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吃健保?你所不知的秘密 推薦序
台灣全民健保自1995年開辦至今已走過26個年頭,若要細數影響我們日常生活最為深遠的公共政策,全民健保絕對是能夠印入每位升斗小民心中的重要政策之一;而若要說甚麼是讓全台灣人民最滿意的公共政策,全民健保也絕對算得上是數一數二高滿意度的公共政策。對於這麼一個足以為我們大部分民眾所自豪的政策,為何還不時會看到各種各樣的爭議浮上新聞版面,成為政論節目議論的對象?這本書或許可以幫助你從經濟學的角度,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來理解這些問題的核心是什麼。唯有釐清問題的本質,才是解決問題的開始。
記得在哈佛大學訪問時,David Cutler教授曾在一門健康照護經濟相關的通識課堂上說:「在討論健保議題時,所面臨的情況常是當你解決了A問題時,另一個B問題就會隨之出現。」因此,經濟學在討論公共議題時,大部分時候是需要在公平與效率之間作出某種取捨,最後得到一個最適的政策解。若以2020年最具爭議的醫材價格管制議題來看,這樣的政策若要完整分析,其實是會牽涉到如逆向選擇以及產業創新誘因等經濟學概念。執政者在考量民眾權益時,若能更深入理解政策背後完整的運作機制,或許可以幫助執政者在未來健保相關政策溝通上進行得更為順暢。
本書作者作為經濟學教授,長年研究健康照護議題,研究成果曾經在相關經濟學領域的著名期刊,如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 Health Economics,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 Health Economics Policy and Law等發表十數篇文章,也編纂英文專書與撰寫中英文教科書,並曾任職於中研院經濟所、美國杜克大學全球健康研究所與英國諾丁漢大學經濟學院。若細讀作者在學術期刊所發表之文章,可以發覺作者非常善於以流暢洗鍊的文字述說一個個有關健康照護的經濟學故事,並以獨到的眼光解讀數字與圖表。這樣的寫作風格也展現在這本書的敘事結構中,作者在論述的每一個問題時,都能夠以清晰的邏輯思維,由淺入深娓娓道來每個健保問題的來龍去脈。
從事過健保相關學術研究的工作者或許會體會到,若要寫出一篇具創意的論文,通常須要先花功夫通盤認識與理解現象後,才能精準地提出這個現象背後的核心問題。然而,光是要先了解醫療體制實際運作情形與遇到的問題,就需要耗費許多時間。這本書可說是作者長期研究各國健保制度後所寫下的心得,並以淺顯易懂的語言與穿插日常生活故事的方式,幫助大家理解台灣目前健保所面臨的各種困境,也節省了大家認識相關問題的時間。
本書的主題可說是從圍繞著健保費用這個主題來展開,並彙整出10個常佔據新聞版面的議題,如健保費率調漲、血汗醫護、或醫院是賺錢還是在救人等。然後從日常生活敘事到學術論文研究,逐漸聚焦到所要討論的現象,幫助我們以系統性架構的方式,來理解為何會有這些問題發生,以及可以有甚麼樣的方向來思考解決之道。除此之外,作者也從彙整各國健保制度的過程中吸取經驗,梳理出台灣健保制度未來可以參考的改革方向。特別的是不同於過往管窺式的政策建議,書中點出在思考醫療體制問題時,應可將健康部門鑲嵌進經濟體系架構,以一個宏觀的角度與整體經濟發展的高度來看待健保議題,這或許是只有經過嚴謹經濟學訓練並長期沉浸在健保議題的研究者才會提出的獨到見解。不管您對健保是大通、略通或不通,本書都值得正在或未來將使用健保的你我,花點時間了解其中的「眉角」,成為對健保議題的明白人。各位讀者何不妨從現在就開始來一趟健保之旅呢!
2021.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