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介紹
網路普及的現在,霸凌行為也透過不同媒介,包含email電子郵件、社群貼文、手機簡訊等等,型態也從文字、貼圖到影像,這些透過現代網路科技的霸凌行為即為「網路霸凌」(cyber-bullying)
網路霸凌的影響
1.心理受創:恐懼、緊張、焦慮、憂鬱、悲傷、喪失自信,甚至有輕生念頭。
2.生理與心理疾病:憂鬱症、失眠、頭痛、腸胃不適、厭食症、暴食症。
3.行為改變:學業成績下滑、稱病不去上學、不想參加學校活動或和朋友出去、主動減少網路或手機的使用、開始接觸菸酒與毒品。
資安小學堂
1.學習不參與、不轉寄、不按讚,「不要」參加孤立別人的線上惡意投票,避免淪為網路霸凌的共犯。
2.眾多的網路霸凌行為中也包括視為實踐正義的「人肉搜索」。雖然社會上確實有些不公不義的事件,是透過人肉搜索找出肇事者,才得以伸張正義,但由於在網路上發表的文章內容不一定屬實,在人肉搜索的未審先判,以及當事人的個資隱不斷的被挖掘曝光下,可能會傷及無辜,還會違反《個人資料保護法》。
3.對霸凌內容按讚如同共「按讚」可能會變成網路霸凌的共犯。雖然多數法界人士認為,按讚只是使用者的習慣,表示「看過了」不一定代表「認同」,所以這一類的提告最後大多沒有被起訴。但是對已經遭到霸凌,按讚人數的持續累積意味著事情不停的被傳播,甚至是認同這起霸凌的人數增加,造成二度傷害
4.受害者與旁觀者的沉默儘管網路霸凌帶來嚴重影響,但因為沒有明顯的肢體受傷,且以為在家上網沒有外出,就可以安心;因為害怕事情擴大,或擔心被處罰不能上網,於是選擇獨自面對;加上知情的可能因為事不關己,或害怕一起被欺負,大多數也是保持沉默。也因此,往往在事態嚴重時,才知道遭到網路霸凌。
資訊來源:中小學網路素養與認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