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翔老師108年1月15日
107學年度第1學期,我擔任建一孝「工程概論」,教學內容包括:第一章緒論、第二章結構工程、第三章建築工程、第四章水利工程。學期末我請同寫一篇學習心得,全部約有1萬字,這些文字與相片,是我與建一孝同學共同走過的珍貴紀錄。
在工程概論的課堂中,我學會了許多的知識,讓我受益良多,在老師的課堂中,我學會了團隊合作,當我們在分組討論時,同學上課很開心,透過「分組合作學習」,培養團隊合作精神,擔任小組長的同學,學習如何分配工作,擔任報告的同學,學習如何統整資料,但在我們分組討論時,會有許多意見,需要一些磨合,可以更加認識同學。
例如:每位工程師,必須具備識圖製圖、工程測量、工程力學、工程材料等專業知識與技能,才能成為一位偉大的工程師;另外國家重大的工程建設,都是由國際團隊組成,所以一位偉大的工程師,應有良好的外語能力,才能與其他國家的工程師溝通討論。
一位偉大工程師亦必須有卓越的領導能力,與社會的責任感,能用堅定的意志力激勵團隊,亦能用寬廣的包容力凝聚團隊意識。一位偉大的工程師更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工程師透過優良的設計,與妥善的施工技術,打造適合人們生活或工作的空間,一棟宏偉的建築物,必須能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份,所以一位偉大的工程師必須具備藝術人文的涵養,以上這些都是這學期的收穫。
這學期的工程概論,由永翔老師教導,雖然不是統一入學測驗的考試科目,但這門科目卻相對的重要,對建築一般的認知,以及建築物各項功能介紹,永翔老師的教學方式,跟其他老師有很大的不同,永翔老師是以分組討論方式,讓我們熟悉這門課的學習內容,有時還播放與課程內容相關的影片,使這堂課更佳活潑、豐富。老師目的是希望我們認識《工程概論》,進而喜歡建築科。
這學期,老師帶我們教了許多內容,例如:世界各地的建築奇蹟和自然景觀,原本在我的認知裡,除了一些知名的建築物是我所知道的,如果沒上了這堂課,我並不會知道原來還有這麼多嘆為觀止的建築,以及經過大自然淬鍊的美景,也不會讓我了解建築的結構,材料的性質和施工過程,這些知識更是深深烙印在我的心裡頭。
這門課程,採用分組討論方式進行,老師藉由各種方式,讓我們可以學習如何提出問題,然後討論和解決問題,最後論述,除了讓我們更佳愉悅的學習這門課,也讓我們學會了一些「領導能力」以及「表達能力」,這不但是現在所需要學習的,更是與未來的職場能力相關。在這個過程中,我不但看到老師的設計與規劃,也看到了老師的用心與責任,這也是我們需要慢慢磨練以及學習的。
這學期是我們第一次詳細的瞭解建築這門科目,老師的教學方式非常特別,是將全班分組,再請每位同學起來自我介紹並選出「組長」、「紀錄」、「報告人」、「風紀」。第一節課老師先依課本內容,講述「土木工程」的定義,並介紹世界七大遺跡,羅馬競技場、亞歷山卓地下陵墓、萬里長城、巨石陣、大報恩寺琉璃塔、比薩斜塔、聖索非亞大教堂。
之後的課程也講解了許多有趣的內容,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在卡片上出「成功的土木工程師應具備之特質」,最後討論出的五個重要特質。我們從這門課認識了「建築」,也從這門課瞭解「建築」,這一切都多虧了老師細心的教導。
自從上這門課後,使我瞭解建築不是只有蓋房子而已,我之前都沒有想過還有蓋橋梁、蓋水壩、蓋捷運,讓我覺得來選中正建築科是來對了。經過老師的教導後,我又更進一步認識建築科這一門專業科目,使我認識每棟建築物,屬於是石結構、鋼結構、鋼筋混泥土結構、鋼骨鋼筋混凝土結構還是其他結構。
我比較喜歡上老師教建築結構的單元,讓我知道大樑和小梁怎麼分別,也讓我更認識世界著名建築,像是:希臘式建築、羅馬式建築、德式建築和台灣傳統建築。老師也告訴我們:火災的可怕,讓我們知道以後設計建築時,要有防火窗、防火巷之類的防火設計。謝謝老師教了我很多建築的知識,我漸漸地喜歡建築科這一個科系。
一開始來到建築科,不知道學什麼,後來上了工程概論,才知道建築在學什麼。本來以為建築只是水泥和磚塊而已,學到了工程概論,才知道建築有這麼多種材料,也在工程概論這堂課,學到如何運用這些材料,以及材料的優缺點,還學到了什麼建築物,施工時要使用什麼方法。
除了材料的介紹,老師也教了我們很多有關建築物知識,包括中古世界七大奇蹟,還介紹了最高、最長和最美的橋樑,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東和鋼鐵」行政空中橋梁,它不但是台灣建築師設計,還被英國入選為世界最美的橋樑之一。
除了建築物,老師還教我們門、窗、牆的意義,老師還教我們要如何當一個偉大的建築師。雖然每個禮拜只有兩節工程概論,但我覺得學到非常多東西,我認為工程概論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課程,讓我們學到建築師要做的事。
這一學期的工程概論是張永翔老師教我們,一開始老師教我們工程概論的定義,和介紹世界七大遺跡,例如:羅馬競技場、亞歷山卓地下陵墓、萬里長城、巨石陣、大報恩寺琉璃塔、比薩斜塔、聖索菲亞大教堂。
從第二堂課開始,老師把我們全班分成四組,並要我們在各組選出組長、風紀、紀錄和報告人,老師上完課後,各組同學要馬上吸收整理,請各組報告同學,上講台報告。每次課程結束時,老師會發學習單,有時是寫分組討論結果、有時是寫播放影片內容、有時是整理課本內容。因為這樣我們才會認真上課。
後來,還教我們要成為建築師要先有的能力,例如:專業技能、語言能力、領導能力、設計思維和藝術人文。雖然在第一次段考我考了98分,但老師說是為了不要讓我們感到挫折,而討厭工程概論這門科目。在第二次段考我考了78分,雖然還是有及格,但跟第一次相比,有明顯的退步,所以我要準備好期未考,希望進步到至少80分。
我覺得在最後的段考壓力真的很大,因為這是關於我們會不會補考,或者是被當的關鍵,尤其是各科目的老師,都算出我們的成績預估表,我覺得這樣壓力又增加了,但還是要面對事實。要認真考完期末考。雖然工程概論老師把成績,放得比其他專業科目還鬆建一忠例如:製圖實習和木工實習),但我還是會面對這門專業科目。工程概論這門科目,是我從國中到高中,目前表現最好的科目,所以我對這門科目很有信心。
這學期在工程概論課,學了非常多東西,除了對建築的了解,還有學了許多歷史上非常有名的建築物,還有很多有名建築師的作品。還有一些建築觀念,這對我在建築學習有非常大的幫助。我個人非常喜歡工程概論這堂課,因為不會像其他課程,都是死板板的上課,工程概論這堂課,是很輕鬆的上課,然後學習到有關建築的知識,上這個課程,讓我覺得是在學習知識和對建築的瞭解。因為工程概論這堂課,也讓我對建築科更有興趣。
老師偶爾也會讓我們看影片,不時還會說一些他學生時期的歷程,跟到了工地實習的經驗,老師還建立了自己的教學網站,可以讓我們去看有關建築的資料。我們也時常分組討論,還有上台報告,我覺得這個非常有意義,我覺得很像公司開會的感覺,這種感覺非常棒,當別的同學分享他的想法時,我們可以設身處地的想想看,因為這堂課我進步許多,也收穫很多。
開學時拿到「工程概論」課本時,我就在疑惑這是怎樣的一門專業科目。等上這門課時,我才明白這門課是在上什麼,我發現這門課和其他專業科目不同的地方,是在上課的時候,老師會教我們分組討論,討論完就上台,講剛剛同學們的討論結果。 課本的內容,有時有點太文言文,看不太懂,老師就用這種方式,讓同學們可以經由討論,瞭解課本內容,同學又可以學得課本裡面的知識。
老師有時候播放與課程內容相關的影片,活化教學內容,讓我們可以明白老師在說什麼東西,像清水模板是組立模板,灌漿完成後,不用任何粉刷就完成了,像這種東西,光是上課講,大致可以懂,但不知道「清水模板」實際的建築物,於是老師播放了一部影片《台灣首座清水模建築—公東高工聖堂大樓》,使我們瞭解清水模板的施工過程,與完成的外觀是什麼樣子。
每次月考題目,都是我們分組討論的題目,雖然每個人的答案都不一樣,所以老師的給分才不一樣,但是上課表達出來的東西,已經深深的印記在我們的腦海裡,不可能考試時就忘記了,通常開心的時候,記東西特別快,這就是老師要我們上課「分組討論」的意義。
這學期的分組討論,討論最久的是:課本第二章第四節「橋梁與建築結構」,各組要分別蒐集世界最長的橋梁、最高的橋梁,台灣最長的橋梁、最高的橋梁,並進行分組報告。還要討論英國線上建築媒體World Build 365公佈的全世界設計優選的五座橋。最後老師還要我們畫出心目中最美的橋樑,這個課程,總共進行了大約一個月,讓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這學校不只討論橋梁,還有介紹世界七大遺跡,羅馬競技場(義大利),亞歷山卓地下陵墓(埃及)、萬里長城(中國)、巨石陣(英國)、大報恩寺琉璃塔(中國)、比薩斜塔(義大利)、聖索非亞大教堂(土耳其)、台灣重要土木建築史蹟等。
我覺得工程概論這門課程,非常不錯,從一開始的七大古蹟和古代土木工程、近代土木工程、現代土木工程,這些課程讓我學到在各個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建築風格和設計,非常得特別。還有七大自然奇觀,我喜歡聖母峰(珠穆朗瑪峰),因為這是全世界最高的山,也非常美麗,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岩面高為8844公尺,這座山也非常的恐怖,到2016年在山上發現的屍體超過200具。
工程概論第二章橋梁,我們討論了世界上最高的橋梁,最長的橋梁與最美麗的橋樑,分別是(北盤江橋梁、青島膠州灣大橋、東和鋼鐵行政中心空橋)。到了期考,我們學習門和窗的建築單元,門有非常多種,像是單開門、雙向門、旋轉門、拉門、推開門,這些門是我們比較常見的,然後是窗也是分得非常多種,例如推開窗、固定窗、屋頂窗,我覺得最帥的就是屋頂窗了,那種窗會設置在大樓的最頂端。
我很喜歡這門課,我認為可以學習到很多建築知識,雖然老師沒有講解太多,但是經過自己回家做筆記,也能了解很多,相對於剛開學的我,一個學期快結束了,在工程概論這門課,學到不少東西,有時在理解上,也會有些問題,需要用心去理解,或是自己多做一點功課,才能搞懂,一個學期下來,我也累積了不少知識,儘管這學期過後,有不少人要轉筟,但我相信,他們都在追尋屬於自己的興趣,每個人想要的都不同,也祝福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的領域發揮所長。
最辛苦的還是老師,雖然我們班有很多不愛念書會吵鬧的學生,但老師還是很有耐心的教我們,從來不曾破口大罵指責我們,真的與其他老師有所不同,辛苦老師了。我進入建築科,不僅只是想向大家證明自己可以,最想做到的,是做一位優秀出色的學生,雖然至今遇到很多挫折,但希望老師可以把所知道的都教給我們,也相信三年後的我,會感謝現在努力的自己。
經過這學期老師教我們的工程概論課程,老師教了很多東西,首先是「我心中最美麗的橋樑」,老師介紹了橋樑的施作方法,有那些橋樑,分組介紹了分別是:「台灣最長的橋樑」、「台灣最高的橋樑」、「全世界最長的橋梁」、「全世界最高的橋梁。還介紹了台灣的張哲夫建築師,他在2012年設計的「東和鋼鐵行政中心空橋」被英國線上建築媒體World Build譽為全世界設計優選的五座橋梁之一。
這學期課程另外一個重點,就是認識建築物結構,可以分為四大類,包括RC結構建一忠鋼筋混凝土結構),SC結構建一忠鋼結構),PC結構建一忠預力混凝土結構),SRC結構建一忠鋼骨鋼筋混凝土結構),列舉這些結構有哪些優缺點。學期末,老師則是介紹屋頂的種類、門窗的種類,雖然覺得有學到東西,但是我覺得,時間事實上是不夠的,聽老師說過,現在的上課方式,跟以前的完全不同,實習科目的時間已經減少許多,但還是謝謝老師這麼努力的教我們,並想辦法讓我們喜歡這一門課程,老師您辛苦了。
開學前幾天,還沒上這堂課時,工程概論是我第一本先接觸的書,因為我看到第一章,是我很喜歡的國外建築物,研究國外的事物,一直是我的興趣,而現在我還能結合現在學習的建築知識,做一個結合,知道這幾座建築是使用什麼材料施工,也能知道它們的歷史,例如:帕德嫩神廟,書上有說到這棟建築,主要是為了祭祀古希臘雅典娜女神的神廟,使用的材料為大理石,屋頂多設人字山牆。除了第一章外,之後的章節都比較複雜了,又加上考試的方式,對我來說是特別難,我覺得問答題需要背的東西實在太多了。
我有做筆記練習,但每次的工程概論成績,還是一直無法提升。雖然老師上課時,會給我們播放影片,作為補充教材,但有時我會感覺沒上到什麼,也許我們自己在家讀就可以了,應該要仔細講解課本的內容,建議老師能做填空的講義上課,也許我們對工程概論的喜愛會增加,成績也能成長。
第一次上工程概論的時候,我們分組,那時候其實對彼此還不太熟悉,所幸上了兩節課後,對旁邊同學多了些熟識,也開始有些接觸。一開始我們選小組長,由年紀最小的當,依稀記得大家笑得很開心,上課氣氛也很歡樂,課程也不再是死板的。
接連幾次的工程概論課,我們都分組上課。但到學期末時,沒有再繼續分組,或許是分組很費工,調整桌椅、安排座位、分配工作、上台報告等,這些只要一個環節出錯,便會耽誤進度,因此我認為,分組很重要,但不必多,至於重要的原因,當然就是可以增進同學間的感情,同時也讓上課更活潑些。
課程方面,老師教學真是非常用心,講義每次都準備得十分周全,分組討論的方式,也讓我們學會如何分配工作項目,合力完成一件作業,儘管每次的講義都要寫很多,但我們學的也是越來越豐富。這門課在分組學習的時候,不再是一個人死記硬背的課了,它早已成了讓我們學習分工合作的課程。
再來是課程中欣賞的影片,有些真的是很不錯,像是老師介紹107年10月24日通車的中國的「港珠澳大橋」,是世界上最長的沉管隧道,以及全世界跨海距離最長的橋梁隧道組合而成的公路。那部影片我真得覺得很不錯,而且要是上課沒提到,我還真不知道有那座橋。
最後是老師設計的教學網站,點進去可以看到,不少我們上課學習照片,也可以看到許多補充內容,而我也發現,裡頭有「世界最美的橋樑」,我最喜歡裡面的「長沙幸運扭結橋」來自中國,造型獨特,此橋梁由荷蘭NEXT建築師事務所設計,靈感來自傳統繩結藝術的「幸運扭結橋」,幸運結的形狀的靈感,源自中國結繩藝術。
結論,我覺得這門課能學到的東西很多,也不死板,「分組討論」是我最喜歡的學習方法,大家一起努力為自己的組別加分。結果並不是那麼的重要,過程中學到了些什麼,自己吸收了麼,那才是這堂課最重要的。
在工程概論裡,我學到建築的法規、結構、樣式等其他學問,最有印象的單元是門窗的地方,讓我知道原來在現實生活中,常見看似簡單又容易懂的「門」與「窗」,學問其實也很多的,像是門有多種種類:單向門、雙向門、旋轉門等奇特的樣貌,還有一些我在台灣不常見的推開窗與,屋頂窗,也知道他們的特點與長處,適合在那種場所,只要有認真上老師的課,我都能一一得介紹給家人朋友們,讓他們了解,例如老師所說的旋轉門,是常出現於百貨公司,能防止蚊蟲與塵土進入,減少空調的流失等等特性。
關於上課過程,老師會利用課堂講解,播放影片,再搭配學習單,讓我們很快速理解上課的內容,觀賞完影片之後,讓同學們自己書寫學習單,心得與收穫,或者讓我們分組討論後,上台報告心得或跟同學討論結果。我最喜歡的教學方式,就是分組討論,可以幫助我學習,因為這樣能聽見每位同學的不同想法,是一個大家都能參與的活動,這樣也會有思考的動力,雖然這種方法上課時,大家有些吵雜,有時會無法聽到同組的討論聲音,但當各組上台討論時,大多數的人都能專心聽。
謝謝老師用心的指導,讓我更了解建築,原來建築不單單只是單純的繪圖、測量、施工等,做這些事前要了解建築的安全、過程與法規才是最重要的,要先打好對建築的認知與基礎,才能慢慢一層一層的堆疊,建造出安全又堅固的建築物。
這學期的工程概論課程,我學會了很多,也增加了很多知識,包括「建築材料的分類」、「橋梁的結構系統」、「房屋基本結構」等等,建築材料的分類分為:鋼筋混凝土結構(RC)、鋼結構(SC)、預力混凝土(PC)、鋼骨鋼筋混凝土(SRC)等等。
也許這門課程對許多人來說,是一門有點無聊,又有點令人想睡的課,不過老師嘗試許多方式,讓我們對這門科目更有興趣,但也許是這科目,真的是聽著就睡著了,不過我重其中學到了許多有關建築的知識,也深入瞭解許多。
我對老師的上課方式建議,分組討論可以增加學生們互動,也可以增加同學們之間的友情感,但也增加了許多閒聊,顯得更加吵雜,反而影響了上課秩序,這或許是
好,也或許不好。但重點是可否有學到東西,可以採取每節上課,都請同學將教學內容進行整理,可以提高重點整理的能力,也可提升對學習上的專注程度,也可在考試時,讀自己整理的重點。
時間飛逝,不知不覺過了一個學期,一開始對於建築沒有任何概念,但是因為工程概論這門科目,使得我對於建築有了一些瞭解,一開始對於建築的不瞭解,第一章介紹「土木工程定義」,讓我了解土木工程,接著介紹國內外的重要工程建設,與重要遺跡及歷史。
到了第二章「結構工程」,這一章說明建築物的結構,建築物的載重,橋樑結構以及製作工法的,建築結構可分為牆(W)、柱(C)、大樑(G)、小樑(B)、樓板(S)等。
第三章「建築工程」,介紹建築物的基礎,牆、柱、樑、樓板、屋頂以及門窗、清水模與粉刷的介紹。第四章「水利工程」,河川與治河、河道攔砂、護岸工程、水土保持、壩工,使我們對於土木工程有更多的了解,經過這一個學期的工程概論課程,學習到了許多的事物,讓我對於土木工程有一些了解。
這學期的分組討論,我都是負責畫圖以及紀錄,我的個人優勢是有畫圖的基礎能力,以及有比其他人好一些的空間概念,所以我蠻喜歡這門課的上課方式,有畫圖、分組、整理資料和觀賞影片等,都是我喜歡這堂課的元素,而老師也跟其他老師比起來,寬容我們上課時的調皮。
在上課時,我有一個特別喜歡的時候,就是畫圖,而且還是自我創作的圖,因為我平常就喜歡畫圖,我也有自信自己的圖也還不錯。分組討論時,原本不熟的同學,在課程的分享中,漸漸熱絡起來,同時也在分享過程中,了解大家的專長,有的人擅長說話、有的人擅長整理資料、有的人擅長分配工作,也有的人擅長管理秩序,每個人各司其職分工合作,讓小組有很好的運作。我們班雖然在上課時調皮,但是大家在該認真時會認真,該說話時也會很認真,也會盡力配合老師的課程。
這學期的工程概論,上課方法很特別,是分組討論的上課方式,這讓原本會聽到睡著的一門課,變得更有趣,也讓大家喜歡上工程概論。
老師讓我們分組討論,並上台報告,讓大家更瞭解工程概論的相關知識,也找了很多影片給我們觀賞,甚至製作了教學網站,把上課內容放上去,讓我們要找資料更方便、更容易。老師非常用心教我們,上課也讓我們寫許多學習單,讓我們自己上網找資料,也將內容寫得很完整的學習單,分享給大家。
上課時也分享了很多親生經歷,包括高二時到桃園機場實習,高三時寫「三視圖」書。上課的分組討論,可以把課程做整理,把內容格式化,也比較好做筆記,讓我們一目了然,不用一直翻課本浪費時間。
工程概論的段考也很特別,不是一堆題庫的選擇題,而是問答題,是要自己依題目下回答,這也可以看出每個人對課程內容,吸收了多少,可不可以完整地表達出一個概念,或一個工程語言,這種考試方法很特別,每個學生寫的內容,老師都要一個一個慢慢看,非常耗時間。希望下學期的工程概論,也可以一樣精彩!
高中的第一學期快過完了,一路走來也發生了很多事情,除了每禮拜的國文外,我最喜歡的就是「工程概論」,永翔老師的用心教學,同學們都感覺的到,就連段考也是提前就給了題目,讓我們預先準備,雖然有時我因為事情耽擱,所以沒讀熟,但老師總是會讓我們把平均分數拉高。
老師曾經說過:「要以開心的角度」讓我們學習這堂課的內容,所以課堂上時常充滿歡樂的氣氛,老師也會讓我們以分組方式討論,查詢資料後,各組上台報告,也讓我們畫出屬於自己最美的橋樑,並瞭解到橋樑的結構以及重要性。除了橋樑以外,還有很多建築方面的知識,和平常生活中可以觀察到的門窗,這門課程,我覺得非常有趣。
就如同上面所說,其實還有很多平常可以見到的建築物,我還記得第一次上課的時候,老師讓我們查詢這個世界上的古蹟,其中我很喜歡的就是金字塔,從小到大就是一直聽到金字塔是一個很偉大的建築,是由法老王而來的,小時候也曾聽說金字塔裡有木乃伊的存在,但是長大之後才發現,這些應該都只是謠言而已,剩至還被媽媽騙過吃太多泡麵,會變成木乃伊,當初還真的相信不敢吃,現在想想真的很蠢哈哈。
言歸正題,工程概論帶來給我的,不只是單單的知識和學習,也充滿了許多以前的回憶,也許就這樣漸漸的開始,喜歡上建築科的生活,到現在也開始習慣了這種生活。
我進來中正高工建築科後,當時的我甚麼都不懂,遇見了張永翔老師就不一樣了,老師希望讓我們瞭解建築是在幹嘛?並喜歡上它,所以老師上課的時候,不會死板板的一直在講課本,偶爾還會讓我們看課外的影片,時不時還會說一些自己當學生的故事,與畢業後到工地實作經驗。永翔老師還建置了自己的網站,可以讓我們去看有關建築的資料。
這一學期已經快結束了,比跟近來中正高工的我,進步了很多,不僅僅是在課業上,主要還是因為老師們的關係,讓我的讀書心態變了很多,之前的我可能覺得甚麼都不重要,讀書對我根本沒幫助。進來中正高工建築科,老師們教會了我一件事,現在我們讀書,不是為了家人,也不是為了朋友,而是為了自己,長大後的工作壓力,會比我們現在更大,如果你想要好的工作,現在就要好好讀書,這是我這學期領悟到的一件事。
剛升高中的時候,我以為上課都是死板板的,不過工程概論這堂課,卻是很有趣的一堂課,因為從國中畢業以後,我上課就沒有再分組過了,但我覺得分組很重要,因為上課有不懂的問題,可以馬上問同學,也可以一起討論。
我們上的第一堂課,介紹世界七大遺跡,認識RC,SC,PC,SRC結構、認識框架、桁架、懸索、薄殼結構、台灣最高與最長的橋梁、討論心目中最美的橋梁,這些全都是上高中之後,僅有的分組活動課程。
但是分組上課,就會出現許多的麻煩,例如有人不遵守上課秩序,老師就會請那組的「風紀」做10下俯地挺身,我真的替他們感到悲哀,但就像老師說得:「自己犯錯,害別人受罰,比自己受處罰,可能還要更痛苦」。我覺得還有一件很可惜的事,因為學期中間以後,就再沒有分組活動了,害我覺得好無聊喔,我希望老師下學期可以再多上幾堂分組的課,這樣我會覺得棒。
學習工程概論這門課的時候,老師都是讓我們分組討論,上網找資料,給我們不一樣的上課方式,這樣不只比較可以學到更多,也可以多了解到這門課的知識,雖然分組時,我們班比較吵了一點,但次透過這樣的學習,我們可以利用分工,多了解同學之間,怎麼做事比較好。
我們學習了橋樑、門窗、結構主體等,讓我對建築多了一些瞭解,雖然段考使用問題答方式,這樣也可以看看,自己對哪些部份,到底有沒有很清楚瞭解,利用自己的方式作答,我認為工程概論可以讓我多認識建築的課,它提到的東西很多,也解說得很詳細,老師也會透過影片,讓我們更深入瞭解課程內容,在寫學習單時,檢視自己到底學了些什麼?建築的範圍很廣,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如果好好學習,對未來也是有很好的出路,現在好好學,將來學以致用,成為一位有用的人。
對我而言,這門課是一種全新陌生的課,就剛開始時,我還有點糊塗,但是經過了這學期的學習,我有漸漸地去了解很多關於建築的知識。老師也有給我們看一些台灣建築的介紹,我還蠻喜歡看這些影片,影片中都會仔細地說有關某座建築物的歷史,也會介紹當初是因為什麼原因蓋的,或者是用什麼風格蓋的,我個人覺得很有趣。
在這門課,我也很喜歡看那種很大的建築物,或者是很壯觀的建築,就會覺得這個世界的人很厲害,可以在海上製造出陸地來,在陸地上建立出很好的建築以及景觀,有時候還是一邊佩服人類的建築能力,希望我以後也可以製造出讓別人感到驚訝的建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