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私立育才國民小學語文領域國語科教學活動設計 108年11月
單元名稱 曼陀羅思考法 ─ 遊記寫作
年 級 五 年 級
設 計 者 黃麗蓉、劉燕妮、李瑞英、陳劼謐
教學者 黃麗蓉、劉燕妮、李瑞英、陳劼謐
教學時間 108年11月25~27日
教材來源 自編教學ppt、自編學習單
參考資料
1. 臺北教育入口網─作文ORZ:http://www.tp.edu.tw/composition/r/narrative/08.jsp
2. http://violetyun1.blogspot.tw/2008/07/blog-post_04.html?m=1
3. 全腦學習萬試通(頁56),黎珈伶,2009,台北市:新自然主義
4. 教育部六大學習網http://science.edu.twindex.jsp
5. 國民教育社群網http://teach.eje.edu.tw/nologin_index/index.php
6.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http://dict.revised.moe.edu.tw/
7. 教育部成語典http://dict.idioms.moe.edu.tw/
8. 翰林版國語五上備課教師手冊
9. 上作文課了─作文教學妙招大公開(頁120~121),林美琴,2013,台北市:小魯
教 學 研 究
教材分析:
一、曼陀羅思考法的原文是梵語「Mandala」,Mandala是由「Manda+la」兩個字彙所組成。「manda」的梵語意思是「本質」、「真髓」; 而「la」意思是「得」、「所有」,因此「Mandala曼陀羅」一詞的意思就是「獲得本質」或「具有本質之物」。其理論主要依據「放射性思考法」和「螺旋狀思考法」二種思考技術來進行學習層次提昇的思考策略。
二、曼陀羅思考法兩種模式探討:
曼陀羅圖潛藏的智慧圖形就是「九宮格」,不過,在應用上卻有兩種不同的思考模式,一是向外放射的「放射性思考」(詳如圖1),另一種是像陀螺般旋轉的「螺旋狀思考」(詳如圖2),兩種模式的用法並不相同(今泉浩晃,1999;黎珈伶,2009)。以下分別以說明:
活動目標:
1-1能完整敘述景物
1-2能運用形容詞、成語或修辭描述景物
1-3能說出遊記撰寫的要點
2-1能說出文章的問題所在
2-2能修正文章內容
3-1能了解「曼陀羅思考法─螺旋狀」思考模式
3-2能運用「曼陀羅思考法」分析文章架構
壹、準備活動
一、課前準備
(一)教師準備:
1.教學ppt
2.「曼陀羅思考法─遊記寫作」學習單(附件一)
3《六福村一日遊》文章(附件二)
1. 遊記診斷單(附件三)
2. 遊記成語大補帖(附件四)
二、引起動機─看圖說故事
(一)教師透過投影片展示圖片,讓小組討論,嘗試由遠到近觀察事物,並加入形容詞、成語或運用修辭,完整且具體描述圖片傳達的意境。
貳、發展活動─遊記診療室
(一)教師帶領學生遊記診斷單(附件三)上的文章,讓學生發現並討論問題所在,再由小組發表及共同修正內容,老師則補充撰寫遊記的要點。
(二)教師透過曼陀螺思考九宮格(附件一),帶領學生分析文章(附件二)架構。
參、綜合活動─腦力激盪
(一)教師發下遊記成語大補帖(附件四),小組依據ppt的圖片,運用成語描述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