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本是社區的一部分,學生的生活環境,就是學習母語的真實語境。
一、傳統米食文化--爆米香
爆米香,也有人會說它是「中式爆米花」,主要的材料是稻米,也可以替換成糙米。 爆米香的原理主要是將米粒放入壓力爐中加熱,讓米粒內的水份在壓力爐內受熱,再突然打開壓力爐,米粒的水份就會瞬間轉為氣體,令人懷念的爆米香出爐囉 !
二、家鄉巡禮--傳統農具展
四上社會科領域有「美麗家鄉」、「家鄉巡禮」、「傳統生活作息」等單元。但傳統生活已逝,教師或家中長者所陳述內容,小朋友大都是鴨子聽雷,有聽沒有懂 ! 為此,學校邀請社區家長,將家中僅存的農具,拿出來與學童分享,並進行農具名稱的母語教學。小朋友飯桶、尿桶,傻傻分不清楚,讓教學現場是笑翻天!
三、校內母語情境布置--視覺環境
四、校內母語情境營造--傳統劇團
文化部台語文校園封神榜到校演出,由在地薪傳表藝團體新和興劇團擔綱演出。兩位大哥演奏配樂,穿著傳統服裝的人物粉墨登場,三太子李哪吒、東海龍王太子、李總兵長子金吒、蝦兵蟹將華麗出場,台風、唱腔、身段唱作俱佳,劇情幽默風趣。有獎徵答的武器介紹、人物介紹、俚語領念,更引人入勝,引來孩子熱烈的關注。
五、校內母語情境營造--兒童劇團
流利的台語,順暢的表演節奏,這是竹山鎮延平國小東埔蚋兒童劇團的排演片段,延平國小為了發展竹山地區鄉土教材,2015年成立歌仔戲兒童劇團,年年推出新戲。演出戲碼--水鬼城隍爺 ,就是獻給湖西學子的品德教育大戲。
六、校內母語情境營造--每週一句台語小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