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藝術型 (Art exhibition)策展的模式,透過主題性的思考、跨域媒合10位藝術創作者,從曾經自身購買或喜愛的的「戀物」中,揀選廢棄或不需要的服飾與物件,並藉由戀物作為現代人的精神表徵,直指人內心的空乏,又為了填補心中的不安,將「擁有愛」轉化成「擁有實體物」。
從衣物解構與惜物再生創作,層層疊疊、黏黏貼貼、又縫又補;反思現代生活的方式與愛的連結。物質的再生或新生,內化到精神層面,延續愛的價值與慾望再現。
眾神是指各位「藝術創作者」,從媒材上藉物為「服裝」,只有曾經自己喜歡的服裝才會成為您生活中的一部分、佔據精神生命中的小時光。
人要衣裝、佛要金裝,裝扮能符合職業與彰顯自己的地位,古以「先敬羅衣後敬人」為世風,外表是給他人的第一個印象,所以「人靠衣裝」不難理解。
資本主義下的衣裝;代表社會階級制度下的分化,例如經理人該該穿什麼?上班族該穿什麼?運動員該穿什麼?工人該穿什麼?無業的人該穿什麼? 穿上什麼的衣裝?又是否能比誰獲得更多?
服裝是承載慾望的容器,穿著什麼樣的衣物能代表我,而這些以衣物構成的生命第一印象,能轉化包覆的容器,乘載生命中細細小小、寬寬大大的慾望。
慾望解脫「錢能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
用錢滿足的物慾填滿我的生活,將「擁有愛」轉化成「擁有實體物」。是我從穿上衣裝開始,努力換得爭取到的;從工作、從社交、從買取、從換得,這即是慾望實體化的開始。
最後呈現是神的創世紀也是神的創飾紀,讓我們一起感受神的慾延「神性慾望的延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