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年5月19日《港都新聞》牡蠣殼摻木屑 中正高工研發防火建材
109年5月19日《港都新聞》
牡蠣殼摻木屑 中正高工研發防火建材
港都新聞記者張世明、賴昌邦/高雄報導
防火建材也有新發現,中正高工師生以牡蠣殼製作出防火建材,這項發明技術還獲得了全國創意競賽第一名。中正高工師生將牡蠣殼敲碎後,再摻入不同比例的木屑當中,黏著成纖維板,燃燒的時候,火勢不至於擴大,也進一步達到防火的目的。
學生將收集來的牡蠣,經過處理之後,敲打成碎片,再摻入不同比例的木屑中,黏著成纖維板,透過餘焰測試,每塊木板的碳化面積,發現其中的奧秘。
張棚秝:「我們進行纖維板的防焰測試,將六個比例不同牡蠣殼的纖維板,進行六十秒的防焰測試。我們使用本生燈燃纖維板,60秒移開本生燈,觀察纖維板燃燒情形。」
由於燃燒時牡蠣殼中的碳酸鈣,會產生二氧化碳和氧化鈣,可以降低可燃物周圍的氧氣濃度,火災來臨時,可以達到防火的效果。使用原本要廢棄牡蠣殼製作纖維板,也具有環保概念。
張文瀚老師:「我們在過程當中,可以知道牡蠣殼碳酸鈣的成分,如果受到加熱處理時,會產生二氧化碳這個特性,我們化工科就是跟建築科,跨群科一起合作。」
林宗穎:「蒐集牡蠣殼,洗乾淨曝曬之後,我們就將牡蠣殼敲成碎屑,我們敲了一到兩個月,因為沒有比較好的工具,所以我們就用鐵鎚敲,敲的很辛苦。」
至於需要多少比例的牡蠣殼,師生們經過實驗發現,只要加入超過60%的牡蠣殼屑,就具有防火的效果,燃燒數秒後,纖維板上的餘火,就會自動熄滅,不會向四周擴大燃燒。
張文瀚老師:「過程當中,那就是把牡蠣跟木屑,一起做混合,找出最好的比例後,測試防火性能,因為畢竟每種黏著劑的調配方式是不一樣的。」
這項研究動機,原本從一位同學家裡失火的經驗發想,經過老師的指導,研發牡蠣殼防火建材,獲得全國創意競賽第一名,也在防火建材的製程上,開啟環保材料的運用。
109年5月22日《人間衛視》勇奪全國第一!中正師生研發牡蠣殼防火建材
109年5月22日《人間衛視》
勇奪全國第一!中正師生研發牡蠣殼防火建材
人間衛視記者何昆懋/高雄報導
牡蠣殼對許多人來說,只是無處可用的垃圾,但在中正高工師生眼中,卻是防火建材不可或缺的主角,因為牡蠣殼燃燒時會產生二氧化碳和氧化鈣,二氧化碳可以降低可燃物周圍的氧氣濃度,火災來臨時更可以達到防火效果。
張永翔老師:「從去年九月開始,我們利用專題製作課程,指導學生把牡蠣殼和木屑混合,製作成纖維板。然後我與學生討論以後,製作六種不同比例的牡蠣殼纖維板,很高興也很開心,我帶領學生走過這學期,我更高興的是,學生在這半年當中,經過研究、發想,創意,最後得到具體的研究結論。」
許多建材必須使用耐燃裝修材料,如果能利用牡蠣殼特性製作環保纖維板,運用在室內裝潢中,不但可以解決每年一萬多公噸的廢棄牡蠣殼被任意丟棄,也同時符合耐燃建材,讓這群師生對於辛苦的研究過程直呼太值得了。
賴育秀:「我們製作纖維板,是利用木屑跟牡蠣殼拌合,然後用黏著劑。在這過程當中,黏著劑很容易會黏到手,而且還是洗不掉那一種。」
洪宇珊:「最後看到牡蠣殼真的可以有效延緩火勢燃燒的結果,我們覺得非常滿意,然後就是覺得做這一個研究,是有成果,希望未來可以使用到防火建材。」
利用牡蠣殼製作HDF纖維板進行防焰性能研究,中正高工建築科與化工科二年級學生,跨群合作學習下,完成的專題製作,深具創意環保與實用性,更榮獲全國專題製作競賽土木與建築群專題組第一名,可以說是高雄之光。
109年5月25日《新高雄電視》廢棄物大變身 牡蠣殼也能是防火建材
109年5月25日【新高雄電視】
廢棄物大變身 牡蠣殼也能是防火建材
新高雄新聞記者薛琬臻、阮韻暄/高雄報導
每年有一萬多公噸的廢棄牡蠣殼,但是您知道嗎?現在它們也可以成爲防火建材。由中正高工建築科與化工科的師生研究發現,牡蠣殼中的碳酸鈣經過燃燒之後產生的二氧化碳,可以降低周圍的氧氣濃度,減少火勢燃燒的時間,他們將不同比例的牡蠣殼跟木屑製作成纖維板,結果如何,帶你一起瞭解。
把收集而來的牡蠣殼倒出來,再用鐵鎚敲碎,這群中正高工的學生,要用牡蠣殼製作成裝潢的防火建材。
洪宇珊:「秤量每一塊纖維板的比例,再加水,讓木屑吸飽水,才不會吸收黏著劑。」
利用不同比例的牡蠣殼和木屑,加入黏著劑,製作成六塊纖維板,再依據消防法施行細則的防焰性能試驗基準,進行兩次的防焰性能試驗,使用相同的燃燒時間、觀察纖維板的碳化面積以及餘焰時間。
張永翔老師:「因為牡蠣殼裡面含有碳酸鈣,碳酸鈣燃燒以後,會產生二氣化碳,二氣化碳可以減緩火勢延燒的效果。纖維板內牡蠣殼含量,從0%、20%、40%、60%、80%、100%。前後我們做了兩次防焰測試。我們最後得到結論,就是60%牡蠣屑,加40%木屑,製造出來的纖維板,可以達到防焰效果。在這個火災燃燒的時候,碳化面積會小於49平方公分,不會向四週燃燒。也就是火災發生後,纖維板只會燃燒2-4秒後,就會自動就會熄滅。」
洪宇珊:「牡蠣殼含量若超過60%,可以符合消防法規要求,餘焰時間小於10秒。」
超過一定比例的牡蠣殼屑,就可以減少纖維板燃燒時間,如果將這項發明應用在室內裝潢、建材和輕隔間牆,當火災發生時,不但能夠延緩火勢燃燒,也可以爭取逃生機會,這項研究讓參與的學生有感而發。
洪宇珊:「因為家裡曾發生過火災,二年級參加專題製作時,老師提到要做防火建材,我就覺得很有興趣,就是想要參加這個研究,希望可以利用在防火建材,發生火災時,不要很快的蔓延。」
林逸安:「一開始我認為牡蠣殼就是一般的廢棄物,但去上網查以後,才知道它裡面的成分是碳酸鈣,碳酸鈣燃燒過後,都會產生二氧化碳跟氧化鈣。我們又發現到二氧化碳,能隔絕氧氣,然後讓火災的發生不要那麼劇烈。」
這次研究是由建築科和化工科老師,帶領五位學生進行跨群合作學習,利用課程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並完成了具有環保概念的專題製作。這項發明技術參加由教育部舉行的全國高級中等學校專業群科109年專題及創意製作競賽,勇奪土木與建築群專題組全國第一名。
109年6月9日《鳳信新聞》中正高工研發防火建材 奪全國專題賽冠軍
109年6月9日【鳳信新聞】
中正高工研發防火建材 奪全國專題賽冠軍
鳳信新聞記者顏際紛/高雄報導
中正高工建築科學生,將成堆的牡蠣殼敲成碎屑,依照不同比例和木屑混合,製作出隔間用的纖維板,在用三百度以上的火焰燃燒,測試碳化面積及餘焰效果,並以研究成果參與全國專題製作競賽,獲得土木與建築群組的冠軍。
洪宇珊:「因為家裡曾經發生過火災,所以睡覺的時候,比較注意插頭。之後學校老師有提到這部分,就覺得想要參加這個研究。最後試驗成功,就覺得很開心,確定牡蠣有效延緩火勢燃燒,就是希望可以在利用在防火建材,發生火災時,火勢不要很快的蔓延。」
林逸安:「我們會認為牡蠣殼是一般的廢棄物,上網查詢後才知道,裡面的成分是碳酸鈣,燃燒過後會產生二氧化碳跟氧化鈣。我們又發現二氧化碳,能隔絕氧氣,讓火災發生時,不要那麼劇烈。我們就想試試把牡蠣殼屑加在木板裡面,然後看能不能具有防焰效果。」
近來許多火災造成人員傷亡,原因都和裝潢材料易燃有關,因此,中正高工學生利用牡蠣殼燃燒後,會產生二氧化碳的化學特性,製作防火建材,進行實驗。發現只要在纖維板中加入60%以上的牡蠣殼碎屑,就能有效阻隔火勢延燒。
張永翔老師:「由於60%的牡蠣殼屑,加上40%的木屑,製造出來的纖維板,它可以達到防焰的效果。根據我們的測試,若含有一定比例的牡蠣殼纖維板,火災燃燒時,碳化面積會小於49平方公分之內,不會向四週燃燒。除了碳化面積較小,餘焰時間約只有2秒到4秒,也就是說火災發生後,纖維板只會燃燒2秒到4秒後,就會自動熄滅,確實可以達到防焰效果。」
校方也在思考如何讓這項研發成果實用化,藉此提升各類場館安全性,也能讓每年高達一萬噸的廢棄牡蠣殼,重新再利用,減輕環境的負擔。
109年6月10日《港都新聞》利用廢牡蠣殼 中正高工研發防火建材
109年6月10日《港都新聞》
利用廢牡蠣殼 中正高工研發防火建材
港都新聞記者李政道/高雄報導
中正高工學生以牡蠣殼製作出防火建材,並且獲得「全國專題製作競賽」土木與建築專題組第一名。
他們利用牡蠣殼燃燒後會產生二氧化碳,能隔絕火焰,延緩火勢的特性,成功研發出新一代的防火建材。
中正高工學生將蒐集來的牡蠣殼敲打成碎片,再摻入木屑中再壓製成纖維板。他們利用牡蠣殼燃燒後,會產生二氧化碳,能隔絕火焰、延緩火勢燃燒的特性,研發新一代防火建材。
張文瀚老師:「在這個過程當中,同學在自己的生活背景當中,有同學就是有這樣的親身經驗。家中因為發生電線失火意外,於是我們結合化工科跟建築科兩科學生。」
張文瀚老師:「牡蠣殼是一個常見的廢棄物,裡面有一個很主要的成分是碳酸鈣,這個概念其實在國中國小,他們就會知道,透過燃燒的過程會產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一個最好去阻隔火焰燃燒的一個重要的元素,我們想要利用這樣的方式,去做一個呈現。例如今年五月初,高雄透天厝竄火,因為使用木板隔間,所以就把牡蠣殼與木屑,這兩個東西結合在一起做研發。」
這項研發技術,獲得全國專題組土木與建築群競賽第一名,韓國瑜市長公開表揚 中正高工學生榮獲全國第一名。
賴育秀:「我們都覺得很驚訝,也覺得很開心,獲得全國第一名,覺得之前那些努力都很值得,就是雖然很辛苦,可是得到一個最好的結果。」
獲獎同學表示,很開心能榮獲全國第一名,特別是在環保材料上的運用,研發出牡蠣殼防火建材,達到防火的目的。
109年7月27日《大愛新聞》牡蠣殼敲碎+木屑可製防火建材
109年7月27日《大愛新聞》
牡蠣殼敲碎+木屑可製防火建材
大愛記者李佳欣、林道鳴/高雄報導
從生活中找尋靈感,為減災盡一分力。高雄市中正高工學生,發現牡蠣殼中的碳酸鈣,燃燒後會產生二氧化碳,有機會延緩火勢蔓延的速度。於是就研發,把它做成建材,還可以決牡蠣殼堆積的問題。
看似無處可用的牡蠣可別丟棄,它還有新的用途。把牡蠣敲碎,再加入木屑做成纖維板。原來牡蠣殼主要的成分是碳酸鈣,燃燒時可達到防火效果。仔細看,左邊是全是牡蠣殼成分的纖維板,燃燒一分鐘,木板還沒燒穿,但右邊是木質板,只燒了15秒,已經整個起火。
賴育秀:「牡蠣殼主要成分是碳酸鈣,高溫燃燒會產生氧化鈣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以有效延緩火勢燃燒」。
想出防火建材是這五名學生,其中洪宇珊兩年前家中才遇到大火。洪宇珊:「我們家的隔間牆,也是木質的隔間牆,火災發生時,蔓延的速度真是很快。」
牡蠣殼有防火作用,其實更有環保概念。張永翔老師:「希望可以把牡蠣殼做有效的再生利用,解決現在的環保問題。」
林宗穎:「施工會用矽酸鈣版,裁切矽酸鈣版會產生大量的粉塵,如果用這個的話,可以避免粉塵吸入到施工人的肺裡面。」
可以解決每年一萬多公噸廢棄牡蠣殼,又符合耐火建材。這樣的研究還拿下全國專題競賽第一名,希望火災來臨時,能爭取逃生時間。
109年6月4日《中時電子報》高雄市長頒獎表揚
109年6月4日《中天新聞》韓國瑜出席109年專題及創意製作競賽頒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