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網路上曾流傳著把葡萄切半放入維波爐加熱後竟產生火花的畫面這不僅令當時的人們嘖嘖稱奇更引起科學家們前往探索這件事的原因
到了今年2月物理學家 Aaron Slepkov組成的團隊在燒了 12 台微波爐和無數顆葡萄後終於得到了其中的理論並刊登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現在就讓我簡單的說明吧!
1.微波爐內放一顆完整的葡萄
當微波碰到葡萄時葡萄的直徑會與微波的波長相似此時微波就會被吸收且困在葡萄中由內到外的加熱起葡萄(此時中央的電磁場最大)
這個時候你得到的只會是一顆"葡萄乾"
2.兩顆葡萄"很靠近"的放入微波爐內
當他們的距離低於一個波長時就能開始看到他們的電磁場相互反應
但當他們相互碰觸時接觸點會成為最大電磁場之後產生的強大電場會開始電離空氣並產生火花而電漿則是葡萄中常見的鈉和鉀成為離子後吸收了微波的能量產生的
由此可知葡萄尺寸衍生的電波共振機制是關鍵因素
不只是葡萄只要是富含電解質的含水球狀物eg.黑莓、櫻桃、鵪鶉蛋甚至水凝膠珠,微波後也會產生相同的燃燒效果喔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的話就請點擊下方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Crtk-pyP0I
最最最後也要提醒大家千萬別在家輕易地嘗試,小心媽媽在後面看著呢
-------------------------------------------------------------------------------------------------------------------------------------------------------
面孔吸引力是傳遞社會情感訊息的重要來源,它傳遞著諸如年齡、性別、個人身分以及情緒等大量信息,在人類社會交往及交流中起著重要作用。
面孔吸引力的影響因素
1. 平均化
指某一臉孔與大多數面孔相似的程度,它被認為是決定面孔吸引力最重要的因素。
2. 對稱性
一張臉的一半與另一半的相似程度。早期研究者發現,對稱的臉較不吸引人,但最近更多研究者紛紛發現,對稱的臉比不對稱的臉更具吸引力。可能由於對面孔進行對稱處理的手段不同,導致研究結果的不一致。一般來說,對面孔進行對稱處理主要有兩種不同的技術
沿著臉的垂直軸對半張臉進行鏡面反射
將原本的面孔與鏡面反射出的面孔進行平均化
3. 性別二態性特徵
研究發現無論男女都偏好具有輕微女性化面孔的男性
4. 皮膚健康狀況與皮膚顏色
研究者發現,男性較偏好膚色淺的女性,但新的研究指出,男性更偏好皮膚略帶紅色的女性。
-------------------------------------------------------------------------------------------------------------------------------------------------------
●許多人都有被靜電「電」到的經驗,會突然感覺到針刺般的麻痛感,或者脫毛衣時發出劈啪聲、頭髮不受控制「怒髮衝冠」;甚至接觸他人身體時,彼此都感覺到被電擊。靜電是一個人人害怕的東西,特別在冬天時會更加明顯,那麼,為什麼冬天有靜電?冬天有靜電怎麼辦?冬天怎麼消除靜電?來看看為什麼冬天有靜電及冬天有靜電怎麼辦。
●為什麼冬天有靜電?
最易發生靜電的溼度和溫度分別為濕度20%以下、溫度20度以下,因此冬季容易有靜電的情形。濕度相對較低,所以摩擦產生的凈電荷不能正常導走,而且乾燥的空氣令人體皮膚表面水分加速蒸發,電阻值增大,人體和附近導體間容易產生高電壓和高電場強度,從而擊穿空氣,內外的溫差會進一步降低相對濕度,就會讓靜電產生。人體靜電是冬天較常見的現象,不必過分擔憂。通常人體在活動時,皮膚與衣服等物品相互摩擦,就會產生靜電,尤其是與化纖材料的衣物等接觸時,更容易有靜電。
●冬天有靜電怎麼辦?
增加接觸面各儘量少接觸面積,增加接觸面積有利於電荷均勻分布,這樣產生的電場較小,就不易產生靜電。在觸碰某樣物品之前,把手掌放在牆壁上,這樣有利於導走身體上的靜電。使用棉質物品化纖材料的東西也會增加靜電的產生,所以,毛衣,外套,家居飾物等等,最好能選擇純棉製品,以防止摩擦起電。距離電器遠些,這樣有利於防止感應而產生靜電。離開電腦之後,建議馬上洗手,洗臉,這樣可以釋放掉皮膚表現上的靜電荷。擺放些花草可使空氣中的濕度低,冬天防止靜電最好的方法就是增加空氣中的濕度。
●靜電不只嚇人又疼痛,其實也是一種警訊,代表著身體太勞累,長期處於缺氧狀態,才會讓體內的正電荷過多,如果整個冬天不斷有靜電困擾的人,其實就需要好好檢視自己的身體狀態了!
參考資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3792
https://news.tvbs.com.tw/other/870151
https://blog.xuite.net/…/164515802-%E5%A6%82%E4%BD%95%E6%B6…
https://blog.xuite.net/…/164515802-%E5%A6%82%E4%BD%95%E6%B6…
-------------------------------------------------------------------------------------------------------------------------------------------------------
-自然香氣
通常食物本身就用有香氣,尤其是水果跟蔬菜。
水果擁有較單純且濃郁的自然香味,以有機酸酯類、醛類和萜類為主,其次是醇、酮類及揮發酸。
蔬菜擁有較淡但多樣的香氣,百合科和十字花科,因含有硫化物,而具有刺鼻的芳香。傘形花科蔬菜,具有微刺鼻的特殊芳香與清香,萜烯類氣味物地位突出,和醇類及羰基化合物共同組成氣味貢獻物。葫蘆科和茄科中的黃瓜和番茄具有C6或C9的不飽和醇和醛,因此擁有青鮮氣味。
-香精、香料
香精也稱調香料,是人工調配各種香料的混合體。香精按香型分為六類,用於化妝品中的花香型與非花香型( 根據幻想而調配的 );果香型(用於食品和潔齒品中);酒用香型、煙用香型、食品用香型。
麥芽酚、乙基麥芽酚、谷氨酸鈉、5'-胞苷酸和5'-鳥苷酸,這些本身不具有香氣的物質,會加強對嗅感神經的刺激,以提高嗅細胞的敏感性,加強香氣信息的傳遞。
-熱處理反應
美拉德反應和焦糖化反應,會使食品在加熱過程形成香氣物質。
美拉德反應,由還原糖與氨基化合物縮合(羰氨反應),通過一系列的縮合與聚合形成黑色素(含氮的複雜的多分子色素)反應過程分為初期、中期和末期,每一階段又可細分成若干反應,幾乎所有含有羰基和氨基的食品在加熱條件下均能反應,選擇胺基酸和醣類可合成含有吡嗪類、吡咯類和呋喃類的不同香型香精。美拉德反應可產生特別的食品風味但也會造成營養價值降,甚至產生毒性物質。
-酶作用
酶,由生物細胞產生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質
內源酶能夠賦予食品應有的特征風味,但在食品加工的過程中易導致內源酶活力下降或是散失,因此需要以酶(風味酶)製劑的形式添加到食品中改善和強化風味的形成。
-微生物的發酵作用
谷氨酸棒桿菌是四甲基吡嗪(吡嗪類,含N的雜環化合物,加熱食品具有的典型香味成分)。吡嗪類化合物,能產生堅果味、咖啡味、巧克力味和香蕉香氣。假絲酵母,在有丙酮液的培養液中有產生內酯(具濃郁的香氣) 的能力;產萜烯類(萜烯類化合物,賦予香精油特殊香味)的微生物多為真菌。
資料來源:MBA智庫
-------------------------------------------------------------------------------------------------------------------------------------------------------
上星期2019年4月10日晚上21:07發布了人類史上第一張黑洞的照片,看完後不知道大家心中是否產生了許多疑問,黑洞不是很常聽嗎幹嘛那麼大驚小怪?黑洞不是會吸收所有東西(包括光線)那照片拍出來的東西是什麼?
這次觀測黑洞的計畫--事件視界望遠鏡(EVENT HORIZON TELESCOPE,簡稱EHT)是全球性的大型望遠鏡陣列計畫,是利用特長基線干涉法(Very-long-baseline interferometry,VLBI),協調世界各地電波望遠鏡針對特定目標進行獨立觀測,並將數據整合在一起,形成口徑等同地球一樣大的虛擬望遠鏡。
此計畫中全球共有 8 個觀測站,而台灣中研院就參與其中三個觀測站的建造。在這個高挑戰的計畫中集結各方面專家總共超過200位科學家,共同研究黑洞理論、噴流、廣義相對論、計算模擬等,耗時將近20年,終於完成史上第一次的黑洞成像。
(1)什麼是黑洞?
一個重力極強的時空區域,使任何東西都無法逃脫──甚至光也不能,故此而它是「黑」的。因為它在概念上和水槽在底部有個洞會把水漏光的日常現象有點類似,所以被稱為「洞」。
(2)所拍攝的黑洞在哪?
這次所拍攝到的黑洞,位於橢圓星系的超大質量黑洞M87(Messier 87,亦稱室女A)具有六十五億倍的太陽質量。
(3) 什麼是「事件視界」呢?
就是光能夠脫離與不能夠脫離的區域交界,所以黑洞的邊界即為事件視界。
(3)很多人都會有疑問:黑洞不是不發光嗎?那怎麼拍攝黑洞的影像?
其實,我們無法拍攝黑洞「本身」,不過EHT觀測的是黑洞鄰近的區域,環繞在EHT預計要觀測的目標四周的氣體是會發光的,所以觀測這個區域,EHT可以觀測到黑洞重力造成的形狀結構。
想要更了解黑洞嗎?快點選下面網址一同探索黑洞的奧秘吧
參考資料:泛科學、中央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