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葉子的介紹之後,我們緊接著認識根的作用。老師把看似平常的盆栽舉高,當他們看到下面的根,忍不住發出讚嘆
我問:「這些根為什麼會這樣生長?」
他們回答:「因為他們在尋找水!」他們已經知道植物需要哪些條件來生存。
我們一起把這樣的結果紀錄下來,一個男孩花了一個小時的時間繪製他的紀錄,他完成後站在桌子旁邊欣賞,他說因為太滿意了捨不得把筆記本蓋起來
另一個男孩隔天拿一本繪本問我「老師,這是不是你昨天說的?」其他人看到也好驚喜,原來地底下的根不只會繞過石頭,還可以長這麼長!
有一群孩子到窗邊小心的拿起玻璃烤盤觀察,有個女孩對朋友說「你看它的葉子彎彎的,因為它在找光!你看它的根伸的好長,因為它在找水!」她又走過來跟我說「我發現它的葉片很光滑,葉子的形狀是一頭尖尖的、另一頭圓圓的,而且它是網狀葉脈。」她像一個植物學家似的跟我介紹,這是她透過認識植物的功能和分類學會如何推理
就像在教室的任何一天,同樣的內容,每個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內化,甚至去分享。
最近孩子們做了果實的一系列關鍵課程,他們開始用不一樣的角度看待蔬果或植栽。剛好我買了辣椒放在班上,孩子們一邊觀察辣椒的莖、花、葉、和果實,一邊問了很多很棒的問題👏
有個女孩問:「辣椒的產地在哪裡呢?」我心想太棒了!好奇和主動就能引導出延伸工作!我們一起查資料,結合她常常做的台灣地理拼圖,她便完成了她的辣椒產地分佈圖🌶️
不只是連結植物學和台灣地理,這也是為未來認識產量、甚至是進出口等人文地理工作做預備,教室各領域都能如此融合在一起✨
我是三年級淳茜的家長,我們家孩子從公托開始就接受蒙特梭利教育體系下洗禮成長。
在幼稚園畢業後,很幸運由AMI中華台北蒙特梭利培訓中心理事長同時也是忠義國小校友-方绣媚老師引薦我們到忠義國小就讀,繼續讓孩子在蒙氏的道路上學習成長。剛進去忠義時,周遭的親友都抱著遲疑的態度,這樣的學習對孩子是好的嗎?是對的嗎?但相較在傳統教育的學習下,讓孩子學起來輕鬆快樂又自信、獨立自主性強,這才是我想要的學習方式。
在班導雁玲老師的帶領下,我和孩子改變了很多。我重新學習欣賞孩子的優點進而肯定孩子,不要用完美的標準來要求孩子,讓我們的親子關係變得緊張。而孩子除了在課業上的學習外,還慢慢學習與同學改善互動及溝通的方式等等,這都是在傳統學校裡學習不到的!
最後,期待所有在忠義的孩子們,在蒙氏環境的學習下,每位都是獨一無二閃亮的星星~
「秦漢三國西東晉~南朝北朝是~對~頭~~」
在世界七大洲🌍和九大行星🪐的歌曲之後
最近打中孩子們的心的,是中國歷史朝代歌!
他們在打掃時間突然有人開了頭,全班就開始大合唱!一直唱了十幾分鐘🎵
我們在長大之後會開始在意在人前唱歌或是自己的音色音準,但是這不該是阻礙我們和孩子一起唱歌的原因,他們喜歡一起唱歌,也享受在社群中凝聚的感覺🥰
從開學的第一天,孩子就開始認識歷史,從地球的歷史、生物的歷史、人類的歷史、到文字出現後的歷史。
沒有孩子不喜歡故事,我們將國語日報的專欄做成自製教具,他們看到日常使用的錢幣、襪子、存錢筒等等,在過去是什麼模樣?當他們越認識人類歷史和國家地理時,就越發現原來不同時空、不同背景的人們,都有相同的生活需求,甚至是精神上的需求,他們將在過程中發展出對前人的感恩和敬佩,也會意識到,我們都是一體的。
蒙特梭利教育吸引人的其中一點是,她看見的是孩子發展階段的需要,還有如何搭配小學階段的特質,來預備學習環境和內容,因此孩子的學習會是主動的、無框架的、充滿熱情的!
這週一起認識「5的可整除性」,什麼數字能被5整除呢?為什麼?所以它的規則是什麼?有個一年級的女孩不只能用自己的話清楚闡述推理過程,還能說明給同學聽,她跟朋友忍不住一題接一題的做,樂在其中~這週也有別組在認識2的可整除性,她經過旁邊也靜靜觀察聆聽。
有趣的是,隔天她來學校跟我說「老師,我覺得3其實也可以被2除,只要先各分一個,再把剩的那個切一半就好啦!」她的舉一反三又出現了!我暗自又驚又喜
我問她「你還記得我們之前講過分數嗎?這雖然不是整除,我們會用另一種方式稱呼它。」因此,下午我們一起認識分數如何除以整數,她一邊操作教具,一邊自言自語的推理「噢!我知道了,我不用教具也可以!」
看到孩子在環境和教具的引導下,學習能夠這樣不受限制,覺得很滿足🥰
開學兩個月剛聽完無手之神(地球形成)、生命的起源(動植物的出現與演化)、及人類的起源(舊石器時代到文明出現)的故事,孩子們接二連三的拋出許多問題,這也促使他們自發性的閱讀、書寫紀錄、還有更多的提問!他們來找老師的時候,我便說:「我還要跟你講更多的故事!」
我們與許多學校共同參與瑪利亞社會福利基金會辦理的「小學生公益行動競賽」──【百校串聯.舉手做好事】活動。
我們一起收集了1000支寶特瓶!!認識寶特瓶的產生、廢棄、回收到再利用的過程,原來寶特瓶還能變成襪子的織材呢!
我們將這些收集來的寶特瓶也請我們最愛的方荷生里長轉交給社區專業的叔叔阿姨,也要學習平時就做好資源回收、減少浪費,我們不用等到長大,現在就可以為環保和地球盡一份力。
地球裡面會是什麼樣子?地震是怎麼來的?火山是怎麼噴發的?七大洲以前長什麼樣子?隨著孩子的好奇心,我們在上學期認識岩石圈、水圈和大氣層後,這學期我們來認識地球的構成
一切開,大家忍不住「哇~」的發出讚嘆,雖然用黏土做出來的模型不是這麼的精確,沒辦法按比例呈現出地核、地函和地殼的厚度,但是孩子們都很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