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28今天天氣晴朗,微風徐徐,太陽偶爾探出頭來,讓陽光灑落,今日許多夥伴提早許多時間到了三民國小進行活動的準備。
這是位於大溪與復興交界處的國小,國小位置就位在馬路交界處,可以往台北,大溪,跟復興,以交通位置來說算是十分方便。
復興鄉一直都是桃園的觀光重鎮,豐富的生態,跟各式各樣的吊橋,還有高聳的山崚,深廣的河川地形。
課程一開始我們專業的講師環頸鴴老師,
為我們介紹青蛙的構造,外來種青蛙,跟青蛙特殊行為,還有預告
今天會遇到的蛙類種類,不過我沒有聽到最後,偷偷藉由上廁所出
去外面走走,很抱歉...
課堂裡面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蛙類會藉由澎大身體來防禦蛇的攻
擊或是來"澎轟"自己,讓沒有毒的敵人來吃掉自己或是其他同類的
競爭關係,另外就是青蛙的腳趾頭數目,前面4隻後面5隻,看了這
麼多青蛙真的從來沒想過他們腳趾頭上的問題!
兩棲類一直是近年來,生物滅絕物種中,
最快的類群,由於真菌對於青蛙有著強大的殺傷力,
對於台灣36種甚至更多還未發現的種類來說,
我們必須要認識他們,了解他們,他們生活在我們身邊,
因為棲地的變遷,導致他們生活上有很大的衝擊,
對於蛙類來說,逐水而居,他們跟水還有濕氣是密不可分的。
如果我們能保有良好的水質,跟純淨的荒野,穩定的地球,那對他
們來說就最好的貢獻,他們不求多,只求能夠安穩的生活。
由於接下來去蝙蝠洞的行程,沒有閃光燈,腳架,無法用照片記錄,不過我想所有回憶都留在參與著的心裡,滿滿的螢火蟲,夜間的蛇,馬路上的青蛙,跟夥伴用心的介紹!
三次課程下來,第一次的福頭山,對於近山植物的認識,對於想要接觸森林的人來
說,近山地區是最好的地方,保有原始自然的生態,讓動物有個喘息的地區,也讓
來到的人有放鬆的機會,第二次的新屋濱海,對於海邊生態的理解,石滬的應用對
於早期祖先的歷史結晶,就在那邊,跟豐富的海洋生態,不會顯得突顯,自然的工
法,體現人與自然相處中最美好的人文記憶,海邊的植物特色也是植物應對環境所
做的生命展現,第三次的螢舞蛙鳴,對於螢火蟲的認識,青蛙的生態了解,實際去
野外探索跟觀察這些生物,尋找著平常不會看到的種種精彩,台灣的森林因為還有
保存許多荒地,這些物種才能在此愉快的生活,一代一代的繁衍,這些生物,這些
旅行,這些故事,這些回憶都在桃園,都在我們的故鄉,期許桃園能夠越來越好。
讓這些感動,觸碰每一代來到此地人的內心。
最後再次感謝所有的參與著跟規劃還有場勘跟執行夥伴(圖片中為黃檜大哥,非常辛苦的在太陽下引領路線),還有沒有拍到的活動負責人貓頭鷹跟福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