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興閱讀,閱讀東興

東興閱讀,閱讀東興

旅行,是心靈的閱讀,而閱讀,是心靈的旅行。—張怡筠

許多人讀過哈利波特達文西密碼蘇西的世界…等21世紀以來最暢銷的書籍,但在看過由原著改編拍攝的電影之後,多數人都會有:「還是書本比較好看」的共同感受。會有這樣的結果,專家指出,是因為閱讀文本時,讀者在腦海中會產生特殊的劇情感染力、獨特的影像和音效等,來滿足個人無限的想像,即便像電影阿凡達那樣的動畫具有炫麗的聲光效果,亦無法創造出超越每一個人腦海中的想像,因為閱讀是一種心靈的交感歷程,會在腦中刺激個人自由的創作。啟動英國閱讀年的前英國教育部長布朗奇(DavidBlunkett)就指出:「在我們所做的事情中,最能解放我們心靈的,莫過於閱讀。每當我們翻開書頁,等於開啟了通往世界的一扇窗,閱讀是各種學習的基礎。……閱讀是教育的靈魂。

知識經濟的時代,一波波的知識革命不斷開展,一切的競爭與價值都以知識為主,而一切知識的基礎都始自閱讀。因此,為了取得競爭優勢,從小奠定擷取知識的能力,先進國家都積極的推動兒童閱讀運動。

    東興國小為培養兒童閱讀的能力及習慣,增進孩童未來競爭力,近年來對於閱讀方面的「環境營造」、「課程教學」、「教師專業」…等,都不斷積極努力的提升,希望在愉悅的氛圍中,讓閱讀成為孩子們終身學習的基礎,進而成為競爭未來的優勢。我們的做法包括:

1.         書箱共讀制度:運用巡迴書箱輪流各班級進行閱讀教育,圖書室亦提供班級書箱擴充班級圖書,讓未能前往借書的孩子隨時都能享受圖書室的服務。

2.         愛的書庫活動:運用校外資源,擴充書源,鼓勵老師們指導「寫十贈一」閱讀結合寫作的活動,運用贈書激勵孩子們多讀多寫多思考,目前本校累計獲贈書量為全市第一。

3.         故事媽媽資源:每週教師晨會時間,許多老師們會運用彩虹故事媽媽與晨間愛心媽媽進行陪讀活動,另結合南屯圖書館及台中故事協會辦理『臺灣閱讀週』說故事系列活動。

4.         晨光序曲活動:配合政府晨讀十分鐘政策,規劃每週五整個晨間30分鐘的閱讀活動,在悠揚的音樂中,讓師生有一個較長時間而完整的閱讀時光。

5.         閱讀獎勵制度:推行『我愛看書』活動,設置小學士、小碩士、小博士、小小文學家、小文豪閱讀晉級獎勵制度。

6.         增設閱讀空間:除了圖書室及各班級圖書外,運用學校一些零碎空間或角落,增設六處開放式的閱讀空間,增加學生閱讀機會。

7.         發展閱讀推手:鼓勵推動閱讀教育有成之教師,參與『閱讀推手』甄選,獎勵並肯定教師的努力,校長利用教師晨會介紹好書,老師也會主動將好書介紹給同儕分享。

8.         提升教師專業:辦理教師閱讀教學增能、熱血教師楊志朗閱讀寫作技巧分享、電子書應用…等研習,辦理教師參觀國立圖書館,鼓勵應用資源。

9.         充實圖書典藏:圖書e化管理,增購充實優良讀物,並將新書公告於圖書室及網路圖書專頁,引發學生閱讀興趣。

10.     建構閱讀網絡:設置『東興愛閱網』系統,包含書籍搜尋、書箱查詢、好書推薦、閱讀資源及各項閱讀統計資料,還有閱讀網連結等。

11.     線上閱讀認證:鼓勵學生進行線上閱讀認證,並鼓勵教師上網提供認證系統題庫。目前本校六年級林東君、二年級曾陳均小朋友線上認證積分高居全國第一。

12.     營造書香社區:圖書室固定時段提供家長及志工借閱,成立家長讀書會,閱讀研習活動亦邀請社區家長參與,積極推廣臺中市「愛閱家庭」徵集活動。

此外,為提供師生更好的閱讀環境,我們也正著手計畫,爭取經費,希望改善擴充圖書室,更新閱讀設備,營造更優質的閱讀氛圍及品質。

芬蘭是舉世公認的教育典範,重要因素之一是芬蘭有一群熱愛閱讀的國民。芬蘭人是全世界最愛跟圖書館借書的人,2008年統計每人每年平均借21本書。約同時,台灣每人每年平均借書量最高的台北市也只有3本。有感於此,天下文化創辦人高希均教授多年來一直提倡閱讀,主張「工作再忙也要讀書;收入再少也要買書;住處再小也要藏書;交情再淺也要送書」的生活方式。

我們努力的培養孩子們良好的閱讀習慣,殷切地希望閱讀能夠成為國民一種生活及學習的方式,然而「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我們更希望孩子們不會陷入死讀書、讀死書的窠臼,於是鼓勵師生多走出教室外,從事多看、多聽、多想、多體驗的課室外及校外教學活動,這又是一項重要的、不同層次的閱讀方式。

對於閱讀,東興國小近年來求新求變求創意,不僅在數量的增加,更重視品質的提升。採用多元的方式推動有價值有意義的閱讀活動,深耕閱讀,期盼每一位老師都能成為學校的閱讀推手,家長也都能夠成為社區及家庭的閱讀推手,多多陪伴孩子一起「師生共讀」、「親子共讀」,建構「閱讀的東興,書香的家庭、人文的社區」期使「閱讀」成為一種「習慣」、「學習」成為一種「生活」、「品質」成為一種「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