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上篇所提到的內容,化石仍然還有其餘的種類,而它們形成的方式當然也不盡相同,以下就是我們上篇尚未提到的內容:
(圖一)模鑄化石:
是古生物遺體留在岩層或圍岩中的印痕和復鑄物。當遺骸在岩層中,會受地下水的滲透作用而溶解流失,留下「空模」,而其它液態物質(例如:泥漿),會漸漸流入空模中,填充後固結於內,成為替代性的模型化石。
(圖二)生物痕跡化石(生痕化石):
是古代生物所遺留下來的生存活動痕跡。爬行、覓食或居住時留下的痕跡,經過了沙泥長時期掩埋或充填後形成為岩石化,因此生痕化石都保存在沉積岩中。生痕化石再經由科學家加以分析沉積物的關係,就可以推論當時生物的行為與環境狀態。例如:強勁的海流與波浪的作用會造成海床表層沈積層快速的沉積或侵蝕,迫使居住在表層沉積層中的生物向下或往上脫逃,生物逃跑時遺留的痕跡,即為生痕化石。常見的生痕化石,有足印、洞穴或糞便等。
(圖三)原物化石:
在寒冷或乾燥的氣候環境,有助於將原物化石長期的保存。例如:西伯利亞發現的長毛象,保存於冰原的永凍土中,從兩萬多年的冰河時期至今,仍能完好未腐壞。
-------------------------------------------------------------------------------------------------------------------------------------------------------
一般人常認為,煤炭受壓後會形成鑽石,但這種美麗的寶石其實來自於更深的地層。上述誤會皆與煤炭和鑽石的高碳含量有關。兩者的成分雖皆是碳元素,為同素異形體,但卻在不同地層中生成。 鑽石在距離地表約145公里深且攝氏1050度的地函中形成,高溫和來自地涵的巨大壓力讓碳生成鑽石。藉著火山噴發,地函中的鑽石便會被熔岩推至地表。
當海洋板塊撞擊大陸板塊時,會導致海洋板塊沒入大陸板塊之下, 形成隱沒帶,此處亦是鑽石的生成場所。在隱沒帶中,壓力和溫度都較低,因此鑽右的體積也較小。
那煤炭呢? 身為沉積岩的煤炭足由''天然物質(海洋生物或植物的遺骸)''沉積而成。煤炭形成的位置遠高於地函的所在,深度幾乎不超過3.2公里呢!
總而言之,鑽石自始至終都不可能是由煤炭變成的,因為它們形成的地層深度根本天差地遠,這是個迷思啊!
資料來源:2018年7月號 HOW IT WORKS 知識大圖解 中文版 NO.46
-------------------------------------------------------------------------------------------------------------------------------------------------------
現代人生活忙碌,使用過後的碗盤一般不會立刻清洗,一方面是惰性使然,另一方面覺得先泡一下水比較好洗。可是您知道嗎?根據研究,「髒碗泡水10小時,大腸桿菌增7萬倍」!!某研究團隊做了一個實驗—在裝水的碗中放入1~5克的米飯、菜、肉,並在常溫下放置10個小時。結果發現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及產氧莢膜梭菌等,其中前兩種在有氧、有糖分的情況下會快速增殖!可見髒碗真是細菌繁殖的天堂啊!某教授也指出→一般飯後餐具中有60~80個細菌,若是泡水放置超過10小時,水中細菌會增殖為2900萬個!增加超過48萬倍!這些菌就算用清潔劑或是烘碗乾燥也很難死絕,之後使用容易引發食物中毒。那麼到底該如何正確洗碗呢?首先「分類」及「順序」是關鍵→以油汙程度區分,先洗最油的;以生、熟食區分,先洗熟食碗。接著運用小撇步→用麵粉、檸檬皮或小蘇打去油。最後記得將碗筷放入消毒碗櫃消毒,或是讓太陽直射,利用紫外線消毒。想杜絕細菌的滋生便需要相對的勤勞及努力,完成以上的步驟吧!讓我們一同擁有健康的身體及衛生的環境!
資料來源:早安健康/東森新聞/中時電子報
-------------------------------------------------------------------------------------------------------------------------------------------------------
位在新北市金山區,仍然還有一部分的漁民使用傳統的「磺火捕魚法」,當年興盛的傳統產業,如今全台只剩下四艘的磺火船,磺火捕魚的原理就是使用『電火石』(碳化鈣)遇水產生乙炔(C₂H₂ )這種易燃性氣體,再以點火槍點燃產生強大火光 ,吸引趨光性強的青鱗魚不斷地躍出水面並用網子將其捕撈。
碳化鈣加水產生乙炔:CaC₂ + 2H₂O → Ca(OH)₂ + C₂H₂
<碳化鈣> 化學式:CaC₂ 俗稱:電石、電土
.性質:外觀呈綠色或灰黑色的粉末或塊狀固體,遇水時會立即發生激烈反應,生成乙炔,並放出熱量。
.製造方式:利用生石灰(氧化鈣)與碳混合後在電爐中加熱至約2000 °C反應CaO + 3C → CaC₂ + CO
※早年許多果農使用電石來催熟水果,但因容易引起爆炸意外故現今都改以採用食用酒精來催熟。
<乙炔> 化學式:C₂H₂ 俗稱:電石氣
.性質:在室溫下是一種無色、無臭、極易燃的氣體,而工業用乙炔由於含有硫化氫(H₂S)、磷化氫(PH₃)等雜質,會有一股大蒜的氣味。
※乙炔常應用於金屬的加熱及熱處理、金屬切割、焊接等。
※乙炔也是合成基本有機化合物的重要原料之一,其衍生物在合成塑料、纖維、橡膠、染料、香料、溶劑、粘合劑、表面活性劑以及有機導體和半導體......等都有廣泛的用途。
看完了有關『蹦火仔』的介紹,是不是對於這個世界僅有的台灣在地傳統文化有了更深的認識呢?而這樣獨有、特殊的文化絕對是我們應該要好好珍存的
照片來源:http://gygy.pixnet.net/…/42469789-%3C%E9%87%91%E5%B1%B1%E8%…
-------------------------------------------------------------------------------------------------------------------------------------------------------
大家生活中的許多活動都與天氣息息相關,而天氣與物理學的熱學又直接相關。
在炎熱的夏天,如果人們沒有空調,往往會在地面上灑些冷水,依靠水的蒸發降低周圍溫度,來達到涼爽效果。而在嚴寒冬天,人們可以通過喝熱水的方式保持身體的溫度,因為可以通過熱傳導效應使自己身體變暖和。再舉例,大人們通常使用的汽車也是用水進行散熱。在播種季節,為了使育苗不被凍壞往往會採取夜間灌水方式、白天放水方式,充分利用水的比熱容保證育苗的健康成長。
在我們生活中,人們常常會煮雞蛋補充營養,而在煮雞蛋的時候,如果急於剝雞蛋,難免會將雞蛋蛋白與雞蛋殼一起剝下。
———— 如何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
我們可以將雞蛋放入涼水,過一段時間後再撥雞蛋殼,這樣雞蛋可以蛋白就會自然分開,不會粘稠在一起。之所以出現這種現狀,其實與物體熱脹冷縮相關,當雞蛋加熱之後蛋白膨脹,會與蛋殼相連,而在放入冷水之後,蛋白冷縮與蛋殼分離,這樣撥出來的雞蛋效果更好。按照物理學知識,密度小的物質比密度大的物質更容易發生伸縮,而且幅度也較大。雞蛋殼是硬殼,而內部由蛋白和蛋黃組成,這兩種物質的伸縮往往不一樣。在溫度為任何變化時變化不明顯,一旦溫度急劇變化,蛋殼伸縮程度與蛋白伸縮程度就很可能不一致。將煮熟雞蛋放入冷水中會使蛋殼溫度降低產生收縮,而蛋白依舊處於原來溫度還沒有收縮,這時蛋殼將蛋白擠壓到蛋的空頭處。隨後又由於蛋白質溫度降低產生收縮,而此時蛋殼收縮已經完成,這就使蛋白與蛋殼可以完全脫離,從而在撥雞蛋時不會連殼帶肉一起剝上。
資料來源:每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