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動主旨:
人類的生存及文化起源皆與河流密不可分不開的!不過正因為河流與民眾的生活息息相關、相當貼切,然而隨著社會變遷、經濟發展的關係,台灣水環境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浩劫,生活、農業與工業的廢水直接排入城鄉各個河川之內,而當何水汙黑、惡臭之後,並不是進行水質改善,而是採取視而不見的河川加蓋,所以當河流變成了水溝、再變成城市的停車場或美食廣場時,河川與人的關聯就中斷、消失與陌生,最後大家對於河川就開始失憶!
而隨著民眾環保意識高漲,近年來中央與地方政府開始關注及重視河川安全及親水景觀設施,河流又再度回到市民的生活中,並且透過親水景觀設計的方式,沿河的在美化背後,一旦缺乏保育思維,失去生態的人工水泥河岸,只有粉飾化河圳易容術,看得見美麗現代化都市隨著經濟的發達軌跡,卻因人口集中、排水路與下水道不完善等因素,或是土地開發侵入河道與集水區過度開發,而造成與水爭地情形窘境及問題。尤其是當人口與產業 的迅速成長與集中,使得用水需求量大增,排放污水量增加,造成河川污染(經濟部水利署,2005)。所以近年來,都會型河川的整治逐漸受到重視,尤其是伴隨著河川流域開發,加上氣候變遷的氣候問題,都市河川之水災害越明顯且激烈化;由最大的大都市圈如台北市、基隆市之淡水河系、中部的台中市及南部的高雄縣鳳山溪,均可看到,由此可見都市型河川整治 之重要性及迫切性。葉欣誠(2006)指出所謂河川整治概指河川受到人為的汙染與濫用後,希望藉由人為的力量,透過規畫管理與工程科技,使其恢復自然的生態,進而能與人們生活的場域及社區相互結合、共生共榮。
而在國外亦有許多河川整治成功案例,像是日本的多摩川、源兵衛川,南韓首爾清溪川等都是典型河川整治的案例。尤其南韓首爾清溪川更曾引起國內一 陣熱烈討論,縣市首長單位爭相參訪,希望藉此加以學習仿效,而本團隊亦於2016年、與全國社大促進會合作,共同邀請了日本多摩川及源兵衛川的相關專家蒞臨雲林,分享其河川治理經驗,期盼藉由他山之石經驗,引動在地民眾、社群及公部門主管機關共同關心、規劃及維護雲林縣的水環境及河川治理事宜。此外,更希望公私部門能夠深度了解及認識河川流與的生態環境及豐沛的人文歷史,尤其是每一條河流因其自身條件與流經環境不同而有不同屬性, 從河川不同之人文及自然屬性之不同,界定其環境特質並進行環境分類,以為分析發展潛力及研擬發展方向之依據;而非僅只是單純河岸建設的「工程」思維行事,而斗六雲林溪開蓋的議題已是全斗六市民眾相當關心且期盼的公共事務,除了外部的河川工程施作之外,我們更關心「水質的改善」、「親水環境營造」與「民眾參與」這三大目標,更是任何都會型河川整治的共同目標。
二、指導單位:雲林縣政府教育處、教育部
三、主辦單位:雲林縣山線社區大學(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四、協辦單位:雲林縣平原社區大學、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創新技術研發中心、雲林縣田野文化協會、教師研習中心、八屋行啟- 青年合作社、台灣藝術發展協會、籽公園。
五、參與對象:雲林縣及全國社大之講師與學員、環保團體及一般民眾
◆場次1「與雲林溪有約!」河川治理工程與文化景觀規劃之公民論壇!
活動日期:2018/1/12 (五)、下午14:00-17:00
活動地點:雲林縣斗六市籽公園
報名網址:https://goo.gl/forms/4qEqzhYwWTIQzH523
◆場次2「與雲林溪有約!」河川治理工程與文化景觀規劃之公民論壇 PART.2!
活動日期:2018/2/9 (五)、下午14:00-17:00
活動地點:斗六國有財產局會議室
◆場次3「與雲林溪有約!」河川治理工程與文化景觀規劃之公民論壇 PART.3!
活動日期:2018/4/28 (六) 、下午14:00-17:00
活動地點:斗六兒童仔公園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