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近年在學校教師與家長的全力支持下,推動創造力教育不遺餘力,除建構本校創造力校本課程外,更致力在各領域的創新、創意教學,亦建置創客教室、手作教室、AR及VR的創新教學情境教室等等,讓創造力成為學生日常學習的一部分,而師生在相關表現及競賽成效顯著(可參閱青溪國小網站首頁榮譽榜)。又本校為桃園市創造力暨科學教育資源中心,一方面作為本市創造力教育推動的延伸,一方面在此資源的支持下,更易推展創造力資優教育。於104學年度核定成立創造力資優資源班一班,並於106學年度增設第二班。
依據本市105年度教育發展會議中所宣示之教育政策:「智慧校園,創意桃園」,重視下一代的基本能力與創意能量的培養,以及盱衡國際教育創新脈動,因此,我們強調創造力的培育,必需由「關懷」出發,也必需以「關懷」考量創造的價值及其對這個世界所產生的永續影響,因此,在培育學生的創造力時,需先引導學生透過觀察、同理,關懷生活週邊的人事物,進而發現問題,驅動創造的動機。
再則,當發現了問題,進一步則是對於問題或現象能深入的「探究」,透過探究能力的培養,學生能夠深度瞭解現象背後真正的原因,教育不應是填充學生許多正確答案的歷程,而是培養學生如何思考、探究,形成多元的假設,經過確實的資料蒐集,合理的推論分析,進而找出問題真正的原因,並創造性地定義所要解決的問題,開啟更多可能性。
進而透過探究歷程,對問題有深度的理解,進一步則是引導學生發揮無窮的想像力,創意地想像各種可能的解決方案,因此在教育上,必需培養孩子想像的能力,跳脫框架,釋放潛能,創意連結各種元素,發展出新穎且具有價值的教學方案與行動。
最後,所有的創意,必需經過實踐的歷程,方能成為創新,近年來創客運動風行,其所強調的不僅是3D列印、機器人等等表現型態,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能夠把自己的創意實踐出來的能力,無論創客、Design for Change、發明展,都在強調孩子把自己的創意實踐出來,成為創新,而創新過程的不斷嘗試、修正,使自己的創意能夠透過真實的測試,經歷失敗、鍛鍊韌性,培養學生發揮創意,堅持面對挑戰的創新與創業精神。
由上,本校創造力資優教育推動理念,將以關懷(透過觀察、同理,關懷生活週邊的人事物,進而發現問題,驅動創造的動機。)、探索(培養學生如何思考、探究,形成多元的假設,經過資料蒐集、合理推論分析,找出問題原因,並創造性地定義所要解決的問題,開啟更多可能性。)、想像(突破思考的框架、不設定標準答案,發揮豐富想像力)、創新(能將自己的點子具體化)的教育創新方式,作為發展創造力的課程與教學發展的核心,讓每一個孩子能彼此交流分享,達成引爆想像力、體驗動手做樂趣、秀創意玩發明、擁學習新契機等目的,並進一步行銷推廣,提升創造力深度及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