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會課清朝歷史單元時,黃信君校長特別補充了「福佬客」在彰化平原的故事。
「福佬客」這個詞,是歷史學家林衡道提出,用來描述原本是客家人,但後來改說台語、生活習慣也接近閩南文化的族群。因為清朝時期來台的移民以閩南人居多,許多早期到彰化平原的客家人慢慢習慣說台語,融入當地生活,但仍保有部分客家傳統,如家族堂號、宗祠習俗、親屬稱謂與一些用語。
在大新國小的藝文音樂課與社團課程中,老師們除了教孩子學習木箱鼓、直笛、陶笛,也會帶著孩子練唱台語歌曲,
像是《望春風》、《卡打車》等經典台語民謠。
透過這樣的練習,孩子們不僅學會演奏樂器,也能用台語自然唱出歌曲,體會旋律背後的故事與情感,讓母語學習與音樂學習結合。
母親節活動-母語推廣
母親節活動-母語推廣-客家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