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羅素玫(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助理教授 )
摘要 : 此研究探討了印尼峇厘島客家族群在當地華人社會中的地位,並且透過人類學的方法,探討他們在印尼國族主義建構中所面臨的問題。內文指出,在印尼國族主義的背景下,客家人作為一個文化群體,與峇厘島上的其他華人社群(主要是福建閩南人)之間存在著一定的「他者」意識。為了凝聚自己的族群,客家人在峇厘島成立了「峇厘客家鄉親會」這個社團組織,並以方言群做為主要聯繫的少數單位,讓客家人在島上有一個情感交流和文化傳承的中心。文章還將「峇厘客家鄉親會」與其他以族裔身分為組成的社團組織和以海南人為核心的廟宇作比較,指出這些組織的興起和存在,反映出印尼華人在政治、經濟和文化等方面的變遷和調整。
其中還介紹了「峇厘客家鄉親會」的歷史和組織架構,以及他們所進行的社會公益活動和華文教育的傳承。峇厘島上的客家族群在經歷過移民適應和政治風潮的考驗之後,選擇了穩健的步伐,以社團為基礎,積極參與社會和文化活動,並且與印尼各地和世界客屬組織之間建立聯繫網絡。研究者認為,這些努力不僅有助於客家人在印尼社會中獲得更好的生存和發展空間,同時也是他們對自己文化傳統和身份的肯定和守護。
總體而言,這篇文章介紹了印尼峇厘島客家族群在當地華人社會中的地位和文化特徵,並且透過對「峇厘客家鄉親會」的探討,揭示了他們在印尼國族主義建構中所面臨的挑戰和反應。
本網站僅做資料匯整和集中,版權仍為原著所有
若本網站有侵權或資料勘誤,請傳送訊息到此信箱 : s910921@whsh.tc.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