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到學校鄰近市場,蒐集約30個廢棄椰子,先將椰子曬乾3天。在木工實習工場,使用鑿刀去除椰子外皮與椰殼,取出「椰衣」。最後將椰衣放在「研磨粉碎機」內打成椰絲纖維。
接著蒐集校園內廢棄的廢塑膠容器(PET寶特瓶)約300個,洗淨曬乾後,除去寶特瓶的瓶蓋(PE)與塑膠套(PVC)。在本校木工場使用墊片與刀片製作「寶特瓶切割器」,將寶特瓶拉成細絲,以剪刀剪碎,篩選通過#4標準篩PET碎屑作為試樣。
本研究以「椰絲纖維」與「塑膠碎屑」,取代50%細粒料,依椰絲含量分為4組試體,A組(椰絲纖維80%+塑膠碎屑20%)、B組(椰絲纖維60%+塑膠碎屑40%)、C 組(椰絲纖維40%+塑膠碎屑60%)、D組(椰絲纖維20%+塑膠碎屑80%)。分為7天、28天、56天,3個齡期,每組做5個試體,合計4組*5個*3齡期=60個試體。
本研究「水泥、水、砂」三種材料之質量比為:「1: 0.485 : 2.75」。以抗壓試體模,製作50mm×50mm×50mm椰絲水泥砂漿試體。流度值設計為115%,拌合水以「流度試驗」求得。
本研究於111年10月8日,於本校材料試驗室,製作水泥砂漿試體。先以黃油塗抺水泥砂漿試體模,各組試驗材料秤重後,先乾拌5min,混合水泥、椰絲纖維、塑膠碎屑,接著倒入拌合水,再濕拌2.5min,將拌合水與試樣充分混合。最後以13*25mm搗棒,分2層搗實椰絲水泥砂漿試體,每層搗實32次。
製作完成的椰絲水泥砂漿試體,於24小時後拆模,先鬆開試體模固定螺絲,以膠槌輕敲試體模,取出5cm3水泥砂漿試體,接著在水泥砂漿試體上面,用簽字筆標示試驗組別,最後將水泥砂漿試體置入水槽中進行養護。
為瞭解製作完成椰絲水泥砂漿試體,灌漿後第3週(10月29日),以60倍「手機顯微鏡」觀察椰絲水泥砂漿試體。
觀察結果,A試體(椰絲80%+塑膠20%),椰絲十分清楚;B試體(椰絲60%+塑膠40%),椰絲減少許多;C試體(椰絲40%+塑膠60%),水泥砂漿明顯較多。
本試驗為測定椰絲水泥砂漿試體密度,灌漿後第4週(11月5日),進行椰絲水泥砂漿面乾內飽和密度試驗。每組3個試驗體,合計12個體。先將椰絲水泥砂漿試體浸水24小時,使用吹風機將試體表面吹乾至「面乾內飽和」狀態,秤質量為WSSD。
將水注入燒杯之指定刻劃(500cc),秤質量為W1。接著將燒杯水倒出,將面乾內飽和椰絲水泥砂漿試體置入燒杯內,再注入適當之水量至指定刻劃(500cc),秤質量為W2。
本研究於11月5日,取12個椰絲水泥砂漿試體,進行「比重及吸水率試驗」,「單位重及空隙率試驗」。
本研究共製作合計60個椰絲水泥砂漿試體,於10月15日、11月5日、12月3日,分別進行7天、28天、56天齡期的抗壓強度試驗。
本研究依據CNS1280「水硬性水泥抗壓強度檢驗法」,將椰絲水泥砂漿試體置於抗壓實驗機支承座中央,受壓面積為25cm2,應力增加率為每秒10kg/cm2,使試體於20至80秒間達到破壞之最大荷重。抗壓試驗結束後,依「峰值荷重」計算椰絲水泥砂漿抗壓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