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韌性提升研析
公眾參與感知評量
極端氣候洪災分析
韌性提升方案設計
韌性提升方案推廣
臺灣面臨極端氣候災害嚴重衝擊(如98年莫拉克)已趨常態。當前最重要的防洪治水之政策理念,是要打造『透水』、『海綿』、『韌性』、『抗災』的國土。根據近年來的災害分析,由於洪災韌性不足導致淹水風險遽增。此為全球性共同問題,各國亦積極構思解決良方。
未來研究計畫之規劃與推動將朝向同時考量民眾需求與治水工程下,推動洪災韌性之作為,以期在極端氣候下能減少民眾受災並加速災後復原之韌性。期透過計畫推動了解韌性提升政策在地化之整體樣貌,結合更多元領域之學者(如水文分析、都市規劃,與建築設計)一齊豐富韌性研究之內涵,並充實其應用與實踐。同時配合國際趨勢作為臺灣自我評估當面臨洪災時之災前預防、災中應變及災後復原與重建需強化之韌性能力,以達成不怕災之韌性目標。針對國內洪災地點透過設計與規劃來提升防洪韌性,結合社會(公眾)參與以及工程手段來設計符合民眾期待的在地化韌性提升方法,冀為洪災韌性提升政策之建構參考。
乾旱缺水風險評估
枯旱風險經濟分析
水文枯旱監測系統
細緻管理機制建置
旱災韌性提升策略
近年世界各地極端天氣頻傳,嚴重旱災出現次數增加,其影響層面深遠經常造成嚴重社會經濟、生態環境、能源與糧食之失衡。面臨極端天氣,除強化現有之防災體系與因應作為,更需預先進行衝擊評估與風險分析,使面臨災變時得以讓損失降至最低,以提升抗旱韌性。
為強化因應氣候變遷之抗旱手段,與強化面對災害應變與危機時之管理能力,未來研究計畫之規劃與推動將朝向研析可能水文情境以探討惡劣情境下水源枯旱風險評估與管理,並跨域結合不同領域(社會經濟、生態環境、能源與糧食)配合相關分析方法推估水源枯旱可能造成之社會經濟、生態環境、能源與糧食等損失,以作為決策支援參考資訊。另外,透過盤點計畫區域內研擬相關因應措施以紓緩枯旱衝擊與影響,於未來嚴重枯旱發生時,可提供水源運用參考。其中,因應措施可考量「開源、節流、調度以及備援」四大策略、風險管控、細緻管理機制、水文枯旱預警以及超前布署機制等精進作為,以提升國內旱災韌性。
長期雨量流量預報
短期雨量流量預報
氣候變遷情境資訊
長期短期預警資訊
決策輔助相關資訊
近年來因科技發展迅速,短期、長期天氣預報能力也隨之成長,藉由整合短期雨量預報、降雨-逕流模式、水庫操作模式與淹排水模式,提供颱風期間即時防汛資訊,以及整合長期雨量預報、溫度預報、水文模式進行水庫入流量預報並串聯水源供需模式,提供乾旱預警與缺水預測等資訊,對於水資源管理與其他相關領域應用將有莫大幫助。
未來研究計畫之規劃與推動將朝向建構智慧水資訊服務系統予以提供短期防汛資訊、長期天氣與流量預報、乾旱預警與缺水預測等決策支援資訊,俾利相關領域在氣象與水情掌握上能更為迅速,提前因應與調適可能面臨之衝擊。
服務對象包含:政府單位(統籌管理、策略研提與業界輔導)、業界(提前因應措施)、學術單位(研究資源共享)。服務領域除水資源管理外,可進一步延伸擴充至:(1)環境生態領域、(2)能源供給領域、(3)農業生產領域,與(4)健康領域。
註:永續發展目標 SDG 6 淨水衛生、SDG 9 基礎建設、SDG11 永續城鄉、SDG 13 氣候行動、SDG 15 生態保育
智慧防災決策輔助資訊系統
長期入流量預報暨乾旱監測平台
本平台主要提供短期抗旱相關決策支援資訊,藉由科學化長期流量預報與乾旱監測資訊,以全面提昇抗旱韌性。長期流量預報的部分,主要採用氣象局氣候模式系集預報成果與長期天氣展望結合降雨-逕流模式、歷史相似流量、Q80與Q90法等,提供更加客觀之流量預報資料作為供水情勢分析之依據。在乾旱監測資訊綜合考慮標準化降雨量指標(SPI)、標準化流量指標(SSI)以及標準化蓄水量指標(SRSI)之作法,分別採用降雨量、入流量以及蓄水量等水文資料,提供個重要水庫之乾旱預警指標。本平台每個月依據中央氣象局最新雨量溫度預報結果,同步演算並更新各水庫未來三個月與六個月入流量預報,以及過去六個的乾旱監測指標與預警研判資訊。https://sites.google.com/view/ncku-hwrelab
縣市季長期缺水機率預報系統
本系統主要結合降雨-逕流模式、季長期天氣展望資料與水源供需系統動力模式,用以進行未來三個月中部地區各縣市之缺水機率預報。系統運作程序首先利用中央氣象局所提供之季長期天氣展望資料配合歷史水文資料進行轉換為月雨量及月溫度,再透過分解模式將月雨量及月溫度降為日時間尺度資料,並經由蒙地卡羅法配合以水平衡觀點建立之連續型降雨-逕流模式,進行台灣中部地區11個集水區未來三個月之入流量預報。接著進一步結合水源供需系統動力模式,以推估未來可能之供需情形,進而評估未來三個月台灣中部地區各縣市可能之缺水情形,提供區域性乾旱預警資訊與防救決策之參考。本系統採視窗化設計,使模式介面更具親和力 。
氣候變遷水旱災害防救DSS
本系統主要目標為建立台灣中部與南部地區氣候變遷衝擊分析模式(包含水源供需與水患分析模式),進而結合氣候變遷情境進行水源供需與水患之衝擊分析、以及脆弱度與風險評估。透過地理資訊系統的地圖化、視覺化與互動化,整合所有分析模式之成果,提供現況與氣候變遷情境下水資源與淹水之脆弱度、危害度與風險地圖,以及相關水資源與淹水資訊。系統分析結果將可作為台灣中部南部地區因應氣候變遷水旱災災害防救調適策略規劃之參考依據。