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使用的「廢液晶玻璃砂」,於110年10月15日,向新竹市春池玻璃實業有限公司購買,屬於M2P再生玻璃粉碎料。為檢測液晶玻璃砂是否含有氯離子,影響結構物安全。本研究使用莫爾法、間接法,檢測氯離子含量。
依據經濟部標準檢驗局CNS3090規範,新拌混凝土中最大水溶性氯離子含量為0.15Kg/m3。粗細粒料應符合CNS 1240規定,水溶性氯離子含量,一般混凝土應少於0.024%,預力混凝土應少於0.012%。本研究14天氯離子含量試驗結果,符合CNS 1240規定。
本研究於110年10月19日,使用容積法測定廢液晶玻璃之比重。秤取500g玻璃砂,倒入已裝水的量桶內,觀察水面升高體積,計算玻璃砂比重。G=500/V,G:玻璃砂之比重,、V:水面升高體積(cm3)。試驗結果,水面升高200cm3,故玻璃砂比重為500/200=2.5,比常重河砂比重2.64略低。
本研究依據蔡德時(2010)《材料試驗》第4章第4節「混凝土配合比例設計」,以強度設計法,進行混凝土配比設計。
本研究採用混凝土拌合機,拌合混凝土,依混凝土配比設計,秤量水泥、細粒料、玻璃砂、粗粒料的重量。拌合量應比表9「各組混凝土試體用料」增加10%。
依序加入細粒料、水泥、玻璃砂,先進行第1次拌合;加入1/4拌合水與粗粒料後,進行第2次拌合;最後加入3/4拌合水後,進行第3次拌合,轉動時間約3分鐘。
本試驗分3次澆注混凝土圓柱試體,110年10月20日(三)先製作9顆混凝土試體(不含玻璃砂),瞭解灌注混凝土程序,並進行製作過程檢討,10月30日(六)再製作27顆混凝土試體(含玻璃砂),合計36顆混凝土試體。
混凝土拌合完成後,以小圓鏟將拌合盤上面的混凝土,鏟進圓柱試體模內,使混凝土沿試體模邊緣均勻流下,避免粒料分離。搗實前,先用搗棒將混凝土弄均勻,放置最後一層混擬土時應多放一點,使搗實後混凝土恰好裝滿試體模。
以直徑10mm搗棒,分3層將混凝土置入試體模中,每層用搗棒搗實25次。最後以橡膠槌輕擊試體模,清除孔隙。圓柱試體夯實後,使用搗棒將表面刮平,並用塑膠板加蓋,防止混凝土水分蒸發。
混凝柱試體製作完成24小時後,拆掉頂面塑膠板與試體模,取出試體,並在圓柱試體頂面,使用立可白標示試體編號,最後將圓柱試體置於水槽中,進行濕治養護,水面應覆蓋整個混凝土試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