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將文化

蘆洲以忠義廟和湧蓮寺為主要神將存放地區

神將的故鄉-蘆洲

神將文化

蘆洲神將的歷史約有百年之久,我們與老師討論後,大概將蘆洲神將的歷史演變劃分為三個階段。 清末民初蘆洲軒社製作了八尊神將,我們稱之為第一代神將,自此之後,神將的數量一直沒有增加,而在蘆洲的祭祀慶典上,繞境的活動也是以軒社的演奏為主,所謂的「軒社」,是指因為對戲曲有濃厚興趣而組成的戲曲樂團。


神將類型

1.『神將類』:在神將類別中,每一尊的大小不盡相同,因此可以區分為大型神將、中型神將與小型神將。

(1)大型神將:大概高度是從320公分到360公分。一般我們在廟會上所看到的兩個人半重疊身高的很高的神將就是這類的最典型的。在蘆洲地區很多的神將都是屬於這類的,由此可知,大型神將在神將類別當中有著舉足輕重的領導地位。

(2)中型神將:大概高度在150公分到200公分左右。在蘆洲地區八爺范將軍與負責驅魔的鍾魁爺就是中型神將的代表。雖然比大型神將高度低一點,但他們地位不會隨著高度而減少,人民還是很尊重他們。中型神將還有一個特色就是會用彩繪臉譜的方式來區別他們的神格身份,但是范將軍就可畫或不畫臉就可以區分。

(3)小型神將:大概高度在100公分到130公分左右。小型神將比中型神將還小的超小型神將,因為體型比較小,一般的大人是沒有辦法舞動,只有國小兒童可以操演。最後就演變為訓練孩童練習操演神將技法,有著傳承的意涵。當小孩抬著小型神將操演的時候,總是會令人讚賞與圍觀,通常會搶盡鋒頭。



是否祭拜性質

大仙翁仔平時廟宇內,都是擺放在神祇左右來充當護法、將軍、護衛等,也有祭拜性質,在大仙翁仔面前均有供桌(有些保護較嚴格會製作大型神櫃來保護)並放供品和香爐與酒杯,少許廟宇會放置金白錢等紙錢,供信眾參拜,但前提是要把大仙翁仔經過開光儀式後,才能參拜之,與一般雕刻之神像相同。如果該廟內神祇要出廟宇繞境、出巡..等也會隨著神祇出巡,當護駕神祇,也是台灣民俗陣頭不可或缺的一陣,且在腳步上有嚴格的規定,踩七星步並依神址模樣來表演其形象。大多數大型廟宇均是此模式。

近年來隨著少數小型宮廟為了吸引目光,添加LED燈條,並跳流行嘻哈舞蹈來出陣,如電音三太子或學校社團出資的大仙翁仔,但此類均無開光儀式,純粹表演性質,相對沒有祭拜性質,大仙翁仔均以三太子居多。而台灣藝人王彩樺成名曲〈保庇〉MV或其表演也是有加入大仙翁仔,也歸類此性質。

特別的一點,表演性質與祭拜性質兩種性質的三太子,均有差別,表演性質的三太子有一些配飾(如奶嘴、墨鏡、大型手套……等)來增添三太子的特別感,並加入LED燈條,走路時較為跳舞風格,而祭拜性質的三太子均持有法器,走路活潑但不失莊嚴,並沒有任何配飾。

神將禁忌

  • 出軍前3天要齋戒。 但現今有些廟宇不再實行。

  • 睡在廟內。 ...

  • 不可吃牛、狗、貓、蛇等肉類。

  • 開臉、著裝後禁語。

  • 嚴禁械鬥。 ...

  • 裝扮中不得與女性牽手或擁抱。

  • 吃東西需用扇子掩臉,中午或晚間休息吃飯時則不按此例。

  • 裝扮神將時不得喝酒,怕體力不足並且酒醉。


相關連結 

傳說

有一說:

大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有一位雕刻師父從中國大陸唐山,用扁擔挑了六顆大神將的木雕頭來台販售,一路從台北滬尾港下船後,到八里,最後到蘆洲,被現今的蘆洲和安樂社買下韋馱與伽藍護法兩顆神將頭,南港仔南義軒買下龍女與善才童子兩顆神將頭,剩下面容較難看得七爺八爺兩顆神將頭無人購買,最後被以前合義社阿斗的父親購買下來,放置在家中許久。

直到日據時代時,蘆洲湧蓮寺佛祖廟因為要改建,且規劃附近為蘆洲商圈,但是當有一間有應公廟在此,當時地方代表認為改建為大眾爺廟宇會比教好,所以從新莊地藏庵廟中,分靈文武大眾爺來此奉祀,就成為現在的模樣。


趣聞

全民拼防疫,就連神像也不例外。嘉義有間財神廟,為了配合政府秋冬防疫專案,規定民眾到宗教場所要配戴口罩,今天(28)成立之餘,也發揮創意,為神將載上彩色口罩,成為全台首支「口罩神將團」,期望藉此以身作則,提醒民眾。


高大神像配合鼓聲熟練地舞動身軀。但仔細一下神像好像哪裡不太一樣。莊嚴神像戴上口罩看來格外逗趣。原來嘉義這間財神廟,28號剛剛成立。為了配合政府秋冬防疫專案,提醒民眾到宗教場所必須配戴口罩,廟方人員發揮創意想出妙招。廟方分別將三太子、千里眼、順風耳、以及五路財神等20多尊神將全都戴上彩色口罩,成為全台首支「口罩神將團」,展現宗教藝術之美。廟方為國祈福,同時也呼籲民眾求財神拚經濟,要記得「罩」住健康。就連縣長也不忘耳提面命,再次提醒。

補充

、范將軍俗稱為七爺、八爺或大爺、二爺,現今在台灣一般最常作為城隍爺、王爺等具有司法神神格駕前的護衛。而「神將」此係台北地區常用的辭彙,在台灣南部則大多稱為「將爺」,一般又俗稱為「大仙尪」或「大身翁」,即是一種以竹木為骨架,內腹中空,而人可以套在其中的大型神像/神偶。艋舺為台北市漢人極早進入發展的區域,連帶著也使該地年中充斥著大小祭典,更富特色的是許多寺廟中都裝設有具歷史意義的謝、范將軍神將。謝、范將軍信仰這個帶有濃厚帝制中國官方衙門性質的信仰,然又與民間信仰、庶民文化密不可分。本文主要是透過文獻資料與田野實察兩個面向切入,欲從台北市艋舺為探討的區域,從而探討謝、范將軍信仰的緣起、歷史、儀式、習俗,以及神將的相關裝備及其信仰在不同時空環境所代表的多元文化涵義。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