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site
Embedded Files
Skip to main content
Skip to navigation
Collected Works
Home
(一)平生,往事,緬懷,追思,入世的儒家,憂患之文化
1. 江山遼闊立多時 - 徐復觀先生剪影
目次
徐复观先生传略
01. 萱堂
02. 美眷似花情款款
03. 花好月圓
04. 湖北文徵
05. 东渡日本
06. 共約投荒萬里來
07. 日本士官學校
08. 征塵小寄/湖北留日同乡会
09. 抗戰期間(馬鞍山/南京市保卫团)
10. 抗戰期間(娘子關)
11. 抗戰期間(延安)
12. 蔣主席,何總長,孫將軍
13. 師長
14. 农学院/东海大学/新亚书院
15. 東海故居
16. 書齋
17. 流年如水去悠悠
18. 證件
19. 絕筆
20. 魂歸故里/碑刻文字
21. 靈隱寺的觀音
22. 五天內編出一部「紀事」
23. 超現實主義的詩篇
24. 讀懂史記
25. 滄海一粟
26. 荒寒之美
27. 楓林紅葉
28. 联合董事会的报告/教化的心理
29. 國家與政府
30. 保持自己的独立自由/就地成仙/不學則老而衰
31. 不是一個單純的民族观念所能解答一切的
32. 有福不能同享的局面
33. 歷史社會的问題,不同於自然科学中的问題
34. 王船山的「讀通鑑論」
35. 中庸之道
36. 感憤而寫文章/憂患意識
37. 決心寫兩漢思想史
38. 相信民主主義下的社會主義
39. 唯物論與唯物史观/反對以人牲祭观念
40. 行止
41. 著作一覽
42. 禮運大同篇
1. 附錄:剪影 - PDF Formate
2a. 自述,平生,魂歸故里
2a. 附錄:徐复观笔下的湖北乡土,徐复观笔下的湖北人物
2a. 附錄:民主評論/華僑日報
2b. 日記: 無慚尺布裹頭歸-徐復觀最後日記 翟志成 馮耀明校注
2c. 前塵往事 - 母親信函,信稿,筆記原跡掃描
3. 感逝,交往
紀念影冊
緣起
目次
01. 萱堂
02. 父兄
03. 日本之一
04. 日本之二
05. 日本之三
06. 日本之四
07. 日本之五
08. 師長
09. 新疆
10. 湖北知識份子之一
11. 湖北知識份子之二
12. 抗戰之一
13. 抗戰之二
14. 抗戰之三
15. 早期像片
16. 重訪日本
17. 熊十力老師
18. 交往故舊
19. 東海大學及新亞書院
20. 學原登記證
21. 蔣總統 孫將軍 何總長
22. 陸軍少將退役證書,抗戰勝利勳章
23. 與老伴在一起之一
24. 與老伴在一起之二
25. 延安
26. 遺囑
27. 最後遺筆
28. 歸葬
29. 母親記下的往事三之一
30. 母親記下的往事三之二
31. 母親記下的往事三之三
32. 雪泥鴻爪-父親手書的行止
33. 後記 - 父親的“當代”
5. 翰墨緣
翰墨緣-01-錢穆
翰墨緣-02-程滄波
翰墨緣-03-梁寒操
翰墨緣-04-陳槃
翰墨緣-05-林之助
翰墨緣-06-未是
翰墨緣-07-竹虎
翰墨緣-08-戴君仁-王時岷
翰墨緣-09-潘重規
翰墨緣-10-東翠 (燮林)
翰墨緣-11-彭醇士
翰墨緣-12-溥儒
翰墨緣-13-涂公遂-胡適
翰墨緣-14-劉太希
翰墨緣-15-孔德成-莊嚴
翰墨緣-16-李景堃-魯實先
翰墨緣-17-長林
翰墨緣-18-周君亮-毛子水
翰墨緣-19-周棄子
翰墨緣-20-半僧
翰墨緣-21-熊公哲-毛宗三
翰墨緣-22-木下周南,彭醇士,徐復觀,孫克寬,徐道鄰,程滄波,鑑庭,衡夫
翰墨緣-23-朱龍盦
翰墨緣-24-饒宗頤(選堂)
翰墨緣-25-蘇文擢
翰墨緣-26-蘇文擢
翰墨緣-27-余英時
翰墨緣-28-涂公遂
翰墨緣-29-涂公遂
翰墨緣-30-正篤迓人,傅光海,彭醇士,徐復觀
5. 附錄:翰墨緣 - PDF Formate
6. 徐復觀教授記念文集 曹永洋等編
7. 緬懷,追思
01. 懷念徐復觀兄 萬大鋐(萬亞剛)
02. 徐復觀先生的學術風格 梅廣
03. 圓亭憶往錄 翟志成
04. 一本還未遲到的書 曹永洋
05. 無敵無友-徐復觀「最後日記」讀後 馬國光(亮軒)
06. 只問良心是非不顧權勢風頭 蕭欣義
07. 古道照顏色 - 徐復觀師逝世三週年祭 王孝廉
07. 《中國人的生命精神》導言 胡曉明 王守雪
08. 吾土吾民 - 徐复观先生的家国情怀 杨芙蓉
09. 新儒家徐复观的传奇人生 韩三洲
10. 大地的兒子-悼念我的父親
11. 人的文化愛的文化-懷念我的父親
12. 十年後-紀念我的父親
13a. 與徐復觀先生兩年的交往 李怡
13b. 徐復觀先生的臨終呼喚 李怡
14. 父親的 “當代”
15. 《游心太玄》编者后记 刘桂荣
16. 一個時代的開始 陳昭瑛
17. 徐復觀頌 黃兆強
8. 入世的儒家,憂患之文化 (A culture with an innate sense of "Anxious Concern")
01. 形上與形下之間:徐復觀與新儒家 馮耀明
02. 和而不同:唐君毅先生和徐復觀先生的某些不同想法 翟志成
03. 思想史的雙重批判-徐復觀的學術論爭及其當代價值 王晨光
04a. 憂患之文化-壽錢賓四先生
04b. 良知的迷惘-錢穆先生的史學
04c. 中國古代人文精神之成長
04d. 民主評論結束的話
05. 評陳著四書道貫
06. 思想與方法 - 徐復觀的觀念史世界 馮耀明
9. 東海大學,新亞學報
東海大學
01. 東海大學徐復觀學術思想研討會-1992
02. 東海大學徐復觀先生學術論壇 - 2016
03. 東海大學徐復觀教授學術講座 - 2017
04. 東海大學圖書館特藏徐復觀先生贈書及手稿的整理 吳福助
05. 徐復觀研究資料彙編 謝鶯興 陳姵穎
06a 徐復觀教授年表初編 - 1/2 謝鶯興
06b. 徐復觀教授年表初編 - 2/2 謝鶯興
06c. 徐復觀教授著作書影彙編
07. 東海館藏徐復觀教授贈手稿與線裝古籍的整理概況暨成果 謝鶯興
08. 從《史記扎記》看徐復觀先生的治學方法 吳福助
09a. 徐復觀「原人」日譯本摘要手稿(一)
09b. 徐復觀「原人」日譯本摘要手稿(二)
10. 徐復觀「歷史上國家的種種形態」手稿 黃繼立
11. 徐復觀「史記太史公自序眉批」手稿 李忠達
12. 徐復觀《中國人性論史》手稿整理彙編 謝鶯興
13a. 中國藝術精神手稿整理彙編 陳惠美 謝鶯興
13b. 中國藝術精神手稿整理劄記 陳惠美 謝鶯興
13c. 大度山头嶙峋立 童元方
14a. 《兩漢思想史卷一》手稿整理彙編 陳惠美 謝鶯興
14b. 《兩漢思想史卷二》手稿整理彙編 陳惠美 謝鶯興
14c.《兩漢思想史卷三》手稿整理彙編 陳惠美 謝鶯興
15a. 徐復觀先生與新儒家學術論壇
15b. 思想與方法 - 徐復觀的觀念史世界 馮耀明
15c. 徐復觀先生與港台新儒家 馮耀明
15d. 中國文化中的道德與宗教 梅廣
16. 徐復觀先生手稿選介 謝鶯興
17. 徐復觀紀念室 2023 年度的手稿展
18a 《周官》成立之時代及其思想性格手稿整理彙編 陳惠美 謝鶯興
18b. 周官成立之時代在紀念室展示的說明
19. 東海大學圖書館典藏徐復觀先生手稿精選
20. 中國文學論集-手稿整理彙編 陳惠美 謝鶯興
21. 徐復觀紀念室手稿展- 2024 謝鶯興
22. 《中國經學史的基礎》手稿展
23. 中國經學史的基礎手稿整理彙編
24. 徐復觀教授手稿整理系的語音摘要連結
《新亞學報》
1a. 新亞學報第四屆「徐復觀最佳論文獎」徵稿啟事
1b. 首屆得獎人徵選過程 - 新亞學報第34卷編後記 翟志成
1c. 第二屆得獎人徵選過程-新亞學報第35卷編後記 翟志成
1d. 第三屆得獎人徵選過程-新亞學報第37卷編後記 翟志成
1e. 第五屆「徐復觀最佳論文獎」徵稿啟事」
1f. 第六屆「徐復觀最佳論文獎」徵稿啟事
2. 刊登在「新亞學報」學人書柬上的三封信
3a. 徐復觀致陳文華佚書70封導言
3b. 徐復觀致陳文華佚書70封
4. 牟宗三致徐復觀佚書二十四通校箋 翟志成
10. 針對薛順雄教授造謠污衊先父徐復觀先生的聲明
(二)學術論著
1. 中國藝術精神
01. 第一章 由音樂探索孔子的藝術精神
02. 第二章 中國藝術精神主體之呈現-莊子的再發現
03. 第三章 釋氣韻生動
04. 第四章 魏晉玄學與山水畫的興起
05. 第五章 唐代山水畫的發展及其畫論
06. 第六章 荊浩筆法記的再發現
07. 第七章 逸格地位的奠定-益州名畫録的一研究
08. 第八章 山水畫創作體驗的總結-郭熙的林泉高致
09. 第九章 宋代的文人畫論
10. 第十章 環繞南北宗的諸問題
11. 附錄一 中國畫與詩的融合
12. 附錄二 故宮盧鴻草堂十志圖的根本問題
13. 附錄三 張大千大風堂名蹟第四集王詵西塞漁社圖的作者問題
14. 附錄四 故宮盧鴻草堂十志圖的根本問題補志
16. 金爵獎
1b. 中國藝術精神手稿整理彙編
1c. 中國藝術精神手稿整理劄記 陳惠美 謝鶯興
2. 兩漢思想史 卷一
p. 001 西周政治社會的結構性格問題
p. 063 封建政治社會的崩潰及典型專制政治的成立
p. 163 漢代專制政治下的封建問題
p. 203 漢代一人專制政治下的官制演變
p. 281 西漢知識分子對專制政治的壓力感
p. 295 中國姓氏的演變與社會形式的形成
p. 351 附錄一 有關周初若干史實的問題
p. 410 附錄二 釋「版本」的「本」及士禮居本國語辨名
p. 420 附錄三 與陳夢家屈萬里兩先生商討周公旦曾否踐阼稱王的問題
p. 457 附錄四 有關周公踐阼稱王問題的申復
2b. 《兩漢思想史卷一》手稿整理彙編
3. 兩漢思想史 卷二
p. 001 呂氏春秋及其對漢代學術與政治的影響
p. 085 漢初的啟蒙思想家 ﹣陸賈
p. 109 賈誼思想的再發現
p. 175 淮南子與劉安的時代
p. 295 先秦儒家思想的轉折及天的哲學的完成
p. 439 揚雄論究
p. 563 王充論考
3b. 兩漢思想史卷二手稿整理彙編
4a. 兩漢思想史 卷三
p. 001 韓詩外傳的研究
p. 049 劉向新序說苑的研究
p. 117 鹽鐵論中的政治社會文化問題
p. 217 原史﹣由宗教通向人文的史學的成立
p. 305 論史記
p. 443 讀論史記駁議﹣敬答施之勉先生
p. 459 史漢比較研究之一例
p. 553 附錄一 帛書老子所反映出的若干問題
p. 567 附錄二 「清代漢學」衡論
4b. 從《史記扎記》看徐復觀先生的治學方法 吳福助
4c. 徐復觀「史記太史公 自序眉批」手稿 李忠達
4d. 提到史記的兩封信函
4e. 《兩漢思想史卷三》手稿整理彙編 陳惠美 謝鶯興
5a. 中國經學史的基礎
p. 001 先漢經學的形成
p. 069 西漢經學史
p. 255 附錄-有關春秋左氏傳的補充材料
5b. 西漢經學史手稿掃描
5c. 中國經學史的基礎手稿整理彙編
6a. 中國人性論史 先秦篇
p. 001 第一章 生與性﹣中國人性論史的一個方法上的問題
p. 015 第二章 周初宗教中人文精神的躍動
p. 036 第三章 以禮為中心的人文世紀之出現及宗教之人文化﹣春秋時代
p. 063 第四章 孔子在中國文化史上之地位及其性與天道的問題
p. 103 第五章 從命到性 - 中庸的性命思想
p. 161 第六章 從性到心﹣孟子以心善言性善
p. 199 第七章 陰陽觀念的介入﹣易傳的性命思想
p. 223 第八章 由心善向心知﹣荀子經驗主義的人性論
p. 263 第九章 先秦儒家思想的綜合﹣大學之道
p. 313 第十章 文化的另一傳承﹣墨子的兼愛與天志
p. 325 第十一章 文化新理念的開創﹣老子道德思想之成立
p. 358 第十二章 老子思想的發展與落實﹣莊子的「心」
p. 415 第十三章 道家支派及其末流的心性思想
p. 456 第十四章 結論 ﹣精神文化在開創時期的諸特性
p. 464 附錄一 有關老子其人其書的再檢討
p. 509 附錄二 陰陽五行及其有關文獻的研究
p. 588 附錄三 由尚書甘誓洪範諸篇的考證看有關治學的方法和態度問題﹣敬答屈萬里先生
6b. 徐復觀《中國人性論史》手稿整理彙編 謝鶯興
7. 中國思想史論集 - 四版
p. 001 研究中國思想史的方法與態度問題 代序
p. 012 象山學述
p. 072 中庸的地位問題-謹就正于錢賓四先生
p. 089 有關思想史的若干問題
p. 118 一個歷史故事的形成及其演進﹣論孔子誅少正卯
p. 133 孟子政治思想的基本結構及人治與法治問題
p. 142 孟子知言養氣章試釋
p. 155 中國孝道思想的形成 演變 及其在歷史中的諸問題
p. 201 評訓詁學上的演繹法-答日本加藤常賢博士書
p. 209 孔子德治思想發微
p. 226 論語 「一以貫之 」語義的商討
p. 235 原人文
p. 239 談禮樂
p. 242 心的文化
p. 251 附錄一 五十年來的中國學術文化
p. 257 附錄二 中國歷史運命的挫折
p. 263 附錄三 在非常變局下中國知識份子的悲劇命運
p. 279 附錄四 明代內閣制度與張江陵(居正)的權奸問題
8. 中國思想史論集續編
p. 001 研究中國思想史的方法與態度問題 代序之一
p. 015 中國思想史論集自序之二
p. 021 中國思想史論集自序之三-我的若干斷想
p. 025 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序
p. 035 中國思想史工作中的考據問題 - 兩漢思想史卷三代序
p. 041 隂陽五行及其有關文獻的研究
p. 113 由尚書甘誓洪範諸篇的考證看有關治學的方法和態度問題
p. 151 與陳夢家屈萬里兩先生商討周公旦曾否踐阼稱王的問題
p. 185 有關周公踐阼稱王的問題的申復
p. 207 有關周初若干史實之考證
p. 261 釋「版本」的「本」及士禮居本國語辨名
p. 271 有關老子其人其書的再檢討
p. 311 帛書老子所反映出的若干問題
p. 323 先秦名學與名家
p. 345 釋公孫龍子指物論之「指」
p. 355 釋論語的「仁」 - 孔學新論
p. 379 有關中國思想史中一個基題的考察-釋論語「五十而知天命」
p. 397 中國自由社會的創發
p. 403 釋論語「民無信不立」- 儒家政治思想之一考察
p. 413 儒家在修己與治人上的區別及其意義
p. 431 向孔子的思想性格回歸-為記念民國六十八年孔子誕辰而作
p. 443 荀子政治思想的解析
p. 467 中國的治道-讀陸宣公傳集書後
p. 495 王陽明思想補論 - 原題「一個政治家的王陽明」
p. 511 「清代漢學」衡論
p. 569 程朱異同-平鋪地人文世界與貫通地人文世界
p. 569-附錄. 程朱異同-Abstract in English
p. 613 答陳勝長先生「周官非古文質疑」
09. 中國文學論集
p. 001 文心雕龍的文體論
p. 084 傳統文學思想中詩的個性與社會性問題
p. 091 釋詩的比興-重新奠定中國詩的欣賞基礎
p. 118 詩詞的創造過程及其表現效果 - 有關詩詞的隔與不隔及其它
p. 140 從文學史觀點及學詩方法試釋杜甫戲為六絕句
p. 177 環繞李義山錦瑟詩的諸問題
p. 255 韓偓詩與香奩集論考
p. 297 中國文學中的氣的問題 - 文心雕龍風骨篇疏補
p. 350 西漢文學論略
p. 385 文心雕龍淺論之一-自然與文學的根源問題
p. 392 文心雕龍淺論之二-原道篇通釋
p. 400 文心雕龍淺論之三-能否解開文心雕龍的死結
p. 407 文心雕龍淺論之四-文體的構成與實現
p. 414 文心雕龍淺論之五-知音篇釋略
p. 425 文心雕龍淺論之六-文之樞紐
p. 437 文心雕龍淺論之七-文之綱領
p. 445 釋詩的溫柔敦厚
p. 449 中國文學中的想像問題
p. 457 中國文學中的想像與真實-「中國文學中的想像問題」補義
p. 463 趙岡「紅樓夢新探」的突破點
p. 497 我希望不要造出無意味的考證問題
p. 506 由潘重規先生「紅樓夢的發端」略論學問的研究態度
p. 530 中國文學欣賞的一個基點
p. 535 漫談魯迅
p. 545 林語堂的蘇東坡與小二娘
9b. 中國文學論集手稿整理彙編 陳惠美 謝鶯興
10. 中國文學論集續篇
p. 001 儒道兩家思想在文學中的人格修養問題
p. 023 宋詩特徵試論
p. 069 王國維人間詞話境界說試評 - 中國詩詞中的寫景問題
p. 089 陸機文賦疏釋
p. 149 皎然詩式 「明作用」 試釋
p. 155 中國文學討論中的迷失
p. 165 王夢鷗先生「劉勰論文的觀點試測」一文的商討
p. 185 從顏元叔教授評鑑杜甫的一首詩說起
p. 201 敬答顏元叔教授
p. 221 答薛順雄教授商討「白日依山盡」詩
p. 227 簡答余光中先生「三登鸛雀樓」
p. 233 海峽東西第一人 - 讀陳映真的小說
p. 233 附:涉及此文源起的一封信
p. 239 學問的歷程-臥雲山房論文稿序
p. 243 附錄 詩文舊稿
p. 277 編後小記
11. 周官成立之時代及其思想性格
p. 001 一 引言
p. 004 二 以官制表達政治理想的思想線索
p. 016 三 思想線索在漢代的演進
p. 026 四 思想線索發展的結果 - 周官的成立
p. 038 五 文獻線索的考查
p. 049 六 王莽 劉歆制作周官歷程的探索
p. 058 七 周官在文字結構中所反映出的時代背景
p. 068 八 周官在思想構成中所反映出的時代背景
p. 074 九 周官成立的文獻背景
p. 084 十 周官組織體的形成與管仲
p. 096 十一 讀法 - 以吏為師
p. 099 十二 周官中的土田制度與生產觀念
p. 107 十三 周官中的賦役制度
p. 129 十四 周官中的商業與商稅
p. 137 十五 周官中的刑罰制度
p. 154 十六 周官中的教化(教育)思想
p. 174 十七 雜考 ﹣周官非古文 五嶽, 三皇, 三易的問題
p. 187-198 附註
11b. 《周官》成立之時代及其思想性格手稿整理彙編 陳惠美 謝鶯興
12. 儒家政治思想與民主自由人權 蕭欣義編
p. 029 研究中國思想史的方法與態度問題
p. 043 儒家精神之基本性格及其限定與新生
p. 093 孔子德治思想發微
p. 115 孟子政治思想的基本結構及人治與法治問題
p. 127 荀子政治思想的解析
p. 151 先秦名學與名家 - 「公孫龍子講疏」代序(節錄)
p. 161 國史中人君尊嚴問題的商討
p. 171 良知的迷惘 錢穆先生的史學
p. 183 為生民立命
p. 187 釋論語「民無信不立」- 儒家政治思想之一考察
p. 197 儒家在修己與治人上的區別及其意義
p. 215 中國的治道 - 讀陸宣公傳集書後
p. 243 明代內閣制度與張江陵(居正)的權, 奸問題
p. 263 一個歷史故事的形成及其演進 - 論孔子誅少正卯
p. 283 為什麼要反對自由主義?
p. 295 悲憤的抗議
p. 303 我所瞭解的蔣總統的一面
p. 313 「死而後已」的民主闘士 - 敬悼雷儆寰(震)先生
p. 321 痛悼吾敵 痛悼吾友
p. 331 國族無窮願無極,江山遼濶立多時 - 答翟志成書
p. 343 保持這顆「不容自己之心」- 對另一位老友的答覆
p. 347 國族與政權 - 答老壯士先生及其他讀者
13. 公孫龍子講疏
p. 001 跡府第一
p. 007 白馬論第二
p. 013 指物論第三
p. 019 通變論第四
p. 029 堅白論第五
p. 039 名實論第六
p. 045 附錄一 釋公孫龍子指物論之「指」
p. 053 附錄二 有關公孫龍之若干資料
14. 黃大癡兩山水長卷的真儰問題
p. 001 中國畫史上最大的疑案
p. 033 中國畫史上最大的疑案補論
p. 061 由疑案向定案
p. 139 定案還是定案
p. 171 附圖
15. 石濤之一研究 - 增補三版
p. 001 石濤畫語錄中的「一畫」研究
p. 081 石濤晚年棄僧入道的若干問題
p. 117 環繞石濤的「偽造」「偽鑑」問題
p. 129 石濤生年問題﹣答李葉霜王方宇各先生
p. 153 讀旡鳳「清湘遺人的五瑞圖」書後
p. 157 再答李葉霜先生
p. 165 石濤生年問題的餘波﹣敬答王方宇先生
p. 171 石濤生年問題補記
p. 181 石濤的畫語錄與畫譜問題
(三)雜文集錦
1. 學術與政治之間﹣甲集
01. 論政治的主流-從「中」的政治路線看歷史的發展
02. 文化精神與軍事精神
03. 盛世微言
04. 我們信賴民主主義
05. 中國政治問題的兩個層次
06. 儒家政治思想的構造及其轉進
07. 與程天放先生談道德教育
08a. 誰賦豳風七月篇-農村的記憶
08b. 附錄-誰賦豳風七月篇的緣起
09. 懷古與開來
10. 文化的中與西
11. 一個錯覺
12. 政治與人生
13. 中國的治道
14. 理與勢 ﹣自由中國的信念
15. 論組織
16. 學術與政治之間
17. 中國知識份子的歷史性格及其歷史的命運
18. 荀子政治思想的解析
19. 東方的憂鬱
20. 儒家在修己與治人上的區別及其意義
21. 評學術與政治之間甲集
22. 香港版-我所了解的蔣總統的一面
2. 學術與政治之間﹣乙集
01. 是誰擊潰了中國社會反共的力量
02. 從平劇與歌舞伎座看中日兩國民族性
03. 從現實中守住人類平等自由的理想
04. 為生民立命
05. 向日本人士的諍言
06. 中國自由社會的創發
07. 釋論語「民無信不立」-儒家政治思想之一考察
08. 釋論語的「仁」- 孔學新論
09. 政治上的識與量
10. 儒家對中國歷史運命掙扎之一例
11. 中庸的地位問題
12. 史達林對人纇的偉大啟示
13. 三十年來中國的文化思想問題
14. 有關中國思想史中一個基題的考察
15. 為什麼要反對自由主義
16. 兩篇難懂的文章
17. 悲憤的抗議
18. 國史中人君尊嚴問題的商討
19. 答毛子水先生的「再論考據與義理」
20. 歷史文化與自由民主
21. 考據與義理之爭的插曲
22. 憂患之文化﹣壽錢賓四先生
23. 中國知識份子精神之回向﹣壽張君勱先生
2. 學術與政治之間甲乙集合訂新版 - 附勘誤表
p. 001 論政治的主流 - 從「中」的政治路線看歷史的發展
p. 013 文化精神與軍事精神-湘軍新論
p. 027 我們信賴民主主義
p. 031 中國政治問題的兩個層次
p. 047 儒家政治思想的構造及其轉進
p. 061 與程天放先生談道德教育
p. 071 誰賦豳風七月篇-農村的記憶
p. 071 附錄-誰賦豳風七月篇的緣起
p. 083 懷古與開來-答友人書(一)
p. 089 文化的中與西-答友人書(二)
p. 095 政治與人生
p. 101 中國的治道-讀陸宣公傳集書後
p. 127 附錄:治亂底關鍵-「中國的治道」讀後 殷海光
p. 149 理與勢 ﹣自由中國的信念
p. 153 論組織
p. 165 學術與政治之間
p. 177 中國知識份子的歷史性格及其歷史的命運
p. 199 荀子政治思想的解析
p. 221 東方的憂鬱
p. 229 儒家在修己與治人上的區別及其意義
p. 247 附錄:評學術與政治之間甲集 程滄波
p. 251 是誰擊潰了中國社會反共的力量
p. 267 從平劇與歌舞伎座看中日兩國民族性
p. 273 從現實中守住人類平等自由的理想
p. 279 為生民立命
p. 283 向日本人士的諍言
p. 289 中國自由社會的創發
p. 295 釋論語民無信不立-儒家政治思想之一考察
p. 303 釋論語的「仁」
p. 327 政治上的識與量
p. 331 儒家對中國歷史運命掙扎之一例 - 西漢政治與董仲書
p. 397 中庸的地位問題 - 謹就正于錢賓四先生
p. 417 史達林對人類的偉大啟示
p. 423 三十年來中國的文化思想問題
p. 439 有關中國思想史中一個基題的考察 - 釋論語「五十而知天命」
p. 457 為什麼要反對自由主義
p. 469 兩篇難懂的文章
p. 491 悲憤的抗議
p. 497 國史中人君尊嚴問題的商討
p. 505 答毛子水先生的「再論考據與義理」
p. 525 歷史文化與自由民主 - 對於辱罵我們者的答復
p. 543 考據與義理之爭的插曲
附錄:香港版-我所了解的蔣總統的一面
3. 徐復觀文錄選粹 蕭欣義編
4. 徐復觀雜文 憶往事
5. 徐復觀雜文 記所思
6. 徐復觀雜文 論中共
7. 徐復觀雜文 看世局
8. 徐復觀雜文續集
9. 徐復觀最後雜文集
10. 中共最近動態-民國三十三年
10. 附錄:「中共最近動態」1982年重印的淵源
10. 附錄:末光碎影 - 「中共最近動態」的緣起
11. 雜文補編-思想文化卷上
12. 雜文補編-思想文化卷下
13. 雜文補編-國際政治卷上
14. 雜文補編-國際政治卷下
15. 雜文補編-兩岸三地卷上
16. 雜文補編-兩岸三地卷下
17. 附錄:母親的信 以雜文補貼生計的艱辛 附: 徐復觀致楊誠書 徐復觀致曹永洋書
18. 論戰與譯述
19. 詩的原理 徐復觀譯 陳淑女校訂
(四)書簡。。。零星資料。。。
01. 徐復觀家書精選 曹永洋編
1961-1966. 徐復觀家書精選-p. 001 - 181
1967-1970. 徐復觀家書精選-p. 182 - 324
02. 徐復觀家書集 曹永洋 黎漢基 編
p. 001 - 286 (1970-1973)
p. 287 - 515 (1974 - 1981)
03. 家書-致夫人王世高女士及子女書信原蹟掃描(1967-1970)
04. 家書-致徐均琴書信原蹟掃描 1959 - 1982
05. 書柬
01. 徐復觀有關重印劉鳳章先生周易集注之信件
02. 徐復觀致傅偉勳書信
03. 徐復觀致劉殿爵書信
03. 刊登在「新亞學報」學人書柬上的三封信
04. 徐復觀致唐君毅書信六十六封
05. 徐復觀致林莊生書信
06. 徐復觀致楊誠,譚愛梅書信
07. 徐復觀致翟志成書信
08. 徐復觀致陳昭瑛書信
09a. 牟宗三致徐復觀書信
09b. 牟宗三致徐復觀佚書二十四通校箋 翟志成
10a. 錢穆致徐復觀書信
10b. 錢穆致徐復觀書信一百零四封-黎漢基點校編訂
11. 徐復觀致曹永洋、鍾玉澄書信
12. 李淑珍教授匯集,林雲桐同學掃描之信函檔案
13a. 徐復觀致陳文華佚書70封導言
13b. 徐復觀致陳文華佚書70封
13c. 徐復觀致陳文華書信
14. 徐復觀致吳福助書信
15. 學人書柬-林毓生致徐復觀佚書二通 翟志成
16. 沈剛伯致曾約農薦徐復觀書
17. 徐復觀致吳德耀函
18. 逯欽立致徐佛觀書(學原徵稿)
19. 顧綬昌致徐佛觀書信
20. 周輔成 致徐佛觀書(附釋文)
21. 徐復觀致胡秋原書札又三封 介江嶺
22. 徐復觀致王孝廉書信
06. 水磨功夫: 父親手抄摘要原蹟掃描
01. 人性的改造手抄摘要
02. 西洋道德史手抄摘要
07. 前塵往事 - 母親信函,信稿,筆記原跡掃描
08. 時論刊出後校正手跡
09. 時論文稿原蹟掃描
10. 西漢經學史手稿掃描
西漢經學史手稿掃描-1/4
西漢經學史手稿掃描-2/4
西漢經學史手稿掃描-3/4
西漢經學史手稿掃描-4/4
11. 零星資料
12. 徐復觀民主評論文章繫年表
(五)九州出版社版本與原版本的對應
1. 九州版與原版本的對照 - 編排上的遺憾
2-01. 選自中國藝術精神-原文與九州版及遼寧人民出版社版的對照
2-02. 選自兩漢思想史卷一 原文與九州版本的對照
2-03. 選自兩漢思想史卷二 原文與九州版本的對照
2-04. 選自兩漢思想史卷三 原文與九州版本的對照
2-05. 選自中國經學史的基礎 原文與九州版本的對照
2-06. 選自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 原文與九州版本的對照
2-07. 選自中國思想史論集 原文與九州版本的對照
2-08. 選自中國文學論集 原文與九州版本的對照
2-09. 選自中國文學論集續篇 原文與九州版本的對照
2-10. 選自周官成立之時代及其思想性格 原文與九州版本的對照
2-11. 選自黃大癡兩山水長卷的真偽問題 原文與九州版本的對照
2-12. 選自石濤之一研究 原文與九州版本的對照
2. 九州版與原版本篇頁的對應索引 - 追本溯源
3-01. 学术与政治之间 九州與原版篇頁的對應索引
3-02. 学术与政治之间续篇 (一)九州與原版篇頁的對應索引
3-03. 学术与政治之间续篇(二)九州與原版篇頁的對應索引
3-04. 学术与政治之间续篇(三)九州與原版篇頁的對應索引
3-05. 偶思与随笔-九州與原版篇頁的對應索引
3-06. 青年与教育-九州與原版篇頁的對應索引
3-07. 论知识分子-九州與原版篇頁的對應索引
3-08. 论文化 (一)九州與原版篇頁的對應索引
3-09. 论文化 (二)九州與原版篇頁的對應索引
3-10. 论文学-九州與原版篇頁的對應索引
3-11. 论艺术-九州與原版篇頁的對應索引
3-12. 无惭尺布裹头归 - 交往集-九州與原版篇頁的對應索引
3-13. 无惭尺布裹头归 - 生平-九州與原版篇頁的對應索引
3-14. 儒家思想与现代社会-九州與原版篇頁的對應索引
3. 滄海遺珠 -九州版疏漏的幾篇文章
01. 論組織
02. 自由主義的變種
03. 五十年來的中國學術文化
04. 抽象藝術的斷想
05. 虛偽地學術爭論
06. 中國人與美國人
07. 毛澤東能跳出歷史的巨流嗎?
08. 劉邦與毛澤東
09. 響應沙卡洛夫的呼籲
10. 大家應好好研讀陳雲的兩篇講話
11. 詩的個性與社會性問題
12. 清洗毛澤東的遺毒
13. 我從文化上推崇宋慶齡女士
14. 對中共修改憲法的意見
15. 多介紹聞名的國外大學
16. 從現實中守住人類平等自由的理想
17. 中共最近動態
18. 知人不易 - 我現在才認識成舍我先生
19. 從一個大學校長的角逐看我們的理性良心
20. 有關歷史教育的一封信
21. 向教育部長的呼籲
22. 反漢奸為當務之急
23. 有關台灣大學一段往事的談話
24. 對李敖控告誹謗向台中地方法院所提答辯書
25. 憶瘋狗,念西化
26. 對李敖加訴涉嫌誹謗向台中地方法院所提答辯及反訴
27. 「愛國文章與文字賣國」讀後感
28. 我要求有力地回答共匪的誣衊
29. 致李濟之先生一封公開信 附:致「中華雜誌」編者函
30. 反共與反漢奸
31. 致胡秋原先生書並代答梁某的公開信
32. 以事實破謊言 - 致「文壇」書
33. 趙友培要封「中華雜誌」
34. 美日之間的微妙關係
35. 分屍案只有希望因果報應來解決
36. 對任兵控告誹謗所提答辯書
(六)徐復觀先生出版著作繫年表 黎漢基
(七)徐復觀教授年表初編 謝鶯興
徐復觀教授年表初編 - 1/2
徐復觀教授年表初編 - 2/2
徐復觀教授著作書影彙編
說明:搜索網站及直接下載步驟
Collected Works
26. 荒寒之美
Report abuse
Page details
Page updated
Report ab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