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哲學

📚論語

🚩1️⃣學而篇

【學而】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孔子說:「求得的學識還能經常習它,不也喜悅嗎?有同好同學自遠方來請教,不也是快樂嗎?得不到別人的理解而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學而】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有子說:「為人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卻喜歡冒犯上級的人,這種人很少吧;不喜歡冒犯上級,卻喜歡作亂的人,絕對沒有。做人首先要從根本上做起,根本樹立了,就能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孝敬父母、尊敬長上,就是實踐仁道的根本吧!」

【學而】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孔子說:「花言巧語、滿臉討好堆笑的人,很少有仁心的。」

【學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曾子說:「我每天都要多次提醒自己:為人策畫事情,有不盡心的嗎?和朋友往來,有不信實的嗎?老師所傳授給我的知識,是否溫習後再教授給學生?」

【學而】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孔子說:「治理擁有千輛兵車的國家,應該事事慎重,講求誠信;節約開支,時時關愛人民;差使人民服勞役,也要在適當的時候。」

【學而】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孔子說:「清年學生在家應該孝順父母,出外就要尊敬長上,做事謹慎認真,說話有誠信,博愛眾人,親近有仁德的人。能實踐這些行為準則,還有多餘的時間精力,就可以學習文藝了。」 

【學而】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子夏說:「一個人重賢德輕容貌、盡心孝順侍養父母、獻身國家侍奉君上、與朋友往來能做到言而有信,即使沒有拜師學習,我也認為他已經受了良好教育。」

【學而】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孔子說:「君子如果不莊重,就沒有威嚴,經常學習,就知變通不會固執,重視忠誠信實,也就沒有不如自己的朋友,犯了過錯,就不要怕改正。」 

【學而】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曾子說:「慎重的辦理父母的喪事、深切追念遠代的祖先,社會風氣自然就會歸於淳厚了。」 

【學而】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子禽問子貢:「老師每到一個國家,就能瞭解該地的政事,是老師問來的?還是人家主動告訴他的呢?」子貢說:「老師憑著溫和、善良、恭謹、節儉、謙讓的品德得來的。老師得到的方式,與普通人的請求應該不同吧?」

【學而】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孔子說:「父親在世時,看這個人的志向,父親過世後,觀察他的行為,三年內沒有改變父親的主張和教誨,就可以算是孝順了。」

【學而】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說:「禮法的實施,以合適是最重要的。古代聖王所訂定的,禮是最美好的傳統,適用於一切小事和大事情。只知道『和為貴』來求合適是不行的,違反禮法而講『和』是絕對行不通的。」 

【學而】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有子說:「和人約定必須合乎道義,才能實踐信守諾言;待人恭敬要合乎禮法,才能避免被人輕視侮辱;親近任用可信賴的人,才是值得效法的。」

【學而】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孔子說:「君子飲食不求飽足、居住不求舒適、做事勤敏、言談謹慎,親近有道德的人來端正自己,這樣就能算是好學了。」 

【學而】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子貢曰:「《》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   

        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子貢說:「貧窮卻不阿諛奉承,富貴卻不狂妄驕傲,這種人怎麼樣?」

孔子說:「可以。但是還是不如窮而樂道,富有卻有涵養的人。」

子貢說:「修養的完善,如同詩經上所說,玉器的加工:『切了再磋,琢了再磨。?」

孔子說:「子貢啊,現在可以與你談詩了。跟你說到過去,你就推知未來。」

【學而】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說:「不怕沒人瞭解自己的優點長處,就怕自己不瞭解別人有什麼才德。 

🚩2️⃣為政篇

為政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孔子說:「管理國家要以身做則。如同北極星,安然不動而衆星繞之。」

【為政】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孔子說:「《詩經》三百首,用一句話可以概括,即:『思想純潔』。」

【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於學習,三十歲有所建樹,四十歲不困惑,五十理解自然規律,六十明辨是非,七十隨心所欲,不違規。」

【為政】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孔子說:「以政令來管理,以刑法來約束,百姓雖不敢犯罪,但不以犯罪為恥;以道德來引導,以禮法來約束,百姓不僅遵紀守法,而且引以為榮。」

【為政】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孟懿子問孝,孔子說:「不違禮。」樊遲駕車時,孔子告訴他:「孟孫問孝於我,我說:『不違禮』。」樊遲說:「什麽意思?」孔子說:「活著時按禮侍奉;死之後按禮安葬、按禮紀念。」

【為政】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孟武伯問孝,孔子說:「父母只有在子女生病時才擔憂。」

【為政】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子游問孝,孔子說:「現在的孝順,衹是能贍養老人。即使是犬馬,都會得到飼養。不敬重,有何區別?」

【為政】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子夏問孝,孔子說:「和顏悅色很難。有事情,子女都去做;有酒肉,老人隨便吃;這樣就是孝嗎?」

【為政】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孔子說:「我曾整天同顏回談話,他從不反駁,像笨人。後來觀察,發現他理解透徹、發揮自如,他不笨。」

【為政】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孔子說:「分析其動機,觀察其行動,瞭解其態度;人還能藏哪去?人還能藏哪去?」

【為政】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孔子說:「溫習舊知識時,能有新收穫,就可以做老師了。」

【為政】子曰:「君子不器。」

孔子說:「君子不能器皿一樣,衹有一種用途。」

【為政】子貢問君子。

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子貢問君子,孔子說:「先將要說的做出來,然後再說。」

【為政】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說:「君子團結群衆而不拉幫結派,小人拉幫結派而不團結群衆。」

【為政】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孔子說:「讀書不想事,越學越糊塗;想事不讀書,越想越頭痛。」

【為政】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已!」

孔子說:「走入異端邪說中,就是禍害。」

【為政】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孔子說:「子路啊,我告訴你,知道嗎?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這就關於知道的真諦。」

【為政】子張學干祿。

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子張學做官,孔子說:「多聽,不要說沒把握的話,即使有把握,說話也要謹慎,就能減少錯誤;多看,不要做沒把握的事,即使有把握,行動也要謹慎,則能減少後悔。說話錯少,行動悔少,就能當好官了。」

【為政】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哀公問:「怎樣使人心服?」孔子說:「以正壓邪,則人心服;以邪壓正,則人心不服。」

【為政】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季康子問:「怎樣使人尊敬、忠誠、勤勉?」孔子說:「舉止端莊,能贏得尊敬;敬老愛幼,能贏得忠誠;任用賢良、培養人才,能使人勤勉。」

【為政】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於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有人問孔子:「先生為何不從政?」孔子說:「《上有說:『孝啊,就是孝順父母、兄弟友愛,以這種品德影響政治。』這就是參政,難道衹有做官才算從政?」

【為政】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孔子說:「人無信譽,不知能幹什麽?就象大車沒有車軸,小車沒有車軸,怎麽能啟動?」

【為政】子張問:「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

子張問:「十代以後的社會制度和道德規範可以知道嗎?」孔子說:「商朝繼承夏朝,改動了多少,可以知道;周朝繼承商朝,改動了多少,也可以知道;以後的朝代繼承周朝,即使百代,同樣可以推測。」

【為政】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

孔子說:「祭奠別人的先人,是諂媚;遇到符合道義的事不敢做,是懦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