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政策
Training Policy
Training Policy
本會秉持「深化、縱向、橫向」三維度橋樑連結的營運策略,致力於培育兼具專業深度與跨領域整合能力的生態綠領人才。我們相信,優秀的生態專業人員不僅需要紮實的學術基礎,更需要具備連結「棲地・物種・人」、「產・官・學」、「政府政策・人為開發・生態產業」的整合能力。
在全球氣候變遷與生物多樣性危機的挑戰下,我們致力於培養能夠運用科學方法分析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影響,並提出創新解決方案的專業人才,創造「人類活動 vs 自然生態」的雙贏局面。
五大訓練核心價值
專業精進
科學基礎:強化生態學理論與實務應用能力
技術創新:整合數位科技與傳統生態調查方法
品質管控:建立標準化作業程序與品質認證制度
持續學習:建構終身學習與專業發展體系
跨域整合
產學合作:結合學術研究與實務經驗
政策連結:理解並參與環境政策制定過程
行業協作:促進不同專業領域間的合作交流
國際接軌:與國際標準和最佳實務接軌
實務導向
問題解決:培養辨識環境問題並提出解決方案的能力
現場實作:重視野外調查與實地操作技能
案例學習:透過真實案例分析提升專業判斷力
創新應用:鼓勵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用技術
倫理責任
環境倫理:培養對自然環境的尊重與保護意識
專業操守:建立誠信、中立、科學的專業態度
社會責任:關注環境正義與社會公平議題
永續思維:將永續發展理念融入專業實務
溝通協調
科學溝通:將專業知識轉化為民眾可理解的語言
利害關係人協調:促進不同立場間的對話與共識
公眾參與:推動民眾參與環境保護與生態保育
國際交流:建立國際專業網絡與合作關係
本會深信,透過系統性的專業培訓與能力建構,能夠培育出具備國際視野、專業能力與社會責任感的生態綠領人才。這些人才將成為台灣環境永續發展的重要推手,在全球面對生物多樣性喪失及氣候變遷挑戰中發揮關鍵作用,為後代子孫創造更美好的生態環境。
我們承諾持續精進培訓內容與方法,與時俱進地回應產業發展需求與社會期待,為台灣生態專業技術產業的永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