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講座紀要
本系B62級系友林錚顗先生為紀念父親林貞楷先生致力社會公益、培育學人,特捐款成立「貞楷史學講座」,邀請國內外傑出史學家蒞臨本系講學,促進學術交流。本講座由前系主任楊肅献教授推動,於李文良教授系主任任內成立,為本系第一個永續性史學講座。第二屆(2024)「貞楷史學講座」邀請若林正丈教授為主講人,於10月16日發表專題演講,並在17日舉辦座談會。
演講的主題為「關於臺灣歷史中『議會政治之夢』的幾個問題」,主持人為本系周婉窈教授。若林正丈教授首先指出,臺灣史上的「議會政治之夢」在日本統治下誕生,旋即遭受挫折,到中華民國時期雖然「重生」,但也遭到戒嚴/戡亂體制的限制,最後才在20世紀後期終於實現。若林教授認為,此一過程看似斷裂,但透過脈絡化討論,則可見其演變經緯:「議會政治之夢」的誕生,涉及國家-社會關係與「地方菁英」角色的現代轉型;而這個理念之所以遭受挫折,則與當局拒絕讓臺灣人掌握政治賦權(political empowerment)機會的一貫態度有關。最後,若林教授則比較日本殖民帝國與中華民國在臺灣的差異與同型性,並主張經由國際關係史的途徑,脈絡化理解世界史上臺灣所佔的位置,顯示出臺灣在世界中的獨特個性。
座談會主題為「我的臺灣研究生涯二三事」,由本系陳翠蓮教授主持,並邀請前故宮博物院院長/前國史館館長吳密察、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吳叡人、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陳偉智等三位教授與談。若林教授回顧投入臺灣研究的三個階段,並指出自身的研究關懷呈現同心圓式的擴大,從臺灣近代知識分子如何反抗殖民體制出發,進一步探索威權體制民主轉型的政治社會學,再到與臺灣政治共同體層次相關的政治結構變動之歷史社會學,最後遠眺那些把臺灣當作邊陲的各個帝國的興衰。這一重層的圖景,也是他目前撰寫《臺灣研究序說》的關懷。
主持人和兩位與談人也在若林教授發言後,提出各自見解。吳密察教授以自己的方式,重新詮釋若林教授臺灣研究的生涯三階段。除了提供同輩學者的旁觀視角之外,也對若林教授現階段整理臺灣史研究領域的工作提出建議,希望他能做出研究生涯上漂亮的結尾。吳叡人教授則從殖民知識轉向區域研究的脈絡開始,提出若林教授在戰後日本左派知識份子中的獨特之處——注意到殖民地的主體性;並且以兩面向點出若林教授的貢獻,分別為從全球史角度做臺灣史的範例,以及同世代政治實踐面向的擴展。吳叡人教授點出若林教授以本格的日本政治史脈絡研究臺灣,是操作得相當好的實證史學;同時在現實面的民主運動發展中補充臺灣學術面向的缺失。陳偉智則回顧求學時代受到若林教授的啟發,並以1989年若林教授與吳密察教授對談的《臺灣對話錄》為線索,期許關於「臺灣」重要性的對話,可以永續進行。
座談會後半開放問答,在和與會者的意見交流中,教授們對臺灣研究方法論的問題進行進一步的討論。若林教授說明自身的臺灣研究希望呈現臺灣人以外的主體,如何理解臺灣;吳密察教授則期許臺灣的史學研究能夠多納入社會科學的取徑,以豐富討論視野;吳叡人教授則指出臺灣史學界目前已累積大量實證成果,但尚未進入後設反省階段。座談會最後,由陳翠蓮教授總結今日的討論課題,並宣布今年度的「貞楷史學講座」圓滿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