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家科技媒体对我进行了一次书面访谈,探讨了我在 AI 工具选择、成本效益、使用场景及其影响等方面的思考。以下是访谈的详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目前同时使用多款 AI 工具,以下是其中几款的核心功能和用途:
ChatGPT Plus:主要用于信息搜索、文稿编辑润色、翻译和编程。内置的 DALL・E 3 模型还能帮助我创作博客和视频封面。
Midjourney:在绘图细节上表现尤为出色,为我的创意提供了更多灵活性。
Perplexity:主要用于资料的搜集、汇总和综合分析,补充了 ChatGPT 在长文本处理和代码解释方面的不足。
TypingMind(基于 GPT-4):通过 SetApp 提供的这款工具,我能够更安全地处理敏感信息,同时支持图像识别和安全的 API 调用。
MurmurType:作为 SetApp 的一部分,提供了便捷的语音转录服务,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
我每月在 AI 工具上的支出约为几十美元,具体如下:
ChatGPT Plus:每月 20 美元
Midjourney:最低套餐约 10 美元
Perplexity:通过优惠获得折后价格,约每月 10 美元
SetApp:最初每个月支付 10 美元,包含了 10 美元的 AI 调用额度和大量其他软件订阅。然而,随着 AI 专业套餐的引入,我的月支出增加了 10 美元。
尽管这些工具的费用不低,但它们在文章、视频制作、校对、翻译和信息整理等方面带来的价值,让我觉得每一分钱都花得值。尤其是 Perplexity 在信息搜索上的高效表现,让我从依赖 Google 搜索转向了它。
在选择 AI 工具时,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
功能:工具是否能满足我的核心需求。
定价模式:价格是否合理,是否有优惠或套餐选择。
生态:是否与其他工具或服务兼容,是否易于集成到我的工作流程中。
附加服务:是否提供额外的功能或服务,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
通过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我能够挑选出最适合我的 AI 工具,从而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