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沙病毒相關研究
2024年度
利用兩種 ELISA 協議檢測保加利亞洞穴蝙蝠種群中針對狂犬病感染的抗體:1) BioPro Rabies blocking ELISA Ab Kit (BioPro),以及 2) Platelia® Rabies II Kit ad usum veterinarium (Bio-Rad)。研究的次要目的是評估這兩種 ELISA 試劑盒對進一步研究翼手目物種狂犬病血清流行率的適用性。
在 2020 年至 2022 年期間,研究團隊從 8 個地點(Orlova Chuka 洞穴、Zorovitsa 洞穴、Andaka 洞穴、Urushka-maara 洞穴、Razhishkata 洞穴、Magurata 洞穴、Ivanova Voda 洞穴和 Madzharovo 廢棄建築)捕獲的 11 個不同蝙蝠物種中獲得了 205 個血樣。
使用 BioPro Rabies blocking ELISA Ab Kit,在 5.36%(6/112)的分析樣本中檢測到陽性結果。Platelia® Rabies II Kit ad usum veterinarium (Bio-Rad) 僅在 1.08%(1/93)的分析樣本中檢測到陽性結果。
狂犬病是一個全球性的重大健康問題,每年約有59,000人死亡,主要集中在發展中國家。狂犬病毒(狂犬病病毒)是一種獨特的嗜神經病毒,能夠入侵神經系統,逃避宿主免疫反應並產生真正毀滅性的神經系統疾病。本文回顧了狂犬病毒神經入侵和致病機制的分子洞察,並提供了全面的概述。討論了病毒的結構和基因組特徵、神經入侵機制以及對宿主的病理影響。此外,我們還討論了病毒用來逃避宿主免疫反應的策略。然後,我們回顧了目前治療方法的挑戰,包括暴露後預防和接種疫苗。最後,我們建議未來研究應致力於開發更好的狂犬病預防、診斷和治療策略。
狂犬病是一種致命的病毒性疾病,由狂犬病毒(Rhabdoviridae科Lyssavirus屬)引起,導致致命性腦炎。狂犬病是最古老的已知疾病之一,仍然對公共衛生構成重大威脅,尤其是在亞洲和非洲,每年造成約59,000人死亡。狗咬傷是人類狂犬病病例的99%原因。儘管有有效的疫苗和暴露後預防(PEP),但在資源匱乏的環境中,尤其是對邊緣化人群,這些措施往往難以獲得。PEP的財務負擔加上旅行成本,進一步限制了獲取。狂犬病也影響野生動物,蝙蝠媒介的狂犬病正在成為美洲和澳大利亞的健康風險。
克羅地亞研究蝙蝠身上狂犬病病毒的攜帶率,發現雖然蝙蝠可能携带病毒,但至今沒有因蝙蝠咬傷而感染狂犬病的人類案例。研究人員也建議任何接觸蝙蝠的人都要施打狂犬病疫苗,並小心進入蝙蝠的棲息地。
美國亞利桑那州 Flagstaff 地區,在臭鼬身上發現了蝙蝠狂犬病毒的新變種 (Ef-W1)。
過去曾在這區的食肉目動物 (像是狐狸) 身上發現過 Ef-W1,當時透過野外動物的狂犬病疫苗控制住疫情。
2021 年秋天,研究人員在臭鼬身上再次發現 Ef-W1,懷疑病毒可能在臭鼬間傳播,甚至演變成新的宿主轉移 (不同物種間傳染)。
研究分析了病毒基因序列,發現 2021 年的病毒株和過去的 outbreak 來源不同。
另外,研究人員也比較了受感染臭鼬的腦部和唾液腺病毒含量,發現腦部含量較高,但唾液腺含量與另一種狂犬病毒 (South-Central skunk RV) 接近。
基於 Ef-W1 高傳染風險,研究人員自 2021 年起就持續進行宣導、監測和控制計畫,希望能減緩病毒傳播,防止 Ef-W1 在食肉目動物間擴散。
野生動物和人畜共通傳染病正日益影響人類社會、食物鏈和野生動物本身。因此,迫切需要積極的預測工具來評估相關病原體的大規模傳播風險。鳥類和蝙蝠被認為是大型疾病宿主和傳播者,但究竟哪些鳥類和蝙蝠物種扮演著病原體宿主角色,目前仍缺乏全面的認識。本研究測試了移動物種特徵和當地氣候特徵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辨別出歐洲 18 種被採樣最多的病原體的宿主。研究表明,新陳代謝較慢(例如體型較大、壽命較長)、久居的森林物種,更容易攜帶病原體。溫度是影響病原體攜帶率最重要的因素,但其影響方向因病原體而異。總體而言,宿主物種特性和氣候梯度可以穩健地預測病原體攜帶率,尤其是非媒介傳播的病原體。這項研究為開發針對性的干預措施提供了數據驅動基礎,以減輕人畜共通傳染病的影響,特別是在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下。
2023年度
現在的一個主要挑戰是野生動物(蝙蝠、非人靈長類動物和野生犬科動物)傳播的人類病例。 目前大多數人間病例發生在熱帶和亞熱帶濕潤闊葉森林生物群落的城市。 在多變量分析中,估計了與溫度的關聯(OR = 1.739;CI95% = 1.181–2.744),並且初級醫療保健覆蓋範圍(OR = 0.947;CI95% = 0.915–0.987)被確定為保護者。 透過所提出的努力,有可能顯著減少由狗傳播的人類狂犬病病例的數量。 然而,巴西有狂犬病病毒的野生動物變種正在傳播。 人為病例與東北部氣溫升高之間的關聯令人擔憂氣候變遷。 為了減少野生動物傳播的人類病例,重要的是繼續分發免費的 PEP,特別是在亞馬遜地區的偏遠高風險地區,並提高意識。
蝙蝠介導的人類狂犬病是一種病毒性人畜共患疾病,對傳統民族,特別是保持原始文化和社會習慣的原住民,如位於巴西東南部地區的馬克卡利族群的公共衛生構成嚴重威脅。 該族群的社會文化習慣導致 2022 年 4 月至 5 月期間出現了由蝙蝠傳播的狂犬病病毒溢出,導致該族群中以與這種動物接觸作為娛樂活動的 4 名兒童喪生。進行狂犬病監測的關鍵是開展適合文化的種族間健康教育活動,以確保Maxakali 原住民能夠獲得所教授的內容,從而阻止任何對任何物種的蝙蝠進行馴化、圈養和娛樂活動的嘗試,從而避免這種人畜共患病可能再次出現,這種人畜共患病不僅影響了該地區的流行病學情況,而且影響了整個巴西以及整個拉丁美洲。
非洲經常在人類爆發新疾病,蝙蝠常被認為是人畜共通病原體的宿主。 我們全面回顧了 1978 年至 2020 年間發表的論文中的病毒-蝙蝠研究結果,以評估非洲蝙蝠是導致人類疾病的病毒的儲存宿主和/或橋接宿主的證據。 我們提供了162 篇論文(共1322 篇)的數據,其原始發現涉及以下方面:(1) 跨蝙蝠科和整個大陸採樣的蝙蝠數量和種類;(2) 如何選擇蝙蝠納入研究範圍;(3 ) 是否對蝙蝠進行最終採樣; (4) 記錄了哪些類型的生態數據(如果有),以及 (5) 檢測到了哪些病毒以及採用什麼方法。 我們提出了一種透過證據類型和品質來評估假定的病毒-宿主關係的方案,以伊波拉病毒陽性與馬堡病毒陽性的對比現有證據為例。 我們回顧了所有 162 篇論文的摘要和討論中的措辭,確定了關鍵框架術語、這些術語如何引用研究結果,以及它們如何有助於人們對蝙蝠的信念。 我們討論了科學研究交流對公眾認知的影響,並強調需要製定盡量減少人與蝙蝠衝突並支持蝙蝠保護的策略。 最後,我們提出了改善病毒學研究元資料的最佳實踐建議。
2020 年 6 月,一隻來自阿雷佐(意大利)的貓死於神經系統疾病,被診斷出患有西高加索蝙蝠狂犬病病毒 (WCBV)。 該病毒與 2002 年從俄羅斯摺翅蝠中發現的參考分離株在整個基因組中保持了高度同一性。 我們採用了國家法規建議的控制措施,通過目視檢查、生物聲學分析和相機陷阱調查了貓和蝙蝠之間可能存在的接觸面,並對蝙蝠進行了主動和被動監測,以追踪感染源。 接觸過貓的人接受了全面的接觸後預防,而動物則接受了六個月的隔離。 一年後,他們都健康了。 在貓家附近的一個隧道中,我們發現了一群摺翅蝠,牠們在四次採樣中都表現出針對 WCBV 的病毒中和抗體,但唾液拭子中沒有病毒。 其他蝙蝠物種的屍體均呈陰性。 對非飛行哺乳動物中 WCBV 的描述證實,在缺乏預防和治療措施的情況下,這種病毒可引起臨床狂犬病,並強調缺乏針對不同狂犬病病毒的國際指南。 我們檢測到摺翅蝠是最可能的感染源,證明了這些蝙蝠與城市地區的寵物/人類之間的侵擾,並確認自由放養的貓對公共衛生和保護存在潛在危害。
一旦被動物咬傷的患者完成初步創傷評估和穩定,就會注意傷口的處理。 初步評估包括詳細的病史和體格檢查,並輔以射線照相評估。 特別是在遭到大型犬攻擊後,或者如果患者是小孩,可能需要進行 CT 掃描等先進成像來評估受傷的全部程度。 除了最淺表的傷口外,所有傷口都應該用自來水或殺病毒溶液(例如聚維酮碘)大量沖洗(如果擔心狂犬病或其他病毒暴露)。
對未來潛在的跨物種病毒傳播的建模構成了近期狂犬病感染生物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本文中,總結了有關親緣地理學的可用數據。
歐洲和鄰近地區的蝙蝠和狂犬病病毒,特別是在古北界和埃塞俄比亞地區之間的接觸區。 在這些區域內,存在三個科的蝙蝠,它們具有很高的跨物種傳播潛力,並且將麗沙病毒類群 II 中的狂犬病病毒傳播到歐洲(古北界西部的一部分)。 缺乏針對狂犬病病毒有效療法的類群II 和 III 可為該區域內的病毒學研究提供動力。
2022年度
快速的森林砍伐和史無前例的野生動物販運是引發人畜共患病從動物傳播到人類的速度的重要因素。因此,這導致人畜共患傳染病在人群中的出現和重新出現。來自不同領域和部門的研究人員需要進行跨學科和跨部門合作,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人類-動物-環境關係中的森林砍伐和野生動物販運導致的人畜共患病溢出風險。此外,需要製定綜合統一的政策,以結束森林砍伐和野生動物販運,特別是在非洲和亞洲等熱帶地區。
一名 13 歲男孩,狂犬病腦脊液 PCR 和 covid-19 檢測呈陽性。狂犬病是一種急性、進行性和無法治癒的病毒性腦炎。 在 Covid-19 流行等緊急情況下,應在傳染病控制計劃中考慮動物疾病監測策略。
受狂犬病感染發病後會影響物種的同種間異體疏離和攻擊行為。與非狂犬病吸血蝙蝠相比,狂犬病個體在死前減少了同種異體毛髮,但沒有發現蝙蝠之間的攻擊性增加。
澳大利亞和歐洲的大多數與蝙蝠的接觸多是試圖處理、觸摸或幫助蝙蝠。在北美,在住家內接觸的情況最為常見。研究表明,在沒有進行公共衛生調查的情況下,高所得國家的一部分蝙蝠暴露情況未被疫調,因此民眾不太可能得到及時治療。本文獻結果顯示,預防蝙蝠接觸的最有效策略因地區而異,且在高所得國家中可以改善蝙蝠暴露後的疫調。
歷史上,不同種的蝙蝠被認為將病毒性疾病傳播給人類和牲畜。 然而,儘管在這領域進行了深入研究,但結果並不如預期,因為很少有病毒被發現會在人類和家畜中引起明顯的破壞性臨床疾病。 確實,這個話題非常吸引人,特別是在全球影響人類的三種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1、MERS-CoV 和 SARS-CoV-2)的出現, 過去二十年(2005-2019)。 本文更新了有關蝙蝠傳播重大人畜共通傳染病的最新知識。
狂犬病是北美蝙蝠物種大規模死亡事件的潛在原因
2021年度
新型Kotalahti蝙蝠狂犬病病毒(KBLV)的遺傳和抗原特性
在舊世界中,與蝙蝠相關的狂犬病病毒越來越多。 2017年8月,死去的Brandt蝙蝠(Myotis brandtii)檢測出狂犬病呈陽性,並根據部分序列分析,鑑定出了新型的Kotalahti蝙蝠狂犬病病毒(KBLV)。
澳大利亞蝙蝠狂犬病病毒譜系在小蝙蝠和狐蝠中循環傳播的P蛋白的表型差異。本研究進行了ABLV P蛋白的表型,它作為與食果和食蟲蝙蝠相關的兩個明確譜系傳播,從而提供了比較適應不同蝙蝠物種的病毒蛋白的機會。本研究顯示P蛋白在干擾素/信號轉導子和轉錄激活因子拮抗作用中的關鍵功能。
2020年度
原體。氣候變遷、城市化、動物遷徙、貿易、旅行和旅遊等人為因素和自然因素大大大地影響了新浮現的人畜共通傳染病分佈和模式。在這篇綜述中,我們回顧了主要的人畜共患病的病因及其影響關於人類健康的控制措施,以改善管理,這文獻包含了COVID-19。
生態系統中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創造了有利於COVID-19大流行。造成這種情況的因素很多:森林砍伐,森林生境的變化,農業表面監管不善,城市增長管理不當。它們改變了野生生物群落的組成,大大增加了人類與野生生物的接觸,並改變了帶有病原體的生態位,從而增加了與人類接觸的機會。在野生動植物中,蝙蝠很容易適應人類居住的環境,例如房屋,穀倉,耕地,果園,在那裡它們找到了合適的生態系統來繁榮發展。蝙蝠是αCoV和βCoV的主要宿主:進化改變了它們獨特的生理和免疫系統,使其對病毒病原體具有抵抗力,而病毒病原體反而會成功地攻擊包括人類在內的其他物種。隨著時間的推移,蝙蝠寄主成為宿主的冠狀病毒已經進行了重組和其他修飾,從而增強了它們在種間傳播的能力。
本文介紹了過去十年來歐洲國家狂犬病的流行和流行病學情況。歐洲目前最大的病毒庫是東歐國家,那裡沒有免疫注射,或者有效性很低。也因為歐洲大陸缺乏地理障礙,病毒在沒有狂犬病的國家中可能伴隨動物移動再度出現。特別是透過像蝙蝠這樣具有飛行能力的動物,目前對於蝙蝠並無採取任何措施。
蝙蝠疾病
蝙蝠傳播的疾病是指任何以蝙蝠為主要宿主的傳染病。 近年來,一些致命的病毒性疾病如重症急性呼吸綜合徵(SARS),中東呼吸系統疾病(MERS),埃博拉病毒,馬爾堡病毒和新的2019-nCoV病毒的爆發被推測起源於蝙蝠,這並非巧合。 。 很少有細菌和真菌疾病也與某些種類的蝙蝠有關。 此類疾病是人畜共患病的一部分,人畜共患病是指源自動物的人類疾病。 在這篇綜述中,我們重點介紹了一些蝙蝠傳播的疾病,重點是病毒的爆發,因為與其他幾類哺乳動物相比,全世界的蝙蝠所藏病毒的比例更高。
提供有效中和狂犬病病毒感染的抗體及其抗原結合片段,以及此類抗體的用途。
2019年度
螢光生物標記物證明了可利用疫苗傳播控制野蝙蝠疾病
在秘魯三個蝙蝠棲所的野外實驗中,使用螢光生物標記物作為蝙蝠到蝙蝠之間口服役苗的轉移,發現與傳統的方式相比,疫苗轉移可使同種間的免疫力提高2.6倍。數學模型表明,即使在較低但可實際達到的疫苗接種水平下,觀察到如此之疫苗轉移會降低狂犬病暴發的可能性。
巴西南部野生哺乳動物的狂犬病監測
為了評估抗狂犬病的血清陽性,將血清進行了RFFIT試驗。在測試的100隻哺乳動物中,有5隻動物具有血清陽性(5%),其中包括3隻(靈長類動物和2隻野生犬科動物),狂犬病毒中和抗體效力> 0.5 IU / ml。研究結果顯示巴西南部靈長類動物和野生犬類動物都暴露於RABV,同時顯示RABV暴露的發生並沒有進一步的症狀。
已發現食蟲蝙蝠在歐洲各地攜帶多種狂犬病相關狂犬病病毒(RRLVs),其中歐洲蝙蝠狂犬病病毒1(EBLV-1)分佈最廣。每年檢測中和EBLV-1的抗體,證實M. myotis經常暴露於該區域的病毒並在感染後存活。
狂犬病主要傳播以犬類為主,這在先進國家都獲得控制,但是,非洲和亞洲的進步較少。目標是集中精力在未來五年內對現有工具和方法的顯著改進,這可以幫助和簡化已經開始這一進程的發展中國家以及處理早期階段的其他地方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