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領域備課社群年度目標、年度工作規劃,社群內部SWOTS分析
專業社群名稱:創意寫作
專業社群成員:黃麗蓉老師、劉燕妮老師、李瑞英老師、陳劼謐老師
一、專業社群年度目標:
(一) 人與自己
1. 從寫作的探索、欣賞與表現活動中,覺知個人與環境的關係,感受寫
作的喜悅與樂趣,並豐富個人心靈生活與文學素養。
2. 透過日常生活體驗,覺察自己的成長、潛能、身心健康及自主能力。
3. 喜歡利用學習過的成語、名言佳句及修辭,嘗試各種寫作技巧。
(二) 人與社會
1. 認識周遭環境的特性與變化,覺察群體中的各種網絡關係,進而關懷
所處環境中的各項人、事、物。
2. 以五官探索生活,察覺事物及環境的特性與變化。
3. 樂於參與各種戶外活動,擴展視野。
(三) 人與自然
1. 喜歡觀察環境中的人、事、物,獲得發現新想法的樂趣。
2. 認識、了解或關懷周邊的動、植物與軟、硬體設施。
3. 能聆聽大自然散發的訊息,體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
二、專業社群年度工作規劃:
(一) 分析、選擇、審訂教案。
(二) 擬定不斷更新及修正後的教學計畫。
(三) 安排更適切的教學活動與評量活動。
(四) 透過社群會議,討論並分享教學策略、成果、心得與自省。
三、專業社群內部 SWOTS 分析:
S (優勢) W (劣勢) O (機會點) T (威脅點) S(行動)S
1. 課程內容與生活經驗習習相關,充滿興趣,絕大部分學生樂於
嘗試發表與認真學習。
2. 課程中安排各種師生互動及同儕討論,讓學生能快樂學習。
W
1. 學生若是對寫作沒興趣或表現欠佳,多數家長會將孩子送進作文
補習班做補強,忽略在家若能陪伴閱讀並增進親子討論機會,也
是提升文學素養的良方。
2. 大部分家長忙於工作,較欠缺耐心陪伴與引導寫作,僅依靠學校
學習,成效較慢且薄弱。
3. 學生在校的學習多重視與考試有關的學科及題型,對閱讀及口語
表達能力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及。
4. 雖然在課堂上透過遊戲及搶答加分可以刺激學習動機,但學生常
在玩遊戲後就忘了如何歸納學習重點。
O
1. 在本校有多元的成果發表機會,例如透過個人或小組繪畫、創作
、上台呈現等。
2. 雖然本校屬性為都會型小學,仍在校園中規劃與各種教學有關的
連結與情境,讓學生結合理論與實務。
3. 利用遊戲及小組搶答加分機制引發學生學習動機。
T
1. 學生和家長對生活經驗學科的重視遠不若國語、數學、社會、自
然、英語等主科。
2. 學生對於寫作該具有的先備知識及表達能力弱於主科。
S
1. 多安排與課程相關的趣味活動或相關影片連結。
2. 鼓勵家長一起與孩子培養共讀習慣,經由從事戶外活動,接近並
觀察大自然,體驗生活周遭的變化,除可增進親子互動,亦可提
升學習成效。
3. 鼓勵學生從事動態活動,增加感官經驗,自己動手,由做中學。
四、專業社群的組成目的:
(一) 學習領域內容之設計以「學生需求」為主體。
(二) 倡導學年教師共同備課及活化教學活動,透過教材教法與評量討論,探
究學生學習效果,調整學生的主體性與參與度,使其樂於學習。
(三) 經由同儕教師實作,建置評量方式,掌握學生學習成效。
(四) 發覺教學缺失,鑑別學習困難,提供適切建議與改進意見,精進教學。
五、專業社群的課程重點與特色:
(一) 題材取自學生的校外教學活動,教學目標以兒童為學習主體來思量。
(二) 以陪養良好的文學素養、增進其學習能力為目標。
(三) 運用師生共通的認知語言來達成能力指標。
(四) 著重多面向的學習並配合多元的評量。
(五) 運用的素材涵蓋語文學習領域的聽、說、讀、寫等重要知識內容。
六、學生組成、特徵與學習表現分析:
(一) 雙薪家長忙於工作,親子相處機會較少,學生自發閱讀及嘗試寫作的動
力稍嫌不足。
(二) 學生在生活體驗、環境接觸的深度和廣度略顯不足,針對語文認知能力
薄弱的學生宜增加補充教材和實質體驗機會,藉以提高學習表現。
七、學生學習資料診斷評估與因應策略:
為促進更好的學習,評估是作為課程、教學和回饋循環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採用多元的評估模式,從而對學生在不同方面的能力和學習,有更全面的了
解,並回饋教師和學生,作為改善學習與教學的重要依據。實施多元評量的方
法如下:
(一) 實作評量:包含個人習寫或小組討論的學習單、作業等成果呈現。
(二) 教師檢核:以觀察評鑑的方式,檢核學生動態與靜態表現是否達到教學
目標。
八、社群教師專業發展與專業合作情況:
(一) 藉由定期召社群會議和不定期聚會議課討論,研擬與課程教學相關之有
效活動與策略。
(二) 透過社群,分享教學經驗和新資訊研討,精進教師專業知能。
九、專業社群教學困擾、挑戰與需求:
(一) 許多學生的閱讀種類或取向多集中在漫畫、翻譯小說或文學價值較低的
休閒書籍,因此排斥寫作的情況普遍,加上詞彙量不足及成語運用不當
,每到作文課就備感壓力。
(二) 結合學校活動與生活體驗的教學當符合學生的語文認知和生活經驗,教
師應視學生程度和活動地點文化背景,不斷去調整課程內容、步調和補
充、延伸教材的開發。
十、專業社群教學成果:
(一) 教學創新
本社群備課主題以國語內容領域及語文能力作為建構反應之架構,針對
學生寫作困難與盲點,設計「曼陀羅思考模式」的教學活動及學習單,
引導學生破題的思考歷程,師生互相搭建鷹架,進而調整教學策略,破
除一般學生排斥寫作的心理並提升學習興趣及成效。
(二) 課程教材呈現方式
1. 學年共備授課教案
2. 學年共備授課簡報
(三) 學生學習表現與進展狀況
1. 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有明顯進步。
2. 學生在寫作時已減少對老師重點或寫作段落提示的依賴性,獨立思考
和積極嘗試的慾望顯著增加。
3. 學生能遵守在團體中發表的禮節,學習群體紀律和人際應對禮儀。
(四) 專業社群教學成果
1.學生透過作文習寫,充分表現出公開觀課後的學習成效。
2.學習歷程記錄和成果都完整詳實呈現於社群資料庫。
(五) 公開觀課後各方回饋狀況
多數教師及家長的評價良好,認為此種創意教學的確讓學生在寫作上更
容易歸納出重點,亦可透過全班腦力激盪激發創作靈感,孩子遇到寫作
不再容易腸枯思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