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計畫
貳、部定課程各年級各領域/科目課程計畫
一、普通班-國中(表七-2)
110學年度 七 年級__數學 _領域/科目教學重點、教學進度及評量方式總表
第一學期
週次
日期
單元名稱
教學重點
評量方式
議題融入
1
0830-0903
1-1負數與數線
1.利用冰淇淋展示櫃設定的溫度含有「-」號,引起學生學習負數的動機。
2.以天氣預報為起點,說明負數與正數在意義上的相對性,使學生了解實際生活與數學的關係,並介紹正、負符號。
3.能了解數線的三要素,並能在數線上標記點坐標。
4.利用溫度計的溫度高低,讓學生推導到數字的大小關係,並且了解在數線上愈右邊的數,它所表示的數就愈大。
5.說明在數線上兩數的位置關係與遞移關係。
6.說明絕對值的定義,並能在數線上比較兩數絕對值的大小。
1. 紙筆測驗
2. 互相討論
3. 口頭回答
4. 作業
【環境教育】
【閱讀素養教育】
【戶外教育】
2
0906-0910
1-2整數的加減
1.本節採用調整冷凍櫃溫度的情境,因為溫度有正有負,且為日常生活常見的題材。
2.經由數線了解同號數與異號數相加的算則。
3.當學生了解異號數相加的規則後,轉成數字運算,並提醒學生當異號數相加時,數值部分與性質符號要分開來看。
4.讓學生察覺加法才有交換律和結合律,減法沒有。
1. 紙筆測驗
2. 互相討論
3. 口頭回答
4. 作業
【閱讀素養教育】
【戶外教育】
3
0913-0917
1-2整數的加減
1.讓學生理解並熟練含有絕對值算式的計算。
2.了解去括號法則,方便整數加減的運算。
3.能處理整數加減的應用問題,亦可利用計算機作為輔助工具。
4.能求數線上兩點間的距離與其中點。
1. 紙筆測驗
2. 互相討論
3. 口頭回答
4. 作業
【閱讀素養教育】
【戶外教育】
4
0920-0924
1-3整數的乘除與四則運算
1.本單元最難處理的就是「負負得正」,為此我們建立一個二維的模型。在課文中,第一個數代表水位的上升(+)或下降(-),第二個數代表幾天後(+)或幾天前(-)。如此才能賦予負×正、正×負、負×負的意義。
2.課文中的三個範例分別為負×正、正×負、負×負。先引入情境,讓學生將焦點注目在性質符號的變化上,之後利用算則進行運算。
3.當三個範例討論完之後,我們再下統一的結論:「同號數相乘,性質符號為正;異號數相乘,性質符號為負」。
4.由於小學的乘法是針對正數及0。當學生了解負數乘法的算則後,便利用實例驗證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對負整數依然適用。
5.我們將整數除法視為乘法的逆運算,所以性質符號的變化與乘法相同。
1. 紙筆測驗
2. 互相討論
3. 口頭回答
4. 作業
【環境教育】【閱讀素養教育】
【戶外教育】
5
0927-1001
1-3整數的乘除與四則運算
1.學生在前面單元已經學過整數加減,這單元學了整數乘除,所以最後一個主題將其統整,進行四則運算及整數乘法的分配律。
2.讓學生了解在整數四則運算中,適時運用分配律可以將計算簡化,亦可利用計算機作為驗算工具。
1. 紙筆測驗
2. 互相討論
3. 口頭回答
4. 作業
【環境教育】【閱讀素養教育】
【戶外教育】
6
1004-1008
1-4指數記法與科學記號
1.了解乘方的意義。
2.計算含乘方的四則運算。
1. 紙筆測驗
2. 互相討論
3. 口頭回答
4. 作業
【多元文化教育】
【閱讀素養教育】
【戶外教育】
7
1011-1015
1-4指數記法與科學記號
【第一次評量週】
1.知道當n為正整數時\F(1,10n可記為10-n。
2.能以小數點移動的方式,來表示一數乘以10的次方的情形。
3.了解科學記號的意義與使用。
4.察覺和轉換科學記號的使用。
1. 紙筆測驗
2. 互相討論
3. 口頭回答
4. 作業
【多元文化教育】
【閱讀素養教育】
【戶外教育】
8
1018-1022
2-1因數與倍數
1.能利用除法判別一數是否是另一數的因數或倍數。
2.能利用乘法判別一數是否是另一數的因數或倍數。
3.能理解一個正整數的所有正、負因數或正、負倍數。
4.能列出一個正整數的所有正因數。
5.複習2、5的倍數判別法。
6.能理解4、9、3、11的倍數判別法。
7.能辨識質數與合數。
1. 紙筆測驗
2. 互相討論
3. 口頭回答
4. 作業
【多元文化教育】
【閱讀素養教育】
9
1025-1029
2-1因數與倍數
1.能辨識1到100之間的所有質數。
2.能辨識一個正整數的質因數。
3.能對一個正整數做質因數分解,並寫成標準分解式。
4.能利用短除法對一個正整數做質因數分解。
1. 紙筆測驗
2. 互相討論
3. 口頭回答
4. 作業
【多元文化教育】
【閱讀素養教育】
10
1101-1105
2-2最大公因數與最小公倍數
1.能找出兩個數以上的最大公因數。
2.能理解互質。
3.能利用短除法或質因數分解找出兩個數或三個數的最大公因數。
4.能找出兩個數以上的最小公倍數。
5.能利用短除法或質因數分解找出兩個數或三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1. 紙筆測驗
2. 互相討論
3. 口頭回答
4. 作業
【閱讀素養教育】
【戶外教育】
11
1108-1112
2-2最大公因數與最小公倍數
1.將題目中的敘述加以分析,以教導學生如何從題意中分辨出最大公因數與最小公倍數的使用時機。
1. 紙筆測驗
2. 互相討論
3. 口頭回答
4. 作業
【閱讀素養教育】
【戶外教育】
12
1115-1119
2-3分數的四則運算
1.知學生大多已於五、六年級學習了本節相關的數學知識與練習,因此本節前段對於等值分數、約分、擴分、最簡分數等概念的建立,以重點式的、較為簡潔的方式呈現,以縮短教學時間。
2.在以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數做約分時,可以直接得到此分數的最簡分數。
3.能夠利用通分來比較異分母分數的大小。
4.理解對同分母正、負分數的加減運算,可以利用整數的加減算則。
5.理解對異分母正、負分數的加減運算,可以先通分後,再做加減運算。
1. 紙筆測驗
2. 互相討論
3. 口頭回答
4. 作業
【多元文化教育】
【閱讀素養教育】
13
1122-1126
2-3分數的四則運算
1.教師可提醒學生,利用曾經學過的正、負整數及正分數的乘法算則,做正、負分數的乘法運算。
2.能正確使用正、負分數的乘法交換律與結合律。
3.了解奇數個負數相乘,其乘積為負數;偶數個負數相乘,其乘積為正數。
4.能使用分數的四則運算解應用問題。
1. 紙筆測驗
2. 互相討論
3. 口頭回答
4. 作業
【多元文化教育】
【閱讀素養教育】
14
1129-1203
2-4指數律
【第二次評量週】
1.能理解幾個分數相乘,只要分子相乘當作新分子,分母相乘當作新分母,所得到的新分數就是它們的乘積。
2.能熟練分數的乘法運算。
3.能理解分數乘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
4.知道當a≠0,n為正整數時,a0=1。
5.能熟悉指數律。
1. 紙筆測驗
2. 互相討論
3. 口頭回答
4. 作業
【科技教育】
【閱讀素養教育】
15
1206-1210
3-1代數式的化簡
1.了解文字符號代表數的意義。
2.知道文字符號可以像數一樣做加減乘除運算。
3.能使用文字符號代表數,將日常生活中的數量關係列成代數式。
4.經由具體情境了解文字符號所代表的意義。
5.設定文字符號的數值時,能計算出代數式所代表的數值。
1. 紙筆測驗
2. 互相討論
3. 口頭回答
4. 作業
【多元文化教育】
【閱讀素養教育】
【戶外教育】
16
1213-1217
3-1代數式的化簡
1.了解可利用數的運算規則來做代數式的運算或化簡。
2.經由具體情境了解,因為代數式代表數,所以可以利用前面學過的運算規則來做代數式的運算或化簡。
3.應用分配律化簡代數式。
4.能知道-(x+2)=(-1)×(x+2),並應用分配律來化簡。
5.經由具體情境了解以符號表徵進行交換律、結合律、分配律等運算。
6.能對代數式中相同的文字符號、常數進行合併或化簡。
7.能由具體情境中,用x、y等文字符號列出一元一次式並化簡。
1. 紙筆測驗
2. 互相討論
3. 口頭回答
4. 作業
【多元文化教育】
【閱讀素養教育】
【戶外教育】
17
1220-1224
3-2一元一次方程式
1.知道等式中的「未知數」、「一元一次方程式」名稱的意義。
2.將文字敘述改寫成一元一次方程式。
1. 紙筆測驗
2. 互相討論
3. 口頭回答
4. 作業
【閱讀素養教育】
18
1227-1231
3-2一元一次方程式
1.能了解移項法則運算符號的變化原則及運算規律。
2.能利用等量公理、移項法則正確化簡一元一次方程式並求解。
1. 紙筆測驗
2. 互相討論
3. 口頭回答
4. 作業
【閱讀素養教育】
19
0103-0107
3-3應用問題
1.能以一元一次方程式解決具體情境中的數量關係問題。
2.能看出具體情境中的數量關係,並以此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式再求解。
1. 紙筆測驗
2. 互相討論
3. 口頭回答
4. 作業
【多元文化教育】
【閱讀素養教育】
【戶外教育】
20
0110-0114
3-3應用問題
【第三次評量週】
1.在解完一元一次方程式後,須判斷解是否合乎應用問題的情境。
1. 紙筆測驗
2. 互相討論
3. 口頭回答
4. 作業
【多元文化教育】
【閱讀素養教育】
【戶外教育】
21
0117-0121
總複習
休業式
總複習
1. 紙筆測驗
2. 互相討論
全冊對應之議題
第二學期
週次
日期
單元名稱
教學重點
評量方式
議題融入
1
0214-0218
1-1二元一次方程式
1.利用迴轉壽司情境讓學生察覺,在日常生活中,有些數量問題必須假設兩個未知數才足以描述,順便引出二元一次式。
2.學習以符號或文字代表數來列式。
3.能了解和多項式的相關名詞:x項、y項、係數、常數項與同類項。
4.引出化簡二元一次式的運算規則。
5.由動物園旅遊情境引入二元一次方程式的意義。
6.說明二元一次方程式解的意義,並示範以代入的方式求解。
7.以代入的方式,判斷特定的一組數值是否為二元一次方程式的解。
1. 紙筆測驗
2. 互相討論
3. 口頭回答
4. 作業
【環境教育】
【資訊教育】
2
0221-0225
1-2解二元一次聯立方程式
1.引出將兩個二元一次方程式聯立的意義。
2.引出二元一次聯立方程式解的意義。
3.引導出「能同時滿足兩個聯立的二元一次方程式,才是二元一次聯立方程式的解」。
4.以代入的方式求二元一次聯立方程式的解。
5.讓學生經由漫畫的情境察覺以代入的方式求二元一次聯立方程式解的不方便,以引出代入消去法求二元一次聯立方程式解的動機。
6.利用代入消去法解二元一次聯立方程式。
7.將情境中的數量,由圖形轉譯為數學式,再成為二元一次聯立方程式的型式,讓學生察覺兩者解題時所用的數學原理相同,只是表徵不同而已。
1. 紙筆測驗
2. 互相討論
3. 口頭回答
4. 作業
【環境教育】
【資訊教育】
3
0228-0304
1-2解二元一次聯立方程式
1.將兩個二元一次方程式相加或相減,以消去其中一個未知數求解。
2.引入加減消去法的名稱。
3.當兩個方程式無法直接相加或相減時,來引出係數倍數處理的問題。
4.將等量公理解題的形式轉譯為加減消去法解題的形式。
5.運算較複雜的二元一次聯立方程式的布題。
6.在加減消去法中處理係數為分數的問題。
1. 紙筆測驗
2. 互相討論
3. 口頭回答
4. 作業
【環境教育】
【資訊教育】
4
0307-0311
1-3應用問題
1.設計社群網站頁面來說明應用問題的解題步驟。
2.以加減消去法解情境中之二元一次聯立方程式的問題。
1. 紙筆測驗
2. 互相討論
3. 口頭回答
4. 作業
【環境教育】
【資訊教育】
5
0314-0318
1-3應用問題
1.以加減消去法解情境中之二元一次聯立方程式的問題。
2.由解的不合理而反推是否題幹敘述錯誤或誤解題意。
1. 紙筆測驗
2. 互相討論
3. 口頭回答
4. 作業
5. 分組報告
【環境教育】
【資訊教育】
【家庭教育】
6
0321-0325
2-1直角坐標平面
1.利用電線杆、生活中教室座位表及棋盤的情境引入直角坐標平面的概念。
2.讓學生發現一維的數線與二維的直角坐標相似的部分:都有原點、正向及單位長。
3.對於直角坐標平面上點的坐標表示法,要描述在坐標平面上一已知點的坐標,先從原點O出發,沿著x軸的正向或負向走到某點,再從此點朝y軸的正向或負向走,即可到達此已知點,此時可讀出它的坐標。
4.練習在坐標平面上標出不同坐標的點。
5.介紹直角坐標平面上,剛好在x、y軸上的點要如何標示。
6.說明給一個點,可以在直角坐標平面上找出它的坐標。
7.練習點在坐標平面上的平移。
8.練習由終點坐標逆推求起點坐標。
1. 紙筆測驗
2. 互相討論
3. 口頭回答
4. 作業
【資訊教育】
【閱讀素養教育】
【戶外教育】
7
0328-0401
2-1直角坐標平面
【第一次評量週】
1.練習是讓學生練習坐標平面的應用,由已知的點坐標推得x軸、y軸的位置,再讀出其他點的坐標。
2.了解每個象限及x軸、y軸上的符號規則,並練習依據點的位置判別象限。
3.依據點的位置判別坐標的正負。
1. 紙筆測驗
2. 互相討論
3. 口頭回答
4. 作業
【資訊教育】
【閱讀素養教育】
【戶外教育】
8
0404-0408
2-2二元一次方程式的圖形
1.利用實際操作,觀察所找的x-y=0的解都在同一直線上,而在直線L上任意取幾個點,寫出坐標,這些點也都是x-y=0的解。
2.透過實際操作讓學生體會兩相異的點可決定一條直線。
3.找出二元一次方程式y=2x-2的兩組解,再將它們描在坐標平面上,用直線連接起來,就可以畫出y=2x-2的圖形。
4.引導學生利用求出與x軸、y軸的交點,可以畫出二元一次方程式的圖形。
5.透過畫出二元一次方程式的圖形,可得知圖形通過的象限。
1. 紙筆測驗
2. 互相討論
3. 口頭回答
4. 作業
【資訊教育】
【閱讀素養教育】
【戶外教育】
9
0411-0415
2-2二元一次方程式的圖形
1.探討方程式x=m的特殊情形。
2.將方程式x+0y=6的解描在坐標平面上,並察覺方程式x+0y=6的圖形是與x軸垂直於(6,0)的直線。
3.讓學生了解方程式y=n的圖形也是一直線。
4.過一已知點求二元一次方程式。並了解二元一次方程式的解必在其圖形上,而二元一次方程式圖形上的任一點必為其解。
5.過原點的二元一次方程式為
ax+by=0。
6.過兩已知點求二元一次方程式的未知數。並了解給定兩個點的坐標,就可以求出這個直線方程式的未知數。
7.從畫出的圖形中理解交點坐標與聯立方程式解的幾何意義。
8.從畫出的圖形中理解交點坐標與兩個二元一次方程式解的意義。
1. 紙筆測驗
2. 課堂問答
3. 實測
4. 討論
5. 作業
6. 視察
【資訊教育】
【閱讀素養教育】
【戶外教育】
10
0418-0422
3-1比例式
1.協助學生回顧小學所學的「比和比值」概念。
2.利用食譜中食材的比例探討比值與倍數的關係。
3.利用比值的分子、分母同乘(除)以不為0的數,推論到比的運算性質。
4.練習將比以最簡整數比表示。
5.利用「兩個比相等,它們的比值就相等」,去分母化簡得到比例式性質:外項乘積=內項乘積。
1. 紙筆測驗
2. 互相討論
3. 口頭回答
4. 作業
【科技教育】
【資訊教育】
【閱讀素養教育】
【戶外教育】
11
0425-0429
3-1比例式
1.若已知ad=bc,則a:c=b:d和
a:b=c:d成立。
2.若x:y=a:b,則可假設x=ar,
y=br(r≠0),並加以推論。
3.利用比例式的性質解應用問題。
4.理解當兩正方形的邊長比為a:b時,周長比為a:b,面積比為a2:b2。
1. 紙筆測驗
2. 互相討論
3. 口頭回答
4. 作業
【科技教育】
【資訊教育】
【閱讀素養教育】
【戶外教育】
12
0502-0506
3-2正比與反比
1.由生活情境中的數量變化情形,發現它們存在某種關係,並定義關係式中的常數與變數。
2.將行駛速率固定為每小時60公里,其行駛時間(x)與行駛距離(y)的關係列表觀察,發現行駛時間(x)變n倍,行駛距離(y)就跟著變n倍。
3.當x值改變,y值也跟著改變,且保持y值是x值的某個固定倍數,就說「y與x成正比」。
4.比較成正比與不成正比的關係式。
5.透過情境題讓學生練習辨別正比關係。
6.由已知條件,列出成正比的關係式,並探討當兩變數成正比時,知其一值,求另一值。
1. 紙筆測驗
2. 互相討論
3. 口頭回答
4. 作業
【科技教育】
【資訊教育】
【閱讀素養教育】
【戶外教育】
13
0509-0513
3-2正比與反比
【第二次評量週】
1.當x值改變,y值也跟著改變,且保持x值與y值的乘積是某個固定的數,就說「y與x成反比」。
2.教導學生理解是否成反比的情形,透過x、y兩個數的變化量,發現它們的乘積是否為定值。
3.依題意敘述先建立關係式,再判斷其關係是否成反比。
4.由已知條件,列出成反比的關係式,並探討當兩數成反比時,知其一值,求另一值。
5.介紹正、反比常見的實例。說明一個關係式的三個變量中,當固定其中一個時,另兩個變量的對應關係。
1. 紙筆測驗
2. 互相討論
3. 口頭回答
4. 作業
5. 分組報告
【科技教育】
【資訊教育】
【閱讀素養教育】
【戶外教育】
14
0516-0520
4-1認識一元一次不等式
1.以熱氣球的搭乘限制為例,引入不等式的概念。
2.先由常見的交通號誌帶入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再利用天文館劇場門票的收費標準來介紹生活情境中的不等關係。
3.一元一次不等式中的「一元」是指只有一種未知數,「一次」是指未知數的次數為一次。
4.列出習慣用語和不等號的對照表,讓學生在情境題上,能正確的判斷不等號的使用時機。
5.練習將文字敘述改寫成不等式。
6.練習將生活情境列成一元一次不等式。
7.練習列出生活情境中有上下範圍的不等式。
8.延伸一元一次方程式的解的觀念,說明何謂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
9.練習用代入法檢驗某數是否為該不等式的解。
10.練習圖示有兩個不等號的不等式之解。
1. 紙筆測驗
2. 互相討論
3. 口頭回答
4. 作業
【戶外教育】
15
0523-0527
4-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1.說明何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2.一元一次方程式的解為x=a的形式,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為x>a或x<a或x≧a或x≦a的形式。
3.利用數線上的兩點a、b,同時向右移或同時向左移後,a、b的大小關係不變,說明不等式的加減運算規則。
4.建立「若a>b且c>0,則ac>bc」的觀念。
5.利用實際數字的演算,導引學生探討不等式的兩邊同乘以一個負數後,不等式兩邊大小關係的變化。
6.利用等量公理、移項法則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1. 紙筆測驗
2. 互相討論
3. 口頭回答
4. 作業
【戶外教育】
16
0530-0603
4-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1.利用等量公理、移項法則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並在數線上圖示其解。
2.用不等式的觀念解決生活情境問題時,必須要檢視所求得的解是否符合該題的情境。
3.依題意列式再解不等式的應用問題,並練習如何依情境寫出正確答案。
1. 紙筆測驗
2. 互相討論
3. 口頭回答
4. 作業
5. 分組報告
【人權教育】
【法治教育】
【國際教育】
17
0606-0610
5-1統計圖表與資料分析
1.協助學生回顧小學所學,能夠報讀長條圖、折線圖、圓形圖與列聯表。
2.整理出資料的次數分配表。
3.學習繪製、報讀次數分配直方圖。
4.引進組中點的概念,為計算平均數奠基。
5.學習繪製、報讀次數分配折線圖。
6.讓學了解在平均數中,適時運用計算機的「M+」、「MR」可以將複雜的計算簡化,亦可利用計算機作為驗算工具。
7.說明平均數常被用來代表一組資料的值,並與其他同類資料的平均數作比較。
8.當資料以分組的次數分配表、直方圖或折線圖呈現時,資料總和的算法是每組組中點的數值乘以次數再相加,將資料總和再除以總次數所得的值,就是已分組資料的平均數。
9.讓學生認識平均數、中位數在不同狀況下,被使用的需求度有些微的差異。
10.當一組資料有少數極端值時,會影響平均數的值,降低資料代表性。
11.讓學生學習資料分類整理前後,分別應如何找到中位數。
12.眾數是指一組數據中出現次數最多的那個數據,一組數據可以有多個眾數,也可以沒有眾數。
1. 紙筆測驗
2. 互相討論
3. 口頭回答
4. 作業
5. 分組報告
【科技教育】
【閱讀素養教育】
【戶外教育】
18
0613-0617
6-1垂直、線對稱與三視圖
1.利用阿美族服飾圖形的介紹,對幾何有初步的了解,藉此引發學習動機。
2.說明直線、線段、射線的表示法,並根據標示畫出對應的幾何圖案。
3.兩射線相交於一點形成一個角,並用「∠」來表示角,以符號「△」來表示三角形。
4.說明對角線、垂直與垂直平分線,並知道線段中點就是線段二等分點。
5.藉由剪紙察覺線對稱圖形,並說明對稱軸、對稱線段、對稱角、對稱點的定義。
1. 紙筆測驗
2. 課堂問答
3. 實測
4. 討論
5. 作業
【閱讀素養教育】
【原住民族教育】
19
0620-0624
6-1垂直、線對稱與三視圖
【第三次評量週】
1.以對稱軸是兩對稱點連線段的垂直平分線,作為線對稱圖形的判斷依據。
2.用摺紙判別常見的多邊形是否為線對稱圖形,並畫出對稱軸。
3.用「對稱軸是兩對稱點連線段的垂直平分線」及「正方形對角的頂點互為對稱點」性質來完成線對稱圖形。
4.透過不同方向觀察野柳女王頭的情境引起學習動機。
5.前後視圖、左右視圖左右並排在一起後,會形成一個線對稱圖形,引出三視圖的意義,並繪製三視圖。
6.由視圖判斷觀察者是從立體圖形的何處觀察。
1. 紙筆測驗
2. 課堂問答
3. 實測
4. 討論
5. 作業
6. 視察
【多元文化教育】
【閱讀素養教育】
【戶外教育】
20
0627-0701
總複習
休業式
總複習
1. 紙筆測驗
2. 互相討論
全冊對應之議題
填表說明:
1.議題融入如下:
● 法律規定教育議題:【家庭教育】、【性別平等】、【家暴防治】、【性侵防治】、【環境教育】、【長照服務】
● 其他1:【人權教育】、【海洋教育】、【品德教育】、【閱讀素養】、【民族教育】、【生命教育】、【法治教育】、【科技教育】、【資訊教育】、【能源教育】、【安全教育】、【防災教育】、【生涯規劃】、【多元文化】、【戶外教育】、【國際教育】
● 其他2:職業試探、失智症議題
2.部定課程採自編者,除經校內課程發展委員會通過外,仍需將教材內容報府備查。
貳、部定課程各年級各領域/科目課程計畫(表八-特殊教育班)□集中式特教班 □分散式資源班 □巡迴輔導班
學年度 領域/科目 年級/組別之教學重點、教學進度及評量方式總表
填表教師:
第一學期
週次
日期
單元名稱
教學重點
評量方式
議題融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第二學期
週次
日期
單元名稱
教學重點
評量方式
議題融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填表說明:
1. 每週單元名稱、教學重點及評量方式須依課程規劃進度如實填寫。
2. 依教學課程內容、學校行事曆、重要節慶活動及學生需求,適時地將議題融入課程進行教學。
3. 若有將特需領域融入部定領域課程進行教學,須呈現特需領域的教學重點。
4. 國小階段議題融入如下:
● 法律規定教育議題:【家庭教育】、【性別平等】、【家暴防治】、【性侵防治】、【環境教育】
● 其他:【人權教育】、【海洋教育】、【品德教育】、【閱讀素養】、【民族教育】、【生命教育】、【法治教育】、【科技教育】、【資訊教育】、【能源教育】、【安全教育】、【防災教育】、【生涯規劃】、【多元文化】、【戶外教育】、【國際教育】
5.國中階段議題融入如下:
● 法律規定教育議題:【家庭教育】、【性別平等】、【家暴防治】、【性侵防治】、【環境教育】、【長照服務】
● 其他:【人權教育】、【海洋教育】、【品德教育】、【閱讀素養】、【民族教育】、【生命教育】、【法治教育】、【科技教育】、【資訊教育】、【能源教育】、【安全教育】、【防災教育】、【生涯規劃】、【多元文化】、【戶外教育】、【國際教育】
6.部定課程採自編者,除經校內課程發展委員會通過外,仍需將教材內容報府備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