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管束管細胞說明:
木質部由導管(Vessel elements)、管胞(Tracheids )、木射線、薄壁組織和木纖維構成,木質部在植物中出現的早晚可再分為初生木質部(Primary xylem)和次生木質部(Secondary xylem),初生木質部來自於原形成層(Procambium),根據分化的早晚,初生木質部又可分為較早出現且具有分化與伸長傾向的原生木質部(Protoxylem)和較晚出現也較大的後生木質部(Metaxylem);之後再由維管形成層產生次生木質部,逐年產生的次生木質部形成了植物的生長輪(Growth ring)紋路。
輸送水分與礦物質的導管與管胞,兩者可合稱為管細胞(Tracheary elements ),導管細胞與管胞細胞胞壁都會在初生細胞壁(Primary wall)的基礎下增生次生細胞壁(Secondary wall),以木質增厚(thickening)方式增加細胞壁強度,但會保留部分地方不增厚而出現紋孔,紋孔中的膜具有高度滲透性,水分可以通過紋孔橫向流動。外觀上初生細胞壁透明度較高,增厚的次生細胞壁較不透明,因而產生明顯的紋路。
從演化的角度看,導管是由原始的管胞發展出來的。但已不像管胞那樣好的支撐功能了 。導管細胞與管胞細胞在外觀上有許多差異,而木質增厚的紋孔則都具有環形、螺旋型、階梯形、網狀、凹坑等類型,分別稱為環紋(Annular)、螺紋 (Spiral)、階梯紋(Scalariform)、網紋( Reticulate )、孔紋 ( Pitted),每一種又各自有不同形態,這些增厚方式的演化先後順序是環紋→螺紋→梯紋→網紋→對生孔紋→互生孔紋這些順序。
導管與管胞不易由紋路區別,管胞在外觀上大多比較細長、末端較尖,並具有圓形的孔紋,主要出現在木本植物;導管加厚的細胞壁較薄,需要進一步確認細胞相接處有無穿孔板,導管才有穿孔板,在木本植物與草本植物中都可發現。以下為這些紋路的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