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大家有無嘴破一直好不了的經驗,Albothyl 便是治療口腔潰瘍(嘴破)的神藥之一。使用時將藥劑沾在棉花棒上塗抹傷口,傷口處會傳來劇痛(真的讓人會捶牆壁的那種),但接著傷口就神奇的好了!今日"深度科研"便來探索不可思的Albothyl 吧!
Albothyl:
成分:Policresulen (聚甲酚磺醛)
化學式:(C9H8O4S)n
藥理作用:對壞死或病變組織具有選擇性作用,能使受傷組織凝結而易於排除,但正常鱗狀上皮則不受影響。
聚甲酚磺醛在離子狀態下pH值為4,具有止血與殺菌功能。藉由造成凝血蛋白作用,與使血管肌肉收縮,血管口徑縮小,達成止血功能。並能讓受傷細胞灼傷,形成保護膜,且殺死區域中的細菌(所以才這麼痛...)。此藥品"具有選擇性"的發揮作用,是其最重要的特色之一(否則沒受傷的部位也會被灼傷)。
選擇性作用機制:
細胞膜由雙層磷脂質組成,磷脂的親水端(頭)帶負電,會與Policresulen帶負電的離子互斥。但壞死的細胞失去其原有的電性、結構被打亂,成為中性分子使其與藥品接觸。這即是藥品只有對受傷部位會作用之原因。
經過這小小的介紹,個位對Albothyl 是否有近一步的了解呢?但十分可惜的,該藥品需要依處方籤才得購賣。小編在此透漏個小道消息,如果執意要買,只要告訴藥局"別開發票"即可!
原文書在此:
http://www.scielo.br/…/rcbc/…/0100-6991-rcbc-41-02-00092.pdf
-------------------------------------------------------------------------------------------------------------------------------------------------------
大家是否有個經驗呢?如果你忘東忘西,是不是有人會罵你一句:「金魚腦」,或是有另一種說法是:「金魚的記憶力只有三秒」。但是,這真的是正確的嗎?還是我們都冤枉金魚了?
小編來告訴大家,其實早在上世紀 60 年代,當科學開始介入神經生物學時,就已經有人研究金魚的記憶能力了。1965 年,美國密西根大學用金魚做了記憶研究。他們把金魚放入水族箱,在一頭射出道亮光20 秒,再從魚缸射出亮光的那一側釋放電擊。很快,金魚就對電擊產生記憶,當它們看到光的時候,就會想起自己會被電並且迅速游到魚缸的另一頭,以躲避電擊。該實驗的研究者們也發現,只要進行適當的訓練,這些金魚可以記住躲避電擊的技巧長達1個月的時間呢!記憶的功能之一,便是使生物不犯同樣的錯導致生命結束,若是金魚記憶只有三秒,怎能存活到今日呢?
經過上面的介紹之後,大家對金魚的誤會是否解開了呢?以後如果聽到有人說金魚的記憶力只有三秒,記得要幫金魚說句話喔!(然後就被邊緣了......)
-------------------------------------------------------------------------------------------------------------------------------------------------------
在看「天外奇蹟」時大夥是否對房子飄起來那樣的夢幻憧憬,卻又覺得不切實際?但如果小編我說這是有可能的呢?魔法般的Aerogel(氣凝膠),使這一切成為可能。
氣凝膠(Aerogel)是一種內部網絡結構充滿氣體,外表呈現固體狀密度極低的多孔材料,1931年由美國 Kistler.S.S發明。因輕若薄霧泛藍色,又被稱為「藍煙」,為目前最輕的固體材料。它的網絡結構一般是由相互交聯的納米顆粒所組成。因為空間的大部分被空氣所占據,因此具有低密度(~3mg/cm^3)、高孔隙率(90%-99.8%)、低熱導率
(~ 0.012 W/mk)、結構可控等諸多優異性能,因此被稱為改變世界的奇蹟材料。
製成:
氣凝膠利用奈米材料製作技術裡經常使用的溶膠凝膠法製成。
溶膠凝膠法:將金屬鹽類均勻混合於溶劑中,於觸媒之催化下,經過一段時間的水解與縮合,逐漸形成溶膠,溶膠內的膠體粒子是均勻分散在系統中的。膠體粒子再經過一段時間的縮合和熟化後,會形成外觀類似果凍般膠狀的半固態高分子物質,我們稱這膠狀物質為溼凝膠。當膠體內的結構逐漸穩定,並且形成堅固的網狀結構後,再清洗溼凝膠,以去除溶劑與膠體內未反應的反應物與催化劑。最後使用「超臨界乾燥技術《註一》」移除膠狀物中的殘留溶劑,乾燥後的膠體就是氣凝膠。
特性:
其密度僅僅為空氣的三倍。儘管氣凝膠裡有個膠字,但它其實是堅硬而乾燥的物質。被稱為膠是由於它的製造過程提取自凝膠。結構支撐力高,但易碎。氣凝膠是優良的熱絕緣體,幾乎能阻絕熱傳導、熱對流帶來的熱量轉移。氣凝膠中空氣的成分比例至少佔99.8%以上,而空氣為熱的不良導體,因此是優良熱傳導隔絕材料。就熱對流的方式而言,因為空氣無法跨越凝膠表面行對流作用,所以也是不錯的熱對流隔絕材料。
應用:
氣凝膠具有很多特質,應用範圍相當廣泛。如隔熱窗、半導體、發光二極體(LED)、「星塵收集器《註二》」,但因為體積比率太小,骨架極為纖細,使得它易脆,在應用上仍然是一個必須克服的問題。
《註一》超臨界乾燥技術:當物質在超過臨界溫度(氣體液化的最高溫度)及臨界壓力(氣體液化的最高壓力),氣體與液體的性質會趨近於一個均勻相之流體,稱為超臨界流體。將超臨界流體抽離,這種方法會令液體緩慢的被脫出,但不至於使凝膠裡的固體結構因為伴隨的毛細作用被擠壓破碎,且達到乾燥效果。
《註二》星塵收集器:彗星尾巴中含有非常多的微粒以極高的速度行進,在高速的碰撞下,有可能會變形,或是改變化學的組成,甚至蒸發消失不見,因此不易收集檢測。則利用氣凝膠收集太空中的彗星微粒,當微粒撞擊到氣凝膠時,會直接埋入其中減緩微粒飛行的速度,使微粒停止運行,不會因為撞擊而遭破壞。並且在透明的氣凝膠中可直接進行觀測,以確定其飛行的方向。最後,再把微粒帶回地球做進一步的分析。在俄羅斯的和平號太空站和美國的火星探路者上都有用到這種材料。
哇!這期的【深度科研】較為燒腦呀!若是造成身體不適,小編在此道歉。看來Nature期刊的內容確實十分豐富呢!若是對更深入的內容有興趣,小編會在下方列上期刊名稱(由於涉及版權,就不貼網址了)。
Nature期刊:
Coherent Expanded Aerogels and Jellies. S. S. KISTLER. Nature volume 127, page 741 (16 May 1931)
-------------------------------------------------------------------------------------------------------------------------------------------------------
您是否有曾經在睡覺時,感覺好像突然踩空而驚醒的經驗呢?
這其實是一種稱作「臨睡肌躍症」(hypnic jerk) 或俗稱 入睡抽動 的現象(不是疾病!), 根據調查,近70% 的人都曾有這樣的經驗喔!
這種肌躍現象通常出現在剛要入睡時,會伴隨著跌倒或踏空的感覺(亦可能伴隨其它的幻覺),而導致突然的驚醒與肌肉的不自主抽動。 至於此種現象發生的原因,目前科學家還沒有一個確切的定論,但現今有兩個讓大家比較接受的理論是:
一、 入睡時,你的心跳減慢、體溫下降、呼吸變緩,肌肉也會隨之放鬆,而負責控制這段轉換過程的"網狀啟動系統"(Reticular Activation System,RAS)出了點差錯而導致的。
二、 由於人類仍保留了一部分爬行動物的應激反應模式。當你正在睡覺時,大腦會誤解你的肌肉放鬆時實際上身體正在下墜,為了保護自身的安全,大腦指示你的肌肉緊縮所以導致這現象。
如果想要減少這現象發生的頻率,最好是避免過多精神上的壓力還有酒精、咖啡因的攝取哦!而在這裡再次聲明:在大多數情況下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如果你曾經遭遇這樣的現象,也請你不要太擔心!
但,如果白天午睡和晚上睡眠時會頻繁發作,且影響睡眠質量、日間功能及學習功能時,就或許是"病理性"的肌肉抽動症狀,建議去看個醫生會比較好喔~
-------------------------------------------------------------------------------------------------------------------------------------------------------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在煮菜時,父母都會強調豬肉一定要全熟,而牛肉卻不用呢?
其實是因為豬肉裡有一種名為豬旋毛蟲的寄生蟲。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的資料指出,被旋毛蟲感染,剛開始會在腸胃道有相關症狀,如腹痛、腹瀉、嘔吐等。等到旋毛蟲一侵入肌肉,就會有肌肉疼痛、全身性過敏或呼吸急促等情況發生,嚴重者會因心臟或呼吸的衰竭導致死亡。且以現今的醫療技術,在旋毛蟲侵入肌肉之後,也只能慢慢等到他們自然死亡為止(數周至數月不等)。
不過現在也不用太過於擔心,因為現今的食用豬隻相比以前還要乾淨許多,所以旋毛蟲感染的案例也有所減少,不過美國農業部(USDA)還是建議要達到62.8°C(全熟溫度大約在70°C以上),且料理完後還要靜置一下子,這樣才能讓整塊肉的溫度更加均勻,以達到建議溫度。
但絞肉需要達到71.1°C才建議食用,因為豬絞肉在絞的過程中容易拌入許多細菌與病毒,所以絞肉還是要記得煮熟喔。
那麼難道牛肉就沒有寄生蟲嗎?牛肉其實是有!但他的寄生蟲是比較沒有生命威脅的,但還是會伴隨腹痛等症狀,而且現在已有方法有效治療牛肉絛蟲。已現今的養殖方式,牛肉又比其餘肉品乾淨,因此牛排依然有5分、7分熟......之別。
小補充:
臺灣尚無豬旋毛蟲的案例
參考資料:
第八十二章 旋毛蟲病 -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一般民眾版
https://goo.gl/EFMmxG
https://goo.gl/cYH9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