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聲音與影像的方式,喚起台東在地人對自身土地的記憶和認同感,吸引外地人到這裡慢生活,我們實際走訪台東街景,利用聲音與影像對記憶的影響,讓過去的回憶和現在發生的交織融合,另外,為了讓畫面富有復古、舊時感,我們運用底片拍攝以及套用底片濾鏡的方式營造整體氛圍,使觀看者能夠更投入情境 ,帶大家用回憶創造出新的記憶。
對應影片內容將主視覺分為四類– 聲音,用紫色帶出聲音的神秘、海,從實際拍攝的海景照中吸取主色調、山,以林為本,主色使用草木調、人,以紅代表溫暖人情味,綠代表照護關愛,呈現台東對各個民族的包容性。
實際走訪台東街景及知名地標、景點等進行影像拍攝及錄製。
實際到成功漁市場觀看漁獲拍賣過程。
透過池上稻穗節,這些將自然作為舞台的演出活動,能看出人與自然密不可分的生活型態。
到訪製作藍染的工作坊–「沐藍池上」,親手染出屬於自己的藍染布。了解到藍染所使用的植物以及染製過程應有的心境。
影片最後以台東最為代表性,也是台東人日常一部分的鐵花村,作為影片開場和結尾 。
影片主題分別為「海、山、人」。
「海」做為整部影片的開頭,海洋的藍代表著生命與孕育之母 ,呈現出靠海的台東,白天到夜晚景色的變化。
「山」,內容主要想表達台東的山除了稻田,還有多樣化的自然生態,並觀察大自然的樣貌,以此發覺台東山脈的美。
「人」,展現台東多元的族群文化,包括—錄製原住民歌唱傳統歌謠、體驗製作客家傳統藍染,記錄下我們記憶中台東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