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文院生的我們該如何跨領域?
你是否察覺人文與天文間存著緊密的關係?
想改變世界,卻發現自己對世界的理解嚴重不足?
以SDGs的內容為架構,跨領域的思維為核心,並邀請校內外學者,以及業界人士來客座,分享其專門的研究領域和經驗,以促進我們在跨領域溝通上的學習,更引領我們跳脫對於人文學科的刻板框架,重新思考如何面對多變的未來。
點連結以了解更多:http://ipla.ncu.edu.tw/zh_tw/Links1/Page2
Some people feel the rain,
while others just get wet.
半年前選擇成為文院學士班的黃埔一期,坦白說系上的一切種種,不論是制度、課程設計與規劃,皆仍在實驗階段,依然尚未成熟,更遑論本課程了。
我其實很享受這樣一同成長的感覺!
嘗試新的筆記方法,接觸我不熟悉的摘要寫作,第一次做正式的講者接待,以及你們現正瀏覽的網頁也是我的首個作品,而我也確實享受著這些挑戰帶給我那裡裡外外的刺激。
然而既然是實驗,難免會與期望有些落差。如在本課程中,幾乎每堂課都邀請來自不同領域的講者,以闡述關於其專業的相異主題,此舉雖使課程更加豐富與專業,但也造就講座內容的掌控不易,較難以切合原本課程規劃上的要求。
不過這完全無礙我的學習!
因為當你對生活充滿好奇,就會發現整個世界都是你的教室,所遇的人事物皆可成為你的老師。
師父領進門,學習果然還是在個人啊。
共勉之。
Hey有緣人們!
我很高興能藉此網站在偌大的世界裡與你們產生連結。
一直覺得自己非常幸運,生於一個有努力多少就會有收穫的環境,並擁有充足的資源去體驗和探索這世界,也總能遇上許多關照我、幫助我的人。
「好命的孩子要多做一點」。
這句話深深影響了我,
也是這網站最想傳達給大家的信念。
一起期待未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