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師加油站

爸媽必知5招,讓孩子第一天上幼兒園開心不哭鬧!

2015年08月21日 資料來源:BabyHome編輯

文:韋冠宇 諮詢:王意中 臨床心理師

在台灣,多數的孩子在三或四歲時,就會被爸媽送去幼兒園,開始人生中第一次的校園教育。此時部分孩子還有分離焦慮的情形,才幾分鐘沒看到爸媽就哭鬧不止,讓幼兒園的師長費盡心力安撫,情緒才得以稍微緩和。這種狀況可能會維持好幾天,甚至幾個星期才有可能改善。

孩子在陌生的環境生活,難免會感到不安,爸媽接下來的反應就非常重要了;切忌語帶威脅強迫孩子,說出「不乖就不帶你回家了!」、「再哭就要打屁股喔!」之類的話。有些爸媽則會認為讓孩子哭一哭沒關係,過陣子習慣就不會哭了,然而這可能會使孩子更沒安全感,在幼兒園一整天只期待著放學,回家之後就非常黏爸媽;也因為隔天又要面對打從心裡排斥的幼兒園,晚上也會睡不好。

建議可以和孩子約定,放學的時候就會來接他回家,並講定詳細的時間,重點是一定要確實遵守承諾,而且道別之後就不要再依依不捨,微笑離開;這樣有助於建立親子間的信任感,降低孩子面對新環境時的不安。除此之外,在孩子去上幼兒園之前,也有五個簡單的小撇步可以讓孩子第一天上幼兒園不會大哭大鬧,爸媽不妨試試喔~

1. 提前讓孩子熟悉幼兒園環境

一旦確定要就讀的幼兒園,在開學前可先和校方講好,找幾天帶孩子去參觀、玩遊樂設施或是在教室看故事書,很自然地告訴他們以後會在這邊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還有老師說故事,讓他們對將來的幼兒園生活充滿期待。

2. 讓孩子帶喜歡的東西

有的孩子會隨身帶著喜歡的東西,像是玩具、絨毛娃娃或是小毯子之類的,這些東西是他們安全感的來源之一,爸媽可試著和幼兒園老師溝通,在不影響其他同學以及學習狀況時,帶他們喜歡的東西上學,有助於穩定孩子的情緒。

3. 安排熟識的孩子一起上課

可與鄰居或住在鄰近地區的朋友了解,是不是有小朋友也在同一學年度上幼兒園,若有的話可以討論一下,先讓他們玩在一起,之後就讀同一所幼兒園,甚至和老師溝通,安排他們坐在一起。孩子有伴在旁邊,對陌生環境較不會感到恐懼及不安。

4. 以遊戲或故事讓孩子想像幼兒園的有趣

爸媽可以在家裡和孩子玩角色扮演的遊戲,想像「幼兒園是孩子的遊樂天堂」之類的劇情和孩子一起玩;或是講以幼兒園為主題的有趣故事給孩子聽,都能增加孩子對幼兒園生活的期待,希望可以快點開始上學。

5. 培養規律作息及生活自理能力

幫助孩子培養早睡早起、固定時間用餐的規律作息,讓孩子在白天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可減少校園生活的不適;具備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像是自己吃飯、入睡,想大小便時會表達要去廁所,也能讓孩子更能快速融入幼兒園生活。

5大常見幼兒飲食問題

幼兒自小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保持均衡飲食,能攝取足夠的營養,有助健康成長;不過,有些幼兒的飲食習慣,令家長摸不着頭腦,不知如何處理。以下輯錄自衞生署「幼營喜動校園計劃」網站中幼兒常見的飲食問題及正確處理方法。各位家長是否有所共鳴?

問題1:幼兒不喜歡吃蔬菜?可以用水果代替?

答:蔬菜和水果含有不同的營養素,所以幼兒要適量進食以保持均衡飲食。根據衞生署的建議,幼兒每天宜進食最少一份水果,例如2個細奇異果、1個中型橙或蘋果、半隻香蕉等。雖然水果的熱量較低,但含有果糖,如進食過量,會令幼兒攝取過多熱量和糖分,有機會引致肥胖及影響進食正餐的食慾。如幼兒不喜歡某一、兩種蔬菜,家長可選擇其他不同顏色、形狀、味道的蔬菜代替。家長可以選擇顏色鮮艷、味道較甜及口感較爽脆的蔬菜,例如以番茄和甜椒入饌,以吸引幼兒進食的興趣和食慾。另外,家長可與孩子一起製作食物和選擇食材,以增加他們進食各種蔬菜的興趣,以及接受不同食物的味道。

問題2:幼兒不喜歡喝水,怎麼辦?

答:清水淡而無味,幼兒不喜歡喝水也不足為奇。家長宜每天為幼兒提供多次少量的清水,讓他們慢慢適應定時喝水的模式;再配上蔬菜、水果、牛奶、湯水等,均可令幼兒攝取所需水分及有解渴作用,家長無須過分擔心。

問題3:幼兒只喜歡吃零食,不吃其他食物,應怎樣處理?

答:零食一般是高脂肪、高鈉、高糖及含較少重要營養素的加工食品或飲品。由於零食顏色和味道吸引,所以很多幼兒都喜歡進食,甚至當正餐。家長要加以節制,但不宜過分限制幼兒吃零食,以免適得其反。首先,家長要以身作則,少吃零食,成為幼兒的良好學習榜樣。之後,家長可慢慢減少幼兒吃零食的次數和分量,例如每星期只於茶點時間供應兩至三次零食,讓幼兒明白零食只可淺嚐的原則;家長注意切勿以零食作獎勵或在幼兒心情欠佳時作為安撫他們的食物;在兩次正餐之間安排茶點時間,以較健康的食物取代零食,例如水果、麪包、無添加糖或低糖的豆腐花、低脂原味牛奶和低脂純味乳酪等;同時亦避免在家中放置過多零食。

問題4:幼兒吃得很少,該怎麼辦?

答:幼兒的胃部較小,每餐不會進食很多食物,食量亦會與當日的活動量而有所改變,在正常情況下,幼兒吃飽了便不會再吃。幼兒吃得少,可能由於患病或身體不適而令食慾下降,以及由於太飽或抗拒未曾吃過的食物。家長應留意進食時間是否恰當、避免安排幼兒在剛睡醒、玩耍或太疲倦時用膳。另外,幼兒進食要定時及遵守「少食多餐」的模式,例如正餐之間應相隔46小時、茶點則與正餐相隔最少1.52小時,同時避免進食高脂、高糖的零食及含添加糖分的飲品,以免影響進食正餐的食慾。

問題5:為什麼幼兒進食晚飯後仍有餓意?

答:如幼兒進食晚飯後仍有餓意,可能是由於他們在日間有較多體能活動,消耗較多熱量,以致晚餐的分量不足以果腹。家長可額外添加穀物類和蔬菜類食物,以補充他們所需熱量,但不宜提供額外的肉、魚、蛋及代替品的食物,因為這些食物的脂肪和熱量較高,若進食過量,有機會增加幼兒肥胖的風險;另外,肉類、蛋類等食物較難提供飽肚感,較難幫助幼兒學習「飽要停」的良好飲食習慣。

以上資料由「幼營喜動校園計劃」網站提供

詳情可參考衞生署「幼營喜動校園計劃」網址: http://bit.ly/3vb5vzI

© 2021 Healthy Seed Limited


培養孩子良好的用餐習慣

「吃飽沒?」這是以前農業社會中常聽到的見面問候語,可見能三餐溫飽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不吃飯」、「挑食」卻成了這一代家長們之間討論的話題,和上述的問候語成了強烈的對比。筆者在幼兒園工作服務,每每在解說完學校課程閒聊中,家長都會說:「課程我沒有什麼疑問,但我家孩子對於吃飯及吃飯的規矩卻令我很困擾,有時一頓飯吃上一、兩個鐘頭,邊吃邊玩;真不知該如何是好……有時是讓孩子邊吃飯、邊看電視,一頓飯吃下來不知道自己吃了哪些食物。」

筆者也曾於美食街用餐席間,看到一位阿嬤在人來人往的美食街追著孫子餵飯,真替她捏一把冷汗。於此,吃飯都已是一件困擾的事,更遑論教導孩子用餐的禮儀。當下讓筆者覺得這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教養問題,如何讓我們的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用餐習慣乃是當務之急。

良好的用餐習慣其實可以是很自然的養成,只要我們每天花一些時間把禮貌的行為延伸到餐桌上,小孩子的天真可以使用餐的氣氛變得溫馨且充滿歡笑。所以,培養他們和我們一起愉快的用餐,是爸媽應該做而且要優先去培養的。

從小開始培養

良好的用餐習慣應從小開始培養。您可以告訴孩子現在要吃飯了,請他先洗手、穿上圍兜、坐在為他準備的位置上開始用餐。在用餐的同時,爸媽可以輕聲的告訴孩子今天用餐的食物是什麼?營造一個愉快的用餐環境。這些習慣及基本的禮儀都可以延伸到他可以上餐桌和大人一起用餐。

如何做?

家中每位成員都有固定位置:家中應營造一個長幼有序的用餐習慣,每位成員應有固定的位置,如此,可以養成孩子基本的用餐習慣。若家中有長輩同住,也請長輩配合實施。

全家一起用餐:全家人一起用餐,可以增進親子間的感情,更是培養用餐禮儀的最佳時機。

避免飯前提供零食:有些媽媽在孩子下課後、晚餐前,怕孩子肚子餓,因此先讓孩子吃些零食果腹,如此一來到了晚餐時間,孩子不餓、不想吃晚餐,在餐桌前又坐不住而影響到吃飯的氣氛,造成親子間的不悅。

建立吃飯的家規:吃飯前要洗手、請長輩先就坐、吃飯不敲打餐具、吃飯時雙腳坐定不翹起、吃完飯才可以離開坐位、嘴巴有食物時不說話、玩具不帶上餐桌,吃完飯要離開坐位時說:「我吃飽了,大家請慢用,我先離開!」每次吃飯時都先跟孩子重複一次,在孩子沒做到時則輕聲提醒。

以身作則:爸媽是孩子第一個導師,爸媽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對象,因此您希望您家孩子的用餐習慣能夠得體,那麼身為爸媽的您就要以身作則。例如:希望孩子不要邊吃飯、邊看電視,爸媽就要營造一個用餐時間不開電視、讓孩子能專心用餐的環境。

讓孩子參與用餐準備工作:做家事對孩子是一件很重要的工作,會讓孩子對家庭有責任感及參與感,例如:排筷子、排碗等工作,他會很高興認為自己是有能力的人,如果用餐時家人能給予稱讚來增強他的行為,相信他會更樂於遵守用餐規定的。

預告吃飯時間:當孩子正享樂在遊戲或閱讀中,如果爸媽要孩子馬上來吃飯則可能會有不良的情緒反應,所以爸媽可以預告吃飯的時間,並給他緩衝的時間將玩具、書本收好,如此孩子較不會有很大的情緒。

讓孩子學習控制用餐時間:爸媽可以告知孩子吃飯的時間預計多久會完成,讓孩子學會控制吃飯的時間。

培養孩子良好的用餐習慣不是一蹴可幾的,要從日常生活中慢慢累積養成,且盡量不要給孩子壓力。記得小時候和爸媽一起用餐時,包括吃飯的姿勢、拿筷子的方式,甚至如何夾菜都逃不過爸媽的眼睛,稍一不慎就會被罵,造成吃飯時的壓力很大。所以,建議爸媽要以輕鬆的態度來看待孩子在吃飯時的種種狀況,此時,不但可以讓自己心平氣和,也讓孩子學會更注意自己的生理時鐘。當他肚子真的餓了,反而就會願意乖乖用餐的!因為,我們不是要強迫孩子吃飯,而是要想辦法讓他、等他產生想吃東西的欲望!以合理成熟的態度來要求孩子,增強他有吃東西的欲望,再加上爸媽的耐心陪伴引導,則可以教出人人稱讚有教養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