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安全推進學校計劃起源於日本的大阪教育大學,2014年10月,日本藤田大輔教授與台灣李明憲教授有感於現有國際安全學校(International Safe School,ISS)制度發源於歐美,應加以修正更適合各國文化的差異,安全推進學校(safety Promotion School) ,提昇認證功能,更重視實用性與區域化,並更具體地提供本國協助與推動工具。
創始會員包括台灣、日本,並將於2015年正式邀請各國加入,目前針對國際安全推進學校認證設定七項準則,並制訂了一系列規範及蒐集資料標準工具。
目前已經有至少六國教育部加入。
(一) 安全促進學校是指以執行計畫方案和監督為根據,跨校園、以社區
為基礎的、長期的、能維持的及預防傷害的安全校園實施方案。
(二) 安全促進學校最重要角色是以全校的教職員工生為主。
(三) 安全促進學校一詞意味著學校在組織運作與方案實施下,希望得到
安全,並非學校已絕對地安全。
(五) 安全認證提供外部評價的永續機制
(六) 單一方法不足以解決校園安全的問題
(七) 實施成功安全學校事故傷害預防計畫中的關鍵成功因素:
1.傾聽-讓教職員生表明什麼是他們認為最重要的安全問題。
2.安全問題與因應方案必須真的能夠對應。
3.提升認知是預防事故傷害最重要的,養成預防的技能更是安全學
校認證計畫必要的作為。
4.確保社區團體支持安全促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