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新埔國民小學環境教育107-111中長程實施計畫
壹、依據
教育部99年度永續校園推廣計畫永續校園局部改造計畫書辦理。
貳、目的
環境教育之目的是為了促使人類認識並關切環境及相關連的問題;使人們具備適當的知識、技能、態度、動機,並且單獨地或參加團體共同地致力於解決現存的環境問題和預防新問題的發生。這個教育的過程,是為了使人類尋求改善存在於人類與自然間,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生態關係,而環境教育的目標,詳述如下:
(一)意識:去協助個人及一些社會團體獲得有關整個環境和其相伴問題的意識和敏感度。
(二)知識:去協助個人及一些社會團體獲得與整個環境有關的基本瞭解,它的關問題,以及人類在環境裡精確負責任之存在性和角色。
(三)態度:去協助個人及一些社會團體獲得社會價值、對環境強烈的關切感和主動參與環境保護及改進的動機。
(四)技能:去協助個人及一些社會團體獲得解決環境問題的技能。
(五)評價能力:去協助個人及一些社會團體就相關於生態的、政治的、經濟的、社會的、審美的和教育的因子等方面,評估環境的範圍和教育計劃。
(六)參與:去協助個人及一些社會團體發展與環境問題有關的一種責任感和急切感;以便確定適切地行動去解決那困難的問題。
(七)落實校園永續、轉化傳統校園環境以符合永續發展之綠色、生態、健康、省能、省資源之目標。
(八)建置本校生態校園環境,建構本校校園成為「永續校園」之最高目標。
(九)各項未來建築符合綠建築之設計理念。
(十)進行校園與社區環境教育整合活動,促進學校與社區間的互動。
參、實施策略
(一)短期永續校園改造項目:
配合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環教課程。
資源回收再利用,設置資源回收站和加裝省水器材。
辦理 EcoSchool 綠校園計畫,目標取得綠旗認證。
(二)中期永續校園改造項目:
採用健康建材與自然素材和室內環境改善。
參與「桃園市永續校園與環境教育輔導年度推展活動計畫。
(三)長期永續校園改造項目:
建置本校生態校園環境,建構本校校園成為「永續校園」之最高目標。
各項未來建築符合綠建築之設計理念。
(四)環境教育教學規劃:環境教育計畫過程之先,必須慎重考慮幾項因素:學習對象、場合、內容、教學資源等。
(五)對學校課程及教學方向重點:學校都已有為數不少的課程科目,如何以最有效的方式將環境的訊息及觀念藉由學校的教育機會傳達出去,如何在既有的不同學科課程中找到
適當能進行環境化教學的機會,妥善發揮,絕對是需要仔細的規劃。在這些規劃的過程中,有一些基本的原則必須掌握與審慎考慮,才能使您的環境教學獲致良好的效果。
肆、實施目的
透過人與自然、人與歷史、人與地理、人與萬物的互動歷程進而具備愛家愛鄉、知福惜福的情操,進而具有「立足鄉土、放眼國際」的眼光,並懂得「感恩惜福」「尊重生命」。學生從中可以孕育環境教育的內涵、素養與行動,並體會「尊重生命」「綠色永續發展」的情懷,最終成為綠色小巨人悠遊於綠意盎然的校園中,享受大自然所賜給最佳生活環境,進而能培養「人本關懷」「鄉土與國際意識」「感恩惜福」「尊重生命」「保護環境」的學生,並懂得珍惜、愛護這片土地,讓整個地球資源綿綿不斷、永續發展得更健康、茁壯。
伍、預期效益
(一)與目前學校的硬體設施相結合,做一整體的校園規畫,使之便符合學校生態教育的永續經營需求。
(二)教師設計課程,將環境教育議題融入教學活動中,有效提昇學生環保素養;由言教、身教、境教中培養學生正確環保觀念並落實於日常生中,透過環境議題的教學及體認,
喚起學生對環境教育的認知及情操。
(三)建構學校具有「永續經營、綠色生態與環保、健康安全、省能省資源」的教育性永續校園。
(四)與本校中、長期計畫相結合,營造綠色校園空間建築與環境管理,營造學校成為為社區的綠色精神堡壘,具示範教育價值,建立永續校園及環境改造最佳示例,供他校參
考。
(五)建立學校、社區良性溝通、執行機制,共創未來推動地球永續經營的工作。
(六)加速校園環境教育的推動,並能配合城鄉風貌再造、社區總體營造、生態旅遊,促進學校與社區的整體結合,共創教球資源永續經營理念。
(七)達成學校短期、中期、長期計畫的一連貫全面性的校園改造規畫,進而發揮永續台灣、環境教育之積極意義與促進教育改革之目的。
(八)改造校園環境成為具有社區特質的公共活動空間,結合校園綠色技術實施應用,進而增進綠色產業推廣效益,促進產業升級,從而發揮永續台灣的美好願景實現。
陸、本計畫呈請校長核定後公佈實施,修正時亦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