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以看到各種液晶玻璃,例如手機、電視機、筆記型電腦等,帶給我們生活上的許多方便。LCD面板屬於硼矽玻璃,因為熔點高,不容易與其它玻璃一起回收,過去難以循環利用,面對每年逾8千噸廢液晶玻璃面板,造成環保課題(工業技術研究院,2021)。若能將廢液晶玻璃再利用,可減少掩埋液晶玻璃對環境的衝擊。
玻璃再生粒料(俗稱玻璃砂),可取代部分砂石,製作為玻璃瀝青、輕質骨材、水泥舖面磚,成為環保建築材料,有些路面人行道透水磚,散發光芒的反光顆料,就是來自於廢玻璃的回收再利用(麥浩斯,2020)。
另外,民間業者春池玻璃,將液晶玻璃砂混合水泥,微米分子化後,發泡形成蜂巢結構,製作「輕質節能磚」,具有「防火、隔音、隔熱、環保、無毒、減震」六大特性。春池玻璃每年回收並處理超過10萬噸液晶玻璃,為全台最具規模之廢棄玻璃回收業者(吳庭安,2021)。
高流動化混凝土(High Flowing Concrete)係指「具流動性之混凝土,坍度介於18cm-23cm範圍」,只需少量振動或不用振動即可以搗實,不會有泌水及析離的問題(沈永年,2011)。此種混凝土施工,減少勞力,泵送容易,施工快快速,拆模後不會有蜂窩現象,適合於鋼筋量密集的結構物(陳耀如,2017)。
高流動化混凝土(HFC)能減少拌合水與水泥用量,泵送時具有良好的施工性能,混凝土硬化後,不易產生收縮和裂紋,品質可獲得大幅度的改善(雍本,2005)。目前在工程上的應用日趨普遍,常用的有:自充填混凝土(SCC)與控制低強度混凝土(CLSM)。
自充填混凝土(Self-Compacting Concrete),屬於流動化混凝土的一種。具有「在澆置過程中,不需施加振動搗實,即能完全充填鋼筋間隙及模板各角落」性能之混凝土 (吳的恭,2010)。製造方法是在混凝土中添加大量卜作嵐材料和強塑劑,增加流動性及工作性;採用低水灰比,保持高強度,作為結構混凝土用;亦可增加用水量,增加坍度,降低強度,使用在不需要較高混凝土強度的場所(陳耀如,2017)。
自充填混凝土具有優良之工作性與填充性,粒料不易分離,流動性佳,適合長距離澆置,可減少更換澆置孔與組裝輸送管之困擾(台灣電力公司,2006)。具有施工快速、充填密實、耐久性高、減少勞力及縮短工時,已成為混凝土發展之潮流(石田哲也,2014)。
控制低強度混凝土(Controlled Low Strength Materials),亦屬於流動化混凝土的一種。具高流動性、可自行充填、不必搗實即可平整,抗壓強度一般控制在84kgf/cm2(1200psi)以下,主要用在不必壓密的工程,可以填充開挖後塌陷空隙,解決狹窄管溝中無法使用夯實機械搗實之問題,具備工作性佳,施工快速與穩定性等優點(沈永年,2011)。
控制性低強度混凝土粒料,可使用一般粒料或再生粒料,如鑄鐵廠棄砂、爐石、玻璃碎片及混凝土回收料等;另外添加卜作嵐材料及速凝劑,並採用較高的水灰比或水膠比(陳耀如,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