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樹

有「正榕」、「鳥榕」、「老公鬚」或「戲葉榕樹」等別名。原產於中國日本印度菲律賓馬來西亞

榕樹為常綠大喬木氣根多數;葉互生,倒卵形或橢圓形,表面深綠色;隱花果,無柄單生或對生於葉腋,成熟時呈褐色、褐色或色。

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太守張伯玉移知福州,夏天酷熱難耐,遂令編戶浚溝七尺,種植榕樹,後來「綠蔭滿城,暑不張蓋」,故福州又有「榕城」的美稱[1]。全世界現有1000多種榕樹,多集中在熱帶雨林地區,熱帶植物中最大的木本樹種之一,常高達20米。由於耐污性好、易栽植,也是常見的行道樹

氣根是十分顯眼的特色,其根可分為:

  1. 普通根:一般深藏於表土以下的根;

  2. 地表根:常見於樹幹基部,在土壤表面縱橫交錯的木質根;

  3. 氣根:從樹枝下側或樹幹主幹表面長出狀似髮絲的根;

  4. 連生根:本為氣根,接觸土壤後長粗及木質化成管狀,部分覆蓋主幹或樹枝表面;

  5. 根座:同樣是由氣根接觸土壤後長粗及木質化而成,是遠離主幹的柱狀支撐支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