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會議論文
1.郭東雄、陳淑美,2017〈排灣族生態環境適應之計畫:以tjuvecekadan(老七佳部落)為例〉《實踐博雅學報》第25期,頁75-100,實踐大學出版。
2.郭東雄,2017〈排灣族老七佳部落(tjuvecekadan)石板屋文化觀光之計畫〉《社區永續觀光計畫》第二卷第一期,頁33-48,社區永續觀光發展學會出版。
3.郭東雄,2016〈探究臺灣原住民族方志中的主體性〉《民族學界》第38期,頁49-92,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出版。
4.郭東雄、陳淑美,2015〈臺灣paiwan族傳統文化空間於土地根著〉《台灣原住民族計畫學報》第5卷第2期,原住民族教授學會出版。
5.郭東雄,2017〈屏東paiwan(排灣族)人地神靈信仰關係初探〉《2015走尋屏東土地公信仰文化論文集》頁7-32,屏東縣政府出版。
研討會論文
1.Tung-Hsiung Kuo (2018) Symposium of Indigenous Knowledge & Quality of Education: Reaching UNESCO SDGs and Education 2030. Science,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digenous Education.
2.Tung-Hsiung Kuo and Shu-Mei Chen(2013), STUDY OF THE PAIWAN PEOPLES’ ADAPTATION T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2013 IGU Kyoto Conference Themed Panel Discussion Indigenous Traditional Knowledge, Tribal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 Taiwan Experience.
3.郭東雄,2018〈臺灣原住民族體育文化資產保存〉2018第四屆海峽兩岸體育運動史學術研討會,中國陝西師範大學。
4.郭東雄,2017〈臺灣paiwan(排灣族)體育文化發展之計畫〉2017東北亞體育運動史學會研討會,中國浙江師範大學。
5.郭東雄,2016〈臺灣原住民族參與體育之計畫〉2016海峽兩岸畲族體育文化研討會,廈門集美大學誠毅學院。
6.郭東雄,2015〈屏東paiwan(排灣族)人地神靈信仰關係初探〉2015屏東土地公信仰文化學術研討會:屏東大學中文系。
7.郭東雄,2015〈探究臺灣原住民族方志中的主體性〉臺灣原住民族地區方志編修成果與問題研討會,中研院臺灣史計畫所。
8.陳淑美、台邦.撒沙勒、鄭春發、郭東雄,2015〈屏東縣原住民運動觀光資源空間性之計畫〉,2015年中國地理學會年會暨地理學術研討會。臺灣師範大學。
9.郭東雄、陳淑美,2014〈臺灣原住民族傳統射箭運動之計畫〉,2014年海峽兩岸體育史國際研討會。中國四川成都體育學院。
10.郭東雄、陳淑美,2014〈根著與土地:〉,第五屆原住民族傳統習慣規範與國家法制研討會。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專書
1. 郭東雄,2021〈以原住民族文化檢視科學教育中學生學習及教師參與〉《原住民科學教育計畫十年回顧專刊》,國立台東大學原住民族教育及社會發展,183-204。
2. 郭東雄,2021〈全國原住民動會的催生者曾華德(集福祿萬tjivuluwan)〉《台灣百年體育人物誌第十六集》,臺灣身體文化學會,322-337。
3. 郭東雄,2021〈屏東縣原住民身體文化資產保存之計畫〉《地方理論與社會人文對話》,春暉出版社,149-184。
4. 郭東雄,2019〈打造屏東霧台魯凱族長跑故鄉-杜傳〉《臺灣百年體育人物誌.第十四輯》,臺灣身體文化學會,228-247。
5. 郭東雄,2018〈變遷中的屏東原住民社會〉《屏東學概論》,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41-70。
6. 郭東雄,2017〈權力空間變遷下的在地參與:以七佳部落(tjuvecekadan)為例〉《邁向屏東學》,開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45-266。
7. 郭東雄,2017〈禹招補:魯凱族傳統石板屋建築技術〉《一心一藝:巨匠的技與美7》,文化部文化資產局,94-105。
8. 郭東雄,2017〈甘阿番:排灣族傳統石板屋建築技術〉《一心一藝:巨匠的技與美7》,文化部文化資產局,104-113。
9. 郭東雄,2016〈杜蘭胞:排灣族傳統石板屋建造技術〉《一心一藝:巨匠的技與美6》,文化部文化資產局,131-154。
10. 郭東雄,2016〈埋藏在綠色叢林中的寶藏-tjuvecekadan七佳部落〉《原住民族文獻第五輯》(第25期~30期),原住民族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