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展覽以「古今中外,雲交語合」為主題,通過學生豐富的創意與多元的跨領域實踐,實現創新與現代應用的完美結合。「雲交雨合」取意自古典詩詞中的典雅意象,隱喻相聚與重逢的美好。此次展出不僅延續了相聚之意,更強調語言作為文化交流的核心橋梁,在連結古今、融匯中外中所發揮的獨特作用。
本屆共計展出十一件作品,包括數位遊戲、視覺藝術、動畫影像與互動體驗。不僅標誌著學生四年學習成果,更展現了中語系教學的創新特色:打破學科界限,將文學與現代技術、視覺藝術乃至遊戲設計相結合,讓文學不再是靜態的閱讀文本,而成為可互動、可感知的多元體驗。這種跨領域的實踐方式,不僅拓展了學生的創意視野,也讓人文藝術教育在數位時代中煥發全新的活力,為未來中文系的發展樹立了別具一格的典範。
本屆畢業展主題「迂‧隅‧語‧遇」,利用國語四聲聲調,表現中語系四年學習經歷──從「迂」折的路途,走出框架的一「隅」,在大學期間遇見更美好的自己。因為遇見,所以有了更多的可能。也因為在大學吸收的各式各樣的課內外專業知識,最後,這些人生際遇、興趣的養分,都成為我們持續前行的動力。因為中「語」,更好的我們會在未來相「遇」。
此次共計展出十一件作品,包含飲食文化、亞洲傳統志怪奇譚、星宿與十二生肖、古箏樂器、現代文明病、臺灣特殊廟宇文化。我們用開闊的視野,環顧古典文化中神仙妖怪的夢幻與多支線遊戲關卡、手執郵票回望歷史、認識現代人類生活面臨的問題,透過精油或慢生活步調回到自己身上、聆聽我們習以為常的生肖與星空低聲訴說著故事。讓傳統與新媒體的跨界結合,生成更多元與具有創新視角的內容。
本屆畢業展以「羽集,語翼成」為主題,象徵從懵懵懂懂、充滿好奇的大一新鮮人,成長為即將前往下一站人生旅程的應屆畢業生。跳脫傳統紙本框架,結合現代科技,將文學創作數位化,一直是中語系致力追求的目標。歷屆畢業展真實呈現中語系學生四年的成長軌跡,與自我定位的追尋。在不斷推陳出新的科技世代裡,我們努力突破舊有的思維框架,運用數位化的方式呈現我們的作品,使其具豐富性及新鮮感。
此次參展的十二件作品,更加強調古典文化與現實生活的連結,橫跨多重領域,從人們的內心回憶、情感回望,到生活起居的飲食、服飾、禮俗、戲曲,再到科技發展帶來的虛擬貨幣、即將面對的職涯規劃,顯露出古學今用的深厚底蘊和跨域多元的視野。
本屆畢業展以「衷余•終語」為主題,意即「無論何時,身處何地,都能衷於本心」。一直以來,元智中語系都擁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古典文學與文化是我們引以為傲的資產,文字和書寫是我們展現自我的工具,將近四年的學習生涯,我們對中語的熱情始終如一。在即將到來的離別之際,藉由此次展出,傳達我們最終的話語!
此次共有十件參展作品,內容豐富多元,包括月老信仰、經典神話、色彩藝術、主題遊戲、戰爭文學、剪紙藝術、未來想像等。所有作品,承續以往數位與人文結合的方式,搭配別出心裁的實物體驗,希望能讓觀賞者深切感受作品的內涵,又能達到設計者與操作者良好互動。
我們在最好的時光相遇,共同度過人生最燦爛金黃的歲月,翹首未來,我們也殷殷企盼能不負所學,展翼翱翔。本屆畢業成果展,以「語你,不虛此行」為主題。敘寫中語系同學四年的成長軌跡,與自我定位的追尋。在不斷推陳出新的科技世代裡,我們努力突破舊有的思維框架,運用數位化的方式呈現我們的作品,使其具有豐富性及新鮮感。
此次展出作品共計十組,探索介紹遺落在新北市界內的青花瓷興衰史、馬來西亞十二個州屬間特有的城市風貌和文化生態、1920-1950年代戀愛系作家的文學對話、穿越古今的時光品茗旅行、以藏書仙山―楚酉山為創意發想所設計的互動遊戲……各樣主題文學藝術雜述,除了傳達文學本身的浪漫情懷,更希望描繪出屬於自己的浪漫藍圖。
中國語文典雅凝煉,婉約含蓄,具有無限生命力與創生力。本年度展出的主題,在於將古今各種文學作品,結合當代思潮的想像延伸,運用數位技術,重新建構古典與當代的視域融合,這就是「語至今時」的魅力之所在。
此次展出作品共計十四組,主要以數位影像、數位及實體遊戲、實體體驗等元素綜合性呈現,綻放異彩。傳統和現代絕非相互對立的兩個面向,我們希望為傳統文化的永續流傳盡一份心力,同時也關注當前衍生的議題與價值。使我們在現今社會當中,能夠與時俱進,掌握日新月異的人文發展脈動。
在不斷推陳出新的科技世代裡,中語系打破傳統思維的2D文本,運用數位化的方式呈現我們的作品,其中透過VR、電子書和影片等等,使其具豐富性及新鮮感,也為文字增添了新氣象。此次展出作品共計十五組,探索介紹文豪、木藝、風俗與自然,發掘自我態度、孤獨、顏色,遊戲故事傳說、漢文化、經典,各樣組題文學藝術「雜述」,表現著角度不同自然觀點不同,這是我們創作的本質,更是文學的可愛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