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日期:Sep 16, 2015 2:50:3 AM
登革熱(Dengue fever),是一種由登革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這種病毒會經由蚊子傳播給人類。並且依據不同的血清型病毒,分為Ⅰ、Ⅱ、Ⅲ、Ⅳ四種型別,而每一型都具有能感染致病的能力。
傳播方式:
臺灣主要傳播登革熱的病媒蚊為埃及斑蚊(Aedes aegypti)及白線斑蚊(Aedes albopictus),這些蚊子的特徵都是身體是黑色的,腳上有白斑。一天叮咬人的高峰期約在日出後的1-2小時及日落前的2-3小時,此時到戶外活動請做好自我保護措施。
潛伏期:
典型登革熱的潛伏期約為3至8天(最長可達14天)。
病人發病前一天至發病後5天的這段期間,稱為「可感染期」,或稱為「病毒血症期」,如果感染者在這個時期被斑蚊叮咬,那麼這隻斑蚊將感染登革病毒,病毒在蚊子體內經過8-12天的增殖,這隻斑蚊就具有終生傳染病毒的能力,當牠再叮咬其他人時,就會把體內的登革病毒傳染給另一個人。
發病症狀:
每個人的體質不一樣,有些人感染登革熱時,症狀輕微,甚至不會出現生病症狀。而典型登革熱的症狀則是會有突發性的高燒(≧38℃),頭痛、後眼窩痛、肌肉痛、關節痛及出疹等現象;如果沒有及時就醫或治療,死亡率可以高達20%以上,所以民眾千萬不能掉以輕心!
預防方法:
清除孳生源四大訣竅-澈底落實「巡、倒、清、刷」:
1.「巡」─經常巡檢,檢查居家室內外可能積水的容器。
2.「倒」─倒掉積水,不要的器物予以丟棄。
3.「清」─減少容器,使用的器具也都應該澈底清潔。
4.「刷」─去除蟲卵,收拾或倒置勿再積水養蚊。
治療方法與就醫資訊:
由於目前沒有特效藥物可治療登革熱,所以感染登革熱的患者,一定要聽從醫師的囑咐,多休息、多喝水、適時服用退燒藥,通常在感染後兩週左右可自行痊癒。
此外,對於登革熱重症病患應安排住院,適時的介入措施,提供完整嚴密及持續的照護,可將死亡率從20%以上降到1%以下。
登革熱目前尚無有效可施打之疫苗。
登革熱一般環境用藥使用注意事項:
環境用藥選購4步驟:
步驟1:針對防治性能(如蚊子、孑孓)對症下藥。
步驟2:認明環保署核准字號(「環署衛製字第○○○○○號」或「環署衛輸字
第○○○○○號」)
步驟3:檢查產品有效期限,避免購買已逾有效期限的環境用藥。
步驟4:閱讀標示說明書,依說明書指示使用產品(避免對火源或是電源噴灑,避免沾染食物或餐具,使用後應以肥皂清潔雙手)。查詢環境用藥訊息,可至環境用藥許可證照查詢系統(http://mdc.epa.gov.tw/MDC/search/search_License.aspx)及環境用藥安全使用網站(http://mdc.epa.gov.tw/MDC/UC5/UC5_index.aspx)查詢,即可知道選購使用的環境用藥是否屬合格環境用藥。
任何類型環境衛生用藥,本身均具毒性,使用不當反而引起更大傷害,例如直接引起使用者中毒,殘留物影響人畜之健康或是造成蚊蠅的抗藥性等,故在施用環境衛生用藥前,應儘量以清掃代替用藥,先確實清潔環境,加裝紗門紗窗,再適時、適量的使用。
清除病媒孳生源才是防治登革熱最根本的方法,請主動清除權管土地、房舍內外積水容器並定期巡查,以降低感染風險。
對於登革熱防治,用於人體皮膚之防蚊液產品,主要有「具藥品許可證之防蚊液」及「精油類防蚊產品」兩大類:
1. 具藥品許可證之防蚊液:主要含有DEET(diethyltoluamide)成分,目前列 屬藥品管理,其上市前須經審查其效用、安全及品質,正常使用不致產生毒性,可影響蚊蟲嗅覺,塗布身上後通常藥效可維持數小時,建議需長時間待在戶外或 至蚊蟲較多的地方時,應優先選用此類產品。購買時可檢視其產品包裝是否有衛生福利部核准字號 (衛署藥製字第○○○○○號)。
2. 精油類防蚊產品:常見的精油成分包括香茅精油、檸檬胺精油等,列屬於一般商品,例如民眾於市面上常見販售之草本防蚊精油、防蚊噴霧及防蚊手環等產品,惟其具揮發性作用短暫,需時常補充才能持續發揮作用,但該類產品防蚊效果並未經確認。
登革熱防疫大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