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abling Village 由新加坡協助身障者自立局(SG Enable,簡稱新協立)設立,是新加坡加強身障服務總藍圖(Enabling Masterplan)政策下的一環,希望為身障者打造一站式的社區服務中心。新協立接手市中心 Lengkok Bahru 一處佔地 3 萬平方公尺、過去為民間非營利組織所經營的職訓中心,投入新幣 2500 萬(大約新台幣 5 億元)加以整修(6 成費用由政府負擔、3 成由企業等社會各界贊助),於 2015 年正式啟用並對外開放。
Enabling Village 的首要目標是協助身障者自力更生,從安排多樣化職業培訓課程(如餐飲、家務、藝術)、協助身障者評估求職能力、到幫他們配對適合的就業機會等,中心的上下游整合性服務,期望發揮、放大身障者長期被忽視或隱藏的天賦。(同場加映:沒有天生「弱勢」的族群,只有各自不同的天賦)
園區中有一塊區域是由新加坡自閉症資源中心(Autism Resource Centre)所經營的就業與培訓中心(Employability & Employment Centre),邀請社會企業做為合作夥伴(Job Site Partner),提供自閉症者能發揮才能的就業機會。響應的企業夥伴相當多元,產業涵蓋資料建檔、藝術創作、首飾設計等。
除了職業培訓的區塊,此中心園區也涵蓋商店、餐廳、藝廊、健身房、托兒所等設施,且對一般大眾開放,希望符合身障者的生活需求、更成為其融入社會的中介角色。
踏進 Enabling Village,映入眼簾的是一大片綠意盎然的樹林、魚群悠游的生態池等,此番景緻出自新加坡建築事務所 WOHA 之手,WOHA 以民間贊助者角色,發揮具現代感且能適應地域及環境變化的建築專業,也讓眾多微小資源盡可能被循環運用——園區內的咖啡廳由再生紙箱砌成、花盆則是回收油桶改作等,在這座花園城市中展現另一個環保建築典範。
此外,WOHA 導入許多機制如無障礙坡道與電梯、觸覺地板指示器、助聽裝置、視障標誌等,來串聯社區中心內的不同空間。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園區內有一台能偵測訪客眼睛位置而自動升降高度的語音導覽機,讓坐輪椅的訪客無須找客服人員協助,即可自行使用導覽機、按照自己的喜好速度認識園區。如此體貼、細膩的暖心設計,讓 WOHA 得到新加坡建築協會頒發的特別設計獎殊榮。
也有許多國內外社區中心紛紛前來取經,向他們請益該如何導入這樣便民且通用的設計。新協立希望將園區作為一個實驗基地,致力推動「適合每個人、每個人都能擁有(Something for Eneryone, Everyone for Something)」的服務模式,他們樂於將此經驗分享給更多人,並持續探索將此模式複製到其他地方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