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報導

新北市閱讀工作小組調查發現,有83%的老師認為受疫情影響,數位閱讀的資訊更相形重要。為了教育現場需求,深化閱讀教育推動成效,新北巿109學年度實施「閱推分級制」推出「校校閱推拼三讀」計畫,閱推老師人數由原49位增長到144位成長近3倍,將持續進行教師培力並鼓勵老師於課程中加入「數位閱讀」、「跨域閱讀」及「媒體識讀」,強化學生面對未來的閱讀能力。

一、媒體識讀

學校分享

  • 中山國中校長提到,若以學校規模觀察,超過55班以上的大型學校閱推老師都很關心如何共備跨域閱讀課程及聯結未來科技的發展;55班以下的學校閱推老師則多數希望未來設計跨領域及媒體識讀等閱讀課程,期待培力課程與部定課程高度結合;偏遠地區學校閱推老師則希望再多了解圖書編目及借閱系統的操作方式,擴展數位閱讀資源。

  • 大觀國中老師表示,從讀報教育培養的閱讀理解能力,能在防疫期間正確理解「政府發布的防疫消息」,收到無法判斷出處的訊息時也懂得蒐集充足資訊再判斷。

  • 三多國中老師採分組教學,讓學生閱讀不同媒體撰寫的同一事件後分組報告,再由教師引導學生找出報導的差異,學生曾就防疫期間口罩配發方式討論,除了解口罩對防疫的重要性外,更能思辨實名制度領取及各種配發方式的利弊。

二、跨域閱讀

學校分享

  • 尖山國中老師也表示,中學生喜歡漫畫和輕小說,學生離國際新聞、大型展覽、各領域新知有段距離,跨越各領域的讀報教育,特別適合。在偏遠學校推行讀報教育至今,也發現越來越多學生能夠好好讀完一份報紙,找出文章重點,能用更完整句子回答問題,答案也更豐富。

  • 佳林國中從好讀周報選定議題編寫晨讀文章,輔以不同立場的youtuber影片,由老師帶領討論,呈現各類事情的多元觀點,例如「台灣學生,是全球最害怕面對失敗的?」配搭「小賈斯汀學會負責-懺悔爆紅後的一連串壞決定」影片,教孩子審視失敗的角色,也鼓勵孩子重新認識失敗

教育局表示,新北市每年投入1,000萬以上經費推動國高中讀報教育,已運用超過4.5億改造296所中小學圖書館,編列3,000萬以上經費購置圖書,設置150位跨域閱讀教師,結合社會團體等資源,從讀報教育開始,培養全方位跨域人才。

三、數位閱讀

學校分享

  • 明志國中也和中國科技大學數媒系合作運用AR操作,讓學生認識太陽系的星球;並藉VR的月球及火星探險任務,讓學生身歷其境認識太陽系恆星、八大行星及月球。校長強調,科技可以讓學習更有趣,看什麼書,電腦幫你選,還有虛擬機器人與你討論書本內容,在閱讀聊天室裡還可以認識志同道合的朋友,這樣一來沒人會說閱讀無聊。

  • 新北市也和師大智慧閱讀系統合作,運用大數據分析,依據學生的能力和興趣個別化量身制定不同的閱讀策略。

  • 江翠國中老師表示,透過線上學習系統可以給不同程度的學生夠私密的練習空間,像線上口說錄音就能減輕學生不敢面對同學開口講英文的壓力。

未來展望

教育局表示,數位科技融入課程促動跨領域知識的聯結是未來閱讀教育的趨勢,「校校閱推拼三讀」計畫將分區依不同類型學校辦理培力研習,以小而精緻的活動,邀閱推老師互相對話汲取有益學校發展閱讀的策略,經由區域聯盟增進大校和小校合作,除了可發展閱讀策略,還可依地理位置及人文特色發展另類閱讀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