......?
我們要強調的是,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供應鏈的角色得來不易,若稍有不甚恐將失去目前地位。2015至2016年間,北京清華校辦企業「清華紫光」不但高調宣稱要收購台灣三大封測廠矽品、力成與南茂,還公開要求台灣政府開放中資收購台灣IC設計業。當時清華紫光的董事長趙偉國更公開表示,有意促成旗下企業與台灣IC設計業龍頭聯發科合併,聯發科董事長還大力贊成,甚至積極遊說經濟部鬆綁法規。幸好,在民間學者與經民連強力反對下,才阻止其發生。試想,如果當年紫光收購成功,今天台灣半導體業還能夠在美國的信任圈內嗎?
我們的三大訴求
基於利益迴避原則,新竹清大前副校長吳誠文應立即辭去「清大半導體研究學院」監督會委員及半導體設計部職務。
今年《國家重點領域產學合作及人才培育創新條例》甫立法通過,盼藉產學合作培育國家重點領域技術人才。在國發基金撥款挹注下,清大「半導體研究學院」迅速成立,並由研究學院的管理會主導運作,監督會則負責監察管理會合法性、審查管理會擬定的相關辦法。然而,曾出席「清華海峽研究院」新竹辦公室揭牌儀式的前副校長吳誠文竟擔任監督會委員及半導體設計部職務。若清大「半導體研究學院」隨著「清華海峽研究院」倒向半導體中國國家隊,顯然有違台灣國家利益。我們要求吳誠文立即退出半導體研究學院職務(不影響其講座教授資格),並要求清大與教育部清查所有曾參與「清華海峽研究學院」運作者,皆應迴避擔任「半導體研究學院」相關職務。
「清華海峽研究院」引路人、清大前校長陳力俊應立即辭退「臺灣聯合大學系統」的總校長。
清大前校長陳力俊不僅是「清華海峽研究院」引路人,至今仍是「臺灣聯合大學系統」的總校長,在此系統內,除了清華大學以外,還有陽明交通大學、中央大學等重點研究型學校,前者甚至在今年暑假成立「產學創新研究學院」,其中設有「前瞻半導體研究所」。我們要求陳力俊辭去「台灣聯合大學系統」總校長,以免這般治校理念再將台灣半導體人才推離全球供應鏈的信任保護圈,侵害台灣產業利益、經濟安全與國家安全。
行政院應將「國家重點領域研究學院人員」納入《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九條的管制人員範圍。
教育部已核准台大、成大、清大、陽交大依據《國家重點領域產學合作及人才培育創新條例》與企業合作成立國家重點領域研究學院(研究學院),研究學院整體經費約半數由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之撥款,並從事包括半導體、人工智慧、智慧製造、循環經濟、金融等國家重點領域產業發展,以培育高階科學技術人才,強化產業競爭力,取得全球供應鏈之核心地位為目的,其對國家經濟戰略發展與國家安全至為重要。
「清華海峽研究院」可能不是中國滲透校園的單一個案,行政院目前正在審議《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九條關於赴中國人員管制規範,為因應中國校園滲透,行政院應該將研究學院的「院長、學術及技術主管、管理會委員及其他涉及關鍵技術業務之人員」納入管制人員範圍,規定該等人員進入中國應申請許可,並經內政部會同國家安全局、法務部及大陸委員會審查。經民連日前已針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九條提出民間版草案,除了管制人員赴中國,應增訂國安管制人員與中、港、澳之黨、政、軍、涉台工作等對象接觸,皆應申報其接觸來往情形及彼此關係內容。
為了對抗新竹清大睜眼說瞎話的行為,這個網站將梳理「清華海峽研究院」成立的來龍去脈,以及兩岸清華相關有違法疑慮的交流活動,同時針對新竹清大前後的辯詞回應,供關心此案的社會大眾檢視,也呼籲主管機關盡速做出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